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贸然插嘴
说话做事讲究一气呵成,最忌讳中断。本来灵感突现,该圆满完成的事,却由于某些原因而中断,从而带来一些遗憾。假如这件事不怎么重要,还可以原谅自己的过失;但假如它是人命关天的事,那么自己就难逃其责了。因此在与人交谈时,为了避免发生不愉快,一定不能贸然插嘴造成对方说话中断。
在与他人的谈话过程中,有一些事是坚决不能做的。比如让对方快点说;或者一边心不在焉地听,一边不在意地瞎写着;或者怀疑对方的讲话,批评对方的观点;或者根本不理会对方说的话,妄下结论;或者在对方说话时总是打断等。这一系列行为,很容易造成对方无法继续说下去。在对方看来,你的行为代表了你对他的不尊重。
如果在与他人谈话的时候,你总是打断对方,那么必然会引起对方的不满,让对方产生抵触情绪。
“插嘴”的负面影响非常明显。“插嘴”是一种自发性的毛病,是一种不礼貌的表现。人的讲话,基本上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先后表达出来的。各种各样的观点,心里怎么考虑的,嘴巴就怎么说。
然而,这个事实对于作为听者的你来说,却是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因为你必须按照对方的思路,把他的观点理顺,才能明白对方究竟想表达什么。有时,要耐心地听才能听明白其中的一部分,有时,还得思考对方言语中的正确度。如果在倾听的过程中,表现出不认真、不耐烦,会影响双方的人际关系。
不懂这个道理的人,总是无所顾忌地打断对方。在他人讲话时突然发问,打断对方的思路,不让对方往下说,强迫别人按照他提问的方向来说。这种行为不仅分散了讲话者的注意力,而且影响了讲话者的心情。
另外,要想有个好口才,在说话时要注意以下几个细节:
(1)不要贸然插嘴,不要在别人侃侃而谈的时候打断对方。虽然你的出发点可能是好的,但也要考虑对方的心情。比如一起吃饭或约会时,你总是贸然插嘴,是不会有好效果的。
(2)不要过分在乎无伤大雅的玩笑话。有一次,一位经理上班迟到,他开玩笑说迟到是因为昨晚有一只大蟑螂跑进了他家。于是大伙哈哈大笑,而他也非常得意,认为自己的笑话应用得非常巧妙。
有的人就是这样,面对这种无伤大雅的玩笑话,大家笑笑就过去了,过分计较只会让所有人感到难堪。
(3)避免问一些含义模糊的问题。这类问题主要包括“要怎么对付贫穷”,或“现在的年轻人到底是怎么回事” 等。这些问题会让人不能解答。如果你缩小问题的范围,别人就可以帮你解答了。
(4)不要贸然进入别人的机密谈话。这样的谈话有其明显特征可以观察到,比如谈话双方都靠得非常近,对任何走过身旁的人都非常警觉等。如果你无意间闯入了这样的谈话,应该立刻表示抱歉并离开。
(5)知道要避免哪些话题。为了避免尴尬的产生,最好不要涉及某些敏感话题。比如一些个人问题:你前妻如何不讲理,你女儿病情怎样,等等。一般来说,这种问题都属于个人隐私。当然,有些人乐于谈论这类话题,不过还是应该谨慎一些,时刻提醒自己不要掉入对方的圈套。
(6)若没有兴趣就不要提问题。如果这样做,对方立刻就会明白你是没话找话。比如: “你不是很爱看电影吗?告诉我最近又看了些什么电影?”这些问题会让对方觉得你有些愚蠢。
(7)避免说些不言自明的话。如果你说:“时代真的变了。”对方可能无法回应你,这并不表示你的话复杂难懂,而恰好相反。对于这种众所周知的事情,每个人都不知道如何回应。
(8)不懂的时候就保持沉默。如果某个人在你面前大谈微积分,那么你不必指望他在半小时内给你指点迷津。你可以继续听下去从而学到更多东西,也可以悄悄走开。另外,不要假装对你不懂的问题充满兴趣。
(9)在意识到说错话后找寻补救之道。有的人在这方面非常擅长,比如说杰克,他讲话有时不过脑子,结果大家听完都默不作声。知道自己说错话了,他也有解救方法,那就是说:“嘿嘿!我刚才说的的确不太高明,但它至少给你们带来了一点儿乐趣。”如果这还不奏效,你只有先沉默,然后再重新找一个合适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