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琵琶井》

27.《琵琶井》

《琵琶井》,又名《雄鸡山》,黄梅戏后期稀见剧目。系黄梅县文曲戏名老艺人李玉堂,在民国32年(1943)根据弹词改编的。《黄梅戏传统剧目汇编》第9集刊有张敦友述录本,此本并非李玉堂改编的原本,而是黄梅戏艺人辗转流传的一个演出本。

《琵琶井》全剧共分为进京赴考、店主戏客、误入黑店、夜半梦恶、公媳祭坟、寻夫落难、托梦逃生、南衙伸冤、荣归赴任9场。

主要人物有:朱洪(小生)、朱琪(老生)、王安人(老旦)、马秀英(闺门旦)、张保(花脸)、卖饭女(小旦)、喽罗甲(小丑)、喽罗乙(小丑)、包拯(花脸)、王朝(武生)、马汉(武生)、衙役(四人)、喽兵(四人)、宋兵(四人)。

北宋孝感县书生朱洪,自幼寒窗苦读,昼夜文章不辞,备尝十载苦辛。遇大考之年,朱洪商量妻子马秀英,秀英欣喜,言读书之人,上京应试,理所当然,应禀告父母知晓。父母闻讯,喜上眉梢,安人吩咐儿媳筹办酒宴为儿子饯行。席间,父母、妻子共举杯同祝朱洪京城赴试,金榜题名,朱洪祝愿父母福寿百春,把家中之事拜托给马秀英。临行前,安人再三嘱咐朱洪,天未黑时先投宿,花街柳巷不要进,路遇下雨要躲避,笔试口试须谨慎。朱洪辞别父母、妻子,进京赴试。

是日黄昏,朱洪按照父母的嘱咐,趁天未黑时住进了一家悬挂“安寓客官”招牌的客店。店姐见朱洪一表人才,温文尔雅,又是进京赶考的举人,十分爱慕。故接待热情,服务周到,陪其饮酒,朱显得很不自然。店姐闻听他是首次住店,心中暗喜,谎称住店有住店的规距。凡属是过往住店的客人,都是由她陪酒,客人如果不喝,就是看不起开店之人。经不住店姐三番五次纠缠,一杯一个祝愿,朱洪无奈接受。三杯白酒下肚,朱洪难以自持,只好先行告退,回房休息。店姐借敬酒、送茶之机,卖弄风情,投怀送抱,勾引朱洪。朱谨记母训,洁身自好,不贪女色,店姐羞愧。辞店之时,朱洪劝慰店姐学贞节女紧守闺门,正大光明地嫁一个好丈夫。

时雄鸡山山大王张保,霸占山岗,自立为王,既当寨主,又在山脚下经营黑店,抢劫银两,谋杀行人。朱洪途经雄鸡山下,此处尽是高山,荒无人烟,前不着村后不着镇,更不用说饭店。眼看太阳就要落山,朱洪心急如焚,惴惴不安。前行三五里,才看到远处山脚下有一客栈,朱洪即前往投宿。这家客栈正是张保所开的黑店,喽罗得知朱洪是进京赶考的举子,马上禀报山上的张保,店中来了一个财神。张保大喜过望,吩咐手下让他饱餐一顿,三更之时动手。三更时分,朱洪想起昨晚的事,心中后怕,无法入睡,在房中看书。张保带人闯进房间,朱洪见状,惊惶失措,知是住进了黑店。张保抢去朱洪进京路费,用乱棍将他打死,丢尸于店中琵琶井内。

朱洪进京许久未归,母亲王氏思虑过度,日不食夜不眠,一病不起。这天,王氏思儿心切,在病床上唤来马秀英,叫儿媳搀扶她出门观望,翘首以待,望眼欲穿,喊着儿子的名字,口吐鲜血而亡。婆母去世,马秀英悲哀欲绝,公爹朱琪年迈,丈夫未归,婆母的后事全部压在马秀英身上。她让公爹歇息,自己代夫挨灵守孝,披麻戴孝将婆母送上坟山。三日期满,朱琪要带儿媳去婆母坟前祭奠培土,马秀英见公爹年迈,劝其在家,由她一人前去。公爹坚持要去,言其心中十分悲痛,马秀英搀扶公爹前往坟山祭奠婆母。旋及朱琪意欲进京寻子,马秀英称上京路途遥远,公爹年迈,由她前往寻夫。马秀英辞别公爹上京,途中又错投张保黑店。张见她年轻貌美,强迫与其成婚,马氏宁死不从,又被张保打死,亦沉尸于琵琶井中。

朱琪见儿子、媳妇一去不返,杳无音讯,放心不下,自己上京寻找。途经雄鸡山,亦住进张保黑店,张又计划对他下毒手。二更之时,朱洪、马秀英托梦于朱琪,向他诉说了夫妇俩遇害的经过,言其夫妇的尸体都在琵琶井中,嘱咐父亲到开封南衙向包大人堂前伸冤,二人鬼魂引导他从后门逃走。天明,朱琪前往开封府向南衙包拯呈控,包拯问及证据,朱琪言其是儿子、媳妇梦中之言,没有证据,望大人详察。他让朱琪在汴京找客栈住下,听候发落。雄鸡山下杀人案,案情重大,但又无凭无证,一时难坏了包拯。霎那间,阴风阵阵,朱洪、马秀英的鬼魂也来到南衙告状,向包拯控诉张保谋财害命冤情,称两人尸体尚存琵琶井之中。包拯命王朝、马汉领1000人马,到雄鸡山捉拿张保归案,从琵琶井捞出朱洪、马秀英的尸首,抬到南衙用还魂床、七仙女的宝扇,救他夫妇还魂。斩了张保,将其首级挂在城楼上示众,朱洪因被谋害失误了科场,包拯奏明圣上,龙心大喜,封朱洪为长沙知府,朱琪、马秀英均获封赠,全家衣锦还乡。

据老艺人传说,本戏原于弹词《琵琶井》,系根据鸡公山下一家黑店谋害孝感进京举子而编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