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金花卖纱》
2025年10月13日
186.《蔡金花卖纱》
《蔡金花卖纱》,又名《卖棉纱》,黄梅戏传统小戏72小出之一。《黄梅戏传统剧目汇编》第15集刊余海先述录本,《安徽省传统剧目汇编·黄梅戏》第9集著录了胡霞林口述本。
主要人物:陈百顺(茶衣丑)、蔡金花(小旦)。
清道光年间,黄梅县五里闸蔡家畈(现孔垄镇五里闸村)蔡金花,丈夫去世后丢下她和一岁多的孩子,里里外外均由她一人承担。白天除耕种田地外,还要忙家务抚育幼子,兼带养鸡、养鸭,夜晚要熬夜纺棉纱。家里缺少当家人,做事没有人商量,顾了家里,又顾不了外面,备受艰辛。一天,她背着儿子到孔垄镇卖纱,遇到陈得俊湾村机匠陈百顺买纱。陈百顺家无田无地,全靠卖工度日,爹娘送他学子织布的手艺,勉强解决温饱问题。因缺少棉纱,停子三天没有织布,这天带着钱和称上街买棉纱。蔡金花见陈是一个老实人,遂将棉纱交其过称,交谈中得知对方均是丧偶的寡妇、寡汉。二人深感中年丧夫、亡妻的不幸,生活孤独痛苦,里外难以照顾。通过卖、买棉纱的交往,相互了解,倾诉了生活上的苦楚,情投意合而结为夫妻。
据黄梅县黄梅戏名老艺人梅重喜、柯火英讲:此戏是清道光年间黄梅县孔垄镇五里闸附近蔡金花的真人真事,大约在咸丰初被唱戏的艺人编写成戏的。
1956年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胡月娥《卖棉纱》口述本和张智、胡雨林庐剧《卖棉纱》整理本。1958年湖北人民出版社了楚剧《卖棉纱》剧本,作者不详。
东路子花鼓戏、西路子花鼓戏、襄阳花鼓戏、随州花鼓戏、皖南花鼓戏,鄂东采茶戏、鄂南采茶戏、九江采茶戏、景德镇采茶戏、武宁采茶戏、南昌采茶戏、赣东北采茶戏,闽北三角戏、庐剧有《卖棉纱》或《纺棉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