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农业的机理与实践模式

第二节 生态农业的机理与实践模式

生态农业的理念由美国土壤学家威廉姆·奥伯特(William A.Albrecht)在ACRES杂志上首次提出,在他看来,生态农业是一种少用化肥农药,以有机肥培育农作物生长的农业类型。后来英国学者伍新顿(M.Worthington)将生态农业定义为“生态上能自我维持,低输入,经济上有生命力,在环境、伦理和审美方面可接受的小型农业”[22]。中国自古是一个农业大国,勤劳而又富有智慧的古代人民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上很早就确立了因地制宜、农林牧渔相结合的生产方式,比如荀子说:“群道当,则万物皆得其宜,六畜皆得其长,群生皆得其命。”(《荀子·王制》)在这里,“群”通“君”,意为贤明的君主善于利用生态规律,让农业、畜牧业等都得到平衡协调的发展。中国古代人民的这种农业生产方式可看作是现代生态农业的雏形。在西方国家,20世纪中叶才诞生生态农业意识,标志性事件是蕾切尔·卡逊《寂静的春天》的发表与讨论。生态农业的含义众说纷纭,但基本内涵大致相同:生态农业是以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为基础,以系统工程方法将现代生产工具与传统农业生产技术结合起来,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农业发展模式。[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