盛大的欢呼“和撒那”

盛大的欢呼“和撒那”

正因为这种欢乐的闪光恰如晴天霹雳,所以它瞬间点燃了巨大的激情。在8月初的那几个日子里,几乎就在同一个时辰之内,旧大陆和新大陆都听到了这一壮举大获成功的消息,其影响是根本无法描述的。在英国,连一向非常小心谨慎的《泰晤士报》都发表社论:“自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以来,任何事情在任何程度上,都无法与人类活动领域的这种巨大扩张相媲美。”而且市中心到处充斥着最为强烈的兴奋与激动。当这则消息几乎才刚刚传递到那里,就在美国掀起了飓风式的热潮,不过与此相比,英国这种自豪的喜悦则显得相对朦胧和害羞。那些商店立马中止了营业,大街小巷里都充斥着那些询问、喧嚷和议论的人群。在一夜之间,赛勒斯·W·菲尔德就从一个籍籍无名之辈变成了全民族的国民英雄。人们突出地把他与富兰克林和哥伦布相提并论,整个城市及其身后的数百座其他城市都在充满期待地震撼和呐喊,想一睹这位人物的风采,是他通过自己的果敢决定,令“富有青春活力的美国与旧大陆缔结良缘”。但是这种兴奋之情尚未达到最高顶点,因为除了这条电缆已经铺设完毕这则简明扼要的消息,暂时并无其他任何消息抵达。可是它也能够通话吗?这项行动究竟是否已经成功?这是一幅多么壮观的景象啊——整个城市、整个国家都在期待和仔细谛听着跨越大洋,无与伦比的第一句话。大家知道,英国女王将率先发来自己的公告,说出自己的美好祝愿,大家都在时时刻刻地期待着她的贺电,内心也越来越焦躁不安。但是日子却一天又一天地过去了,由于一次不幸的意外事件,通往纽芬兰的电缆恰巧在此时受到了干扰,并且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了8月16日,维多利亚女王的贺电才在夜晚时分抵达纽约。

这则期待已久的消息实在是到得太晚了,以致于各种报刊都无法进行官方报道,因而它只能先发到各个电报局和各个编辑部,于是那里立刻就积聚了大量的消息。报童们不得不艰难地穿过人声鼎沸的混乱人群,衣服被挤破,仿佛脱了一层皮。这则消息在众多剧院、在众多餐馆里面得以公布。成千上万人尚无法相信,电报竟然会比速度最快的船只还要快上好多天,于是纷纷冲向布鲁克林港码头,前去欢迎这艘太平凯旋的英雄船只“尼亚加拉”号。紧接着在第二天,8月17日,这些报刊用拳头般粗大的标题欢呼雀跃:“这条电缆运行良好”,“每一个人都兴奋得发狂”,“全城都为之轰动不已”,“此时此刻正是一个全民欢庆的时光”。这是独特的空前胜利:自从人世间开始出现各种思想以来,一种思想竟然能够以自己独有的速率在大洋之上一跃而过。为了宣告美利坚合众国总统已经对女王进行了回复,炮台上的礼炮也鸣响了100下。现在再也没有人胆敢对此有所怀疑,每天晚上,纽约和所有其他城市都被成千上万盏灯光和火炬映射得熠熠生辉。每一扇窗户都显得灯火通明,此时此刻,即使市政厅的穹顶起火,也几乎无法干扰这种喜悦之情,因为第二天又会再次带来一种崭新的庆祝活动。“尼亚加拉”号平安抵达了,赛勒斯·W·菲尔德,这位伟大的英雄也到了这里!在凯旋的仪式中,这条电缆的剩余部分被铺设在城市之中,全体船员都受到了热情的款待。此时此刻,从太平洋一直到墨西哥湾,每一座城市都在日复一日地重复着这种欢腾的景象,美国仿佛在第二次庆祝自己被发现的节日。

不过这还完全不够,远远不够!这支真正凯旋归来的队伍本来还应该更加庞大壮观,这是新大陆当时曾经见识过的最为辉煌的一支队伍。那些准备工作持续了两周时间,不过在8月3日,全城为无与伦比的一个人,赛勒斯·W·菲尔德举办了庆典活动,自从那些出现皇帝和领袖人物的时代以来,几乎还没有一位胜利者曾经受到自己人民如此的颂扬和赞美。一支盛大的节日游行队伍在这个明媚的秋日里准备完毕,整装待发,由于队伍十分冗长,因此足足用了六个小时才从城市的这一头走到那一头。那些军团高举着旗帜和旗标率先在前面穿过旗帜飘扬的街道,紧随其后的是乐队、男声合唱团、歌咏团体联合会、消防队员、学校师生和老兵们,他们一起组成了这支一眼望不到尽头的队列。所有可以参加游行的人员,全都参加了游行;每一个会唱歌的人全都放声高歌;每一个可以欢呼的人全都欢呼雀跃。仿佛古代一位凯旋而归的统帅,赛勒斯·W·菲尔德被引导坐入一辆四驾马车之上,“尼亚加拉”号轮船上的指挥官则坐上了另外一辆马车,美利坚合众国的总统也坐上了第三辆马车,紧随其后的则是市长们、官员们,以及教授们。各种致词、宴会,以及火炬游行队列一个接着一个,持续不断、层出不穷,教堂的钟声在长鸣,礼炮在轰鸣,欢呼的声浪一次又一次不断地在这位新哥伦布、这位两个世界的统一者、空间的完胜者、这个男人的四周响起,在这一刻,他成为美国最享有盛名、最受崇拜的人物——赛勒斯·W·菲尔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