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审美教育的两种模式

第一节 生态审美教育的两种模式

挪威哲学家阿伦·奈斯将生态学分为两个层次:浅层生态学与深层生态学。浅层生态学只针对环境污染与资源枯竭等问题提出对策性研究,而深层生态学则将生态环境问题引向根源的探讨。“在环境教育问题上,浅层生态学认为,对付环境退化与资源耗竭需要培养更多的‘专家’,他们能提供如何把经济增长与保持环境健康结合起来的建议。……深层生态学反对用价格来决定物品价值的教育,主张科学重心应从‘硬’向‘软’的转换,这种转换充分考虑到区域文化和全球文化的重要性。在尊重生物系统完整性和健康发展的框架内,把世界保护战略作为优先考虑的教育对象。”[1]由此可见,在解决环境危机这一问题上,浅层生态学具有方法论的意义,而深层生态学则具有本体论的意义。与之相应,生态审美教育亦可划分为两种范式:生态式艺术教育和生态本体论审美教育。生态式艺术教育以“艺术”为手段,虽带有人类中心主义倾向,但援用了浅层生态学的方法论,而生态本体论审美教育采用深层生态学的价值观念与伦理原则,以整个生态系统及其存在物的价值伦理为标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