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时就不应该太得意
“满意”和“得意”这两个词都反映了人们因外界事物而引起的愉悦心理,但是两者又有很大的区别。如果用杯子里的水的多少来形容“满意”和“得意”的程度,那么满意就是杯子里的水“满而不溢”,而得意则是“满而溢”。“满意”反映了一种满足的心理,而“得意”带有些许贬义色彩,暗含讥讽之意,如自鸣得意、得意扬扬、得意忘形。
电视剧《过把瘾》中有这样一个情节:一个意大利人和一个漂亮的中国姑娘结婚了,席间,意大利新郎对现场的人说: “我很得意。”站在一旁的新娘子连忙纠正他道:“是满意。”这位老外知道自己说错了话,连忙打圆场说:“你们中国话真是难学,弄不好就是不满意了。”像这位老外犯的这种语言错误,其实并不值得在意,毕竟是老外嘛。可是在现实中还真有些人分不清是该“满意”还是“得意”。例如,在某次联谊会上,有位大学中文系教授走到一位穿着很讲究的男士面前,很有礼貌地问道:“先生台甫?”男士不解其意,看着教授发愣。教授只好改口:“大号?”对方回答: “鄙人在某某公司。”教授又进一步追问: “先生怎么称呼?”这位男士回答: “我是经理。” 这位男士也许对自己的职位很满意,但他有些得意忘形,于是过分地强调了自己的职位,连自己姓甚名谁都懒得说了。
人为什么会得意呢?也许是比别人的人生境遇顺畅一些,也许是获得了无比的满足,或者取得了一些小小的成绩。然而,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们的浅薄。浅薄的人总是认为自己通晓了一切,不管什么样的事情他都能应付自如。曾经有一位俄国青年,因为写了几首诗就觉得不可一世,竟连大诗人普希金也不放在眼里。有一次,他居然当众问普希金:“我和太阳有什么共同之处呢?”普希金轻蔑地回答道:“你和太阳的相似之处是,我们看你的时候和看太阳的时候一样,都是皱着眉头。”
浅薄的人总是喜欢别人去赞美他,每每遇到别人哪怕是一点点的赞赏之言,他也会非常得意,并因此自我膨胀起来。有一位画家画好一幅画后,拿到邻居家去让邻居欣赏。这个邻居是个鞋匠,他看得很专注。看完画后,他指出画上的靴子少了一个纽扣。画家惊叹鞋匠看得如此细心,他马上改正了自己的疏忽。这时,鞋匠竟然以为自己已经有了很高的鉴赏能力,不由得得意起来。过了一会儿,当画家再次把画作拿来的时候,他居然郑重其事地对整张画指指点点,细数画家的过失。画家没有想到鞋匠会批评他的画作,因此被弄得哭笑不得。
得意和尊卑贵贱并没有关系,但在浅薄的人看来,只要他比别人有那么一点儿所谓的尊贵,就能成为他得意的资本。
有这样一则故事,说的是在一个破旧的街区,住着三个女人,她们经常在一起聊天。一天,一个女人想到自己的丈夫,不由得暗暗得意,于是对另外两个女人说:“我的丈夫非常优秀,他现在是一名火车司机。”另外一个女人听后很不服气,赶紧说道:“火车司机算什么?我丈夫是列车长,专管你丈夫。”第三个女人也不甘示弱,她接口说道:“我丈夫扳道岔的,他让火车朝哪条道上开,火车就得朝哪条道上开。”一列火车成全了三个女人的虚荣心,使她们得意忘形地快活着。
人一得意,就容易目空一切,不知天高地厚,这是狂妄的表现。其实,真正的高处就在你的脚下。在老北京城的一条街上住着三个裁缝。甲裁缝在自己的橱窗上挂出一块招牌,上面写道:“全北京最好的裁缝。”乙裁缝看到后立刻也挂出一块招牌: “中国最好的裁缝。”丙裁缝看到两个人的招牌,仔细想了一下,也挂出一块招牌,上面写道:“此街最好的裁缝”。
古人云: “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盈则亏,满则损。”所以在遇到高兴的事情时,还是要劝自己不要太得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