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五起解》

95.《黎明五起解》

《黎明五起解》,黄梅戏串戏《瞿学富告坝费》之一折,黄梅戏传统小戏。《黄梅戏传统剧目汇编》第14集刊载张敦友述录本,黄梅戏稀见剧目。

主要人物:瞿学富(正生)、黎明五(正生)、余赏真(小生)、公差(四人)。

纪晓岚收到钦差迈拉逊的奏折后,急报乾隆帝,请旨定夺。乾隆帝降旨对上至尚书,下至衙役,共处理了大小贪官污吏36人。迈拉逊在黄梅刑场救下了正准备处斩的瞿学富,关押了知县和刚中,处理了坝长石待价、陈调恒等六人,将主犯黎明五和重要从犯余赏真押解到湖北决审。途中黎明五预感到性命难保,后悔不已,不该在官棚与瞿学富击掌打赌。长亭之上,黎、余遇去省参加决审的瞿学富,黎明五叫余赏真一起向瞿求情。余称他名列第八,恼恨黎明五不该是官棚讲大话,强逼人家去告状。黎明五来到瞿学富面前,双膝跪下,百般乞求瞿学富为他讲情。瞿学富大骂黎明五丧尽天良,为贪饷银罪恶滔天,坑害百姓子散妻离。义正辞严揭露黎明五的罪恶,言其到阴司都不饶他狗命,直至将黎明五处决才罢休!

本剧源于弹词《瞿学富告坝费》。

据笔者考证,黄梅戏《瞿学富告坝费》串戏中的剧中人,大多是真人真名。

瞿学富:黄梅县茶儿镇人,即今黄梅镇许铺村瞿垄人。他的祖父叫瞿士俊,父亲叫瞿之勋,都是农民。他兄弟六个,大哥学德、二哥学惠、三哥学文、四哥学志、五哥学意,他是老六。据《瞿氏宗谱》载:“学富,之勋六子,字怀成,太学生。有叙有志,详见谱首。生于康熙丙申年(1716)二月十一日,殁于乾隆壬寅年(1782)八月初八亥时。公平生为合邑兴利除害,伏阙诉冤,法效先祖,名动当时。改葬伏虎地,附父墓南,连棺合冢同向,其碑长一丈二,阔八尺。”“妣冯氏,生于康熙丁酉年(1717)六月初五已时。殁于乾隆庚戌年(1790)三月二十三日午时,葬牧牛山时,向东有碑。生子六:世琇、世璇、世珩、世珧、世琅。”

清乾隆三十七年岁次壬辰,姻晚生副举人程元祥撰写的《瞿氏宗谱·学富公序》(卷一)载:“先生字怀成,讳学富。乃梅邑理学瞿公九思之六世侄孙也。生子六:长实秀,次实贵、三实亮、四实金、五实名、六实文。先生身列国学,雅意自好,不苟从俗。其先叔祖慕川公,尝蒙大难,身入天牢。子甲等俱以弱龄救父,名垂青史。梅邑人士,迄今百有余年之后,犹户祝里传,称道弗衰,盖天经地义,振古如兹,人同此意耳。乾隆二十九年,洪水冲堤,梅之首事,合邑派费修理,费出过重,民不堪命。先生不忍,欲为民再造,具情呈控。先生坐冤,未获伸理,次子实贵、三子实亮等奔京,有侄正国、陈夏,亦同心相济,不避艰难,是二子之得以奔京无虞者,微正国、陈夏之力不及此。嗟乎!祸殃之挽回,虽曰天命,亦岂非人事哉?二子奔京后,有冯氏者,先生发妻也。屡次具控,思救夫于万一。而刀锯在前,鼎镬在后,有所不顾。一时观者,咸以为古丈夫风焉。及实贵叩阍皇阶,幸圣主清明,钦差大臣临梅亲讯。而先生始脱网罗。正国、陈夏归家未数日,俱因病故,未得与叔一见,天之报施善人,因何如哉!迄今事定之后,余盖嘉先生之高,而其子侄辈,一门孝友,皆不可没。因追溯原委,以抒夙契,亦以示后之爱慕风声者,是为序。”亦有乾隆庚戌年(1790)三月,涟滨洪禹谟所撰的《瞿学富碑志》(《瞿氏宗谱·卷一》)可证。

李益:秀才,黄梅县新开镇(现属新开镇下港李村),年龄与瞿学富大致相同。

石待价:贡生,坝长,黄梅县县市镇南街(现属黄梅镇)人。

黎明五:举人,坝长,曾任恩施教谕,黄梅县上沿镇(现属下新镇蜒螺地村)人。

余赏真:举人,坝长,黄梅县茶儿镇(现属黄梅镇许铺村)曾任巴东教谕。

胡如炳:贡生,坝长,黄梅县濯港镇(现属濯港镇胡牌村)人。

喻卿田:贡生,坝长,黄梅县县市镇北街(现属黄梅镇)人。

石学义:贡生,坝长,黄梅县县市镇北街(现属黄梅镇)人。

陈调恒:贡生,坝长,黄梅县县市镇南街(现属黄梅镇)人。

石仕尊:秀才,坝长,黄梅县县市镇南街(现属黄梅镇)人。

常钧:乾隆二十八年十一月任湖北巡抚。后调任云南巡抚,曾暂兼署湖广总督。

迈拉逊:内阁学士,顺治帝五子恭亲王常宁四子辅国将军对清额之长子,乾隆三十一年署刑部侍郎。

黄梅戏《瞿学富告坝费》串戏中的剧情基本是真实的。

据“旱龙船”艺人黄汉佬说:听老人相传,在嘉庆年间,就有人编成弹词,民间到处传抄。黄梅农村有两个弹词流本。一是由黄汉佬传承的旱龙船、鼓书说唱本。另一种是民间抄本,俗称歌本。前者内容比较丰富,情节有所发展。后者体例、语言比较规范。

笔者曾祖父桂旺奎(1910—1978)是瞿学富五世孙瞿继伯的女婿,岳父瞿继伯将瞿氏家族代代传抄的《瞿学富告坝费》歌本(即弹词)传给了他。桂家祖传收藏本弹词《瞿学富告坝费》分上下两本,七言和十言韵文,共4130行,主要情节经笔者考证基本上是真实的,有乾隆皇帝的“圣谕”、迈拉逊等各级官员的“奏折”以及瞿氏“家谱”等历史资料可证。但由于弹词是文学作品,在塑造人物上也有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丰富,突出瞿学富及冯氏、子侄的艺术形象。弹词《瞿学富告坝费》上本从黄梅县受灾起,至瞿学富冤止。《瞿学富告坝费》下本,从瞿学富儿子伯记、溜儿(小名)和侄儿陈夏、正国分别到北京叩阍,上南京伸冤起,至平反至狱,严惩贪官污吏止。《瞿学富告坝费》一案处理了大小贪官污吏30余人,是继张朝宗告经承之后,震动鄂东的又一桩反贪污斗争的历史公案,黄梅戏艺人很快地就将弹词改编成戏曲。

进而通过不同的渠道,在长江中下游29个采茶戏、花鼓戏、三角戏中广泛流传,屡演不衰,成为黄梅戏及与其有亲缘关系剧种的保留剧目,对发展和巩固“三打七唱”阶段的艺术表演形式发挥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