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要过脑子

说话要过脑子

三国时期的祢衡很有文采,也很有名气,但是,他恃才傲物,从不把别人放在眼里。祢衡最初经人推荐,去见曹操与刘表。因一身骄傲之气,口不择言,多次奚落、怠慢曹操和刘表,终为二者所不容。

后来又投到江夏太守黄祖门下。来到黄祖门下后,祢衡骄傲之气仍不收敛。有一次,在一条船上,祢衡又当众辱骂黄祖,说黄祖“就像庙宇里的神灵,尽管受大家的祭拜,可是一点儿也不灵验”。黄祖下不了台,一怒之下,把祢衡杀了。

祢衡死时不到30岁。曹操知道后,说: “迂腐的儒士摇唇鼓舌,自己招来杀身之祸。”

祢衡本希望在曹操、刘表麾下谋得一职,可是他出言不逊,错过了被重用的机会。后来在黄祖门下,仍不知悔改。因口不择言,祢衡不仅断送了前程,还丢了性命。可见,口不择言的危害之大。

在说话之前先动脑,思考之后再开口,把话既可说透,又能让对方感觉到你的善意与友好。

张雨是一家公司的中级职员,他心地善良,工作能力也有目共睹,可就是一直升不了职。与他同年龄、同时进公司的同事,不是成了他的顶头上司,就是外派独当一面,这让张雨非常郁闷。有一天,他向朋友诉说了他目前的情况。朋友听后对他说:“如果有原因的话,那就是你口不择言的过错。你自己想一下,你在单位虽然工作业绩不错,也乐于助人,但你的朋友多吗?还不是我们这些了解你的老同学做你的朋友?”

张雨仔细想了一下,的确如此,虽然自己是公司公认的好人,可在整个公司里却没有一个知心朋友,都是泛泛之交。再想想平时说过的话,张雨真是倒吸了一口凉气。原以为自己的直率是个优点,可在不知不觉中却得罪了很多人,难怪同事们总是有意回避自己,也难怪自己一直不得重用。

生活中,很多人有着和张雨一样的“毛病”,结果只能让自己吃亏。口不择言的人,往往因为说话欠考虑最容易得罪人,有时候还容易成为别人利用的对象。可以想象,这样的人在团队中的成就是不会很高的。

美国著名政治家富兰克林曾经说过:“失足可以很快弥补,失言却可能永远无法补救。”生活中,凡是口不择言、脱口而出的话,常常会让我们事后后悔不已。因此,要先动脑再动口,在说话之前一定要把握好分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