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圆融好办事

说话圆融好办事

说话办事讲究能方能圆。

“方”,是指一个人做事要有自己的主张和原则; “圆”,是指一个人说话处世要圆滑世故、八面玲珑。为人过于方正,棱角分明,不懂圆融变通,必将碰得头破血流。同样,一个人如果圆滑透顶,只想自己占便宜,必将众叛亲离,成为孤家寡人。所以,说话办事只有能方能圆,才能左右逢源。

有这样一个例子:在一次集体活动中,当大家风尘仆仆地赶到事先预定的旅馆时,才发现因为旅馆员工的工作失误,原来订好的套房(有单独浴室)中竟没有热水。为了这件事,领队约见了旅馆经理。经理却说,这事儿他也没办法,锅炉工回家去了,大家可以到集体浴室洗澡。

在这种情况下,领队是这样维护自己的权益的。“我们大家可以到集体浴室去洗澡,不过话要讲清,套房一人50元一晚,是有单独浴室的。现在到集体浴室洗澡,那就等于降低到通铺水平,我们只能按照通铺标准,一人降到15元付费了。”

“那不行,那是不可能的!”

“那你们只有供应套房浴室的热水,我们才能按事先约定好的付费。”

“我没有办法。”

“您有办法!”

“你说有什么办法?”

“您有两个办法,一是把失职的锅炉工召回来,二是您可以给每个房间拎两桶热水。当然,我会配合您劝大家耐心等待。”这次交涉的结果是,经理派人找回了锅炉工。40分钟后,每间套房的浴室都有了热水。

说话的时候加一些善意的威胁能增加说服力,但是,态度一定要友善,要讲清后果,说明道理。另外,威胁的程度不能过分,否则会弄巧成拙。

如果你的条件比较苛刻,要想使对方就范,不妨看看下面这个例子。

某精密机械加工厂因为生产某项新产品,将其中的部分零件委托某小工厂制造。当小工厂拿着零件的半成品请示总厂时,却被告知不符合要求,由于交工期限临近,总厂负责人只得让他们尽快重新制造。但小厂却坚持认为他们完全是按总厂的规格做的,不应该重新制造,双方因此僵持了许久。

总厂的厂长问清原委后,对小厂负责人说:“原来是这么回事,我想这件事完全是由于公司方面设计不周所致,令你们也吃了亏,实在是抱歉。其实世上有许多事物只有做到某一程度才能够完全理解,今天幸好有你们的帮忙,才让我们发现竟有这样的缺点存在。只是事到如今,事情总是要完成的,你们不妨将它制造得更完美一点儿,这样对你我双方都是有好处的。所以,还是得麻烦你们多下一点儿功夫!”小厂负责人听完,竟然回答说: “既然你这么说,那我们就回去试试好了!”

由于总厂的错误,使小工厂生产的半成品不能用,现在又要求他们重做,实际上是很无理的要求。总厂长一席话,却让小厂负责人欣然接受,是因为他站在对方的立场,肯定了对方付出的努力。

“幸好有你们的帮忙,才让我们发现竟有这样的缺点存在。”“你们不妨将它制造得更完美一点儿。”对方听后,不至于有前功尽弃的感觉,才会欣然接受苛刻的要求。

美国著名政治家帕金斯30岁那年就任芝加哥大学校长,有人质疑他,是否具备胜任大学校长职位的能力。他知道后只说了一句: “一个30岁的人所知道的是那么少,需要依赖他的助手兼代理校长的地方是那么多。”就这么短短一句话,使那些原来怀疑他的人一下子就放心了。

人们遇到这样的情况,通常喜欢尽量表现出自己比别人强,或者努力地证明自己是有特殊才干的人,然而一个真正有能力的领导是不会自吹自擂的,所谓“自谦则人必服,自夸则人必疑”就是这个道理。学会谦虚圆融地说话,更能赢得别人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