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抢风头会让你人缘尽失
在社交场中,你不能只顾着表现自己,而不顾及他人,否则无论你走到哪里都不会受欢迎。
有的人说话不顾及别人的态度与想法,只是一个人滔滔不绝,说个没完没了,讲到高兴之处更是眉飞色舞,你一插嘴,立刻就会被打断。这样的人还是大有人在的。李晓就是这样一个人,只要他一打开话匣子,就很难合上。跟他在一起,你就要不情愿地当个听众。他甚至可以从上午讲到下午,连一句重复的话都没有,真不知道他的话都是从哪儿来的。每次他找人闲聊,大家都躲得远远的,因为和他在一起实在没劲。
人与人交往,重要的是双方的沟通和交流。在整个谈话过程中,若只有一个人在说,就无法与对方产生共鸣,这样就达不到沟通和交流的目的。就是说,交谈中要给他人说话的机会,一味地唠叨不停只会使人不愿意与你交谈。
如果你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他人,就会引起对方的不满。其实,每个人由于生活经历不同,对事物的认识也会不尽相同,各持己见是正常的现象。但是,他人一提出不同意见就断然否定,然后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别人,这样必定会给人留下狭隘偏激的印象,使交谈无法进行下去,甚至不欢而散。当你与他人交谈时,应该顾及对方的感受,以宽容为怀,即使他人的观点不正确,也要坚持与对方共同探讨下去。
林枫是某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学生会会长,能言善辩,口才极佳。但他有一个特点:凡事爱争强好胜,常因为对某些问题的看法而与人争得面红耳赤,非得争个输赢出来才肯罢休。他总认为自己说的话有道理,别人说的话没道理。别人的看法和观点,常常被他驳得一无是处。当大家讨论问题时,只要他在场,就会疾言厉色,一会儿反驳这个,一会儿又批评那个,好像只有他一个人是正确的,别人都不如他。如果不把死的说活,活的说成仙,就绝不善罢甘休。就这样,他常常把气氛弄得很紧张,最后大家只好不欢而散。
还有的人,十分热衷于突出自己,与他人交往时,总爱谈一些自己感到荣耀的事情,而不在意对方的感受。A女士就是这样一个人,不论谁到她家去,椅子还没有坐热,她就把她家值得炫耀的事情一件一件地向你说,说话时的表情还是一副十分得意的样子。一个老同学的丈夫下岗了,经济上有点儿紧张。她知道了,非但没有安慰人家,反而对这位同学说:“我家老头子每月工资8000元,我们家花也花不完。”她女儿给她买了一件漂亮的衣服,她就跑到人家那里去炫耀:“这是我女儿在香港给我买的衣服,猜一猜多少钱?一千八呢。”说完,一副很得意的表情,意思是:“怎么样,买不起吧?”
表现自己,虽然说是人的共同心理,但也要注意分寸。如果只是一味热衷于表现自己,对他人不屑一顾,就很容易给人造成自吹自擂的不良印象。
洛宁刚调到公司的时候,为了给别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处处表现自己。本来是领导已经知道的事情,他偏偏要去积极地汇报。在同事面前,天天都说自己有学问、有能力,说以前在某某单位时,自己干得多么出色;在上大学的时候,成绩多么好,老师多么器重他,同学们多么佩服他。刚开始,大家还认真地听他说,后来,大家对于他的表现都十分反感,觉得他太爱表现自己了。
一次,领导问大家: “有一项工作,谁能够胜任?”他一看机会来了,就抢先向领导说:“我能干好。”弄得大家心里面都不太痛快。其实,他根本就没有把握,可是为了表现自己,就打肿脸充胖子地揽了下来。但接下来,他可就犯了难,自己对这项工作真的是没有把握,做好做坏,自己心里一点底儿也没有。他向同事求救,可是没有一个人肯帮他。有一位同事还语带嘲讽地说:“没那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儿啊。”逗得大家哈哈大笑,他也只好一脸苦笑。后来,他没有按时完成这项工作,领导非常生气,批评了他。一位同事对他说:“你也该接受教训了,以后踏踏实实地工作吧。”说得他不断地点头。
在与人相处和交往的时候,要多注意别人的心理感受。只有抓住了对方的心理,才能真正赢得别人的赞赏与好感。如果你只顾表现自己,在人前抢着出风头,不给别人表现的机会,那就会受到嫉恨,在人际交往中陷入尴尬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