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罗裙记》

96.《罗裙记》

《罗裙记》,又名《晒罗裙》、《僵尸作怪》,黄梅戏传统正本戏36大本之一。《黄梅戏传统剧目汇编》第6集著录梅重喜、桂友林述录本,《安徽省传统剧目汇编·黄梅戏》第5集刊载胡霞林口述本。此戏阴森恐怖,封建迷信糟粕甚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艺人不演出此戏。

《罗裙记》全剧共分为辞婆祝寿、坟墓失宝、无头命案、验尸查冤、保正缉凶、夜审毛贼、书请二田、开坟验证、奇冤昭雪9场。

主要人物有:周文(小生)、刘凤英(花旦)、周武(武小生)、周母(老旦)、刘小(小丑)、田秀英(小旦)、田龙(小生)、田虎(小丑)、陈俊(正生)、禁婆(彩旦)、保正(大丑)、衙役(四人)、仵作(小丑)、更夫(二人)。

清光绪年间,罗田县周家河书生周文之妻刘凤英,心想回娘家为母亲祝寿,特地禀告婆婆知晓。周母是一位为人善良、贤慧勤劳的母亲,听媳妇说要回去给母亲庆寿,喜在心头。吩咐媳妇到黉学叫儿子周文置办寿礼,夫妻俩同去拜寿,并让媳妇穿上周家传家宝罗裙。刘凤英到黉学通知周文,夫妻俩同在街上买礼品,然后一起回娘家庆贺岳母50寿诞。时遇小偷刘小,江湖上人称草上飞。自幼不听父母教训,好吃懒做,长大偷东盗西。父母去逝之后,小小家产被他败得精光,只得以偷为业,流落江湖。他看见周文夫妇提着竹篮,穿戴整齐,不是走亲威,就是回娘家。刘小知道周家只剩下一个七十多岁的老母,有意今晚溜到他家做点“生意”。

周文与刘凤英同在街上买寿礼,买了寿衣、寿鞋、寿面,他还想到糕饼铺再买一点寿糕。因糕饼铺还有一段路程,不忍妻子跟着一起受累,就叫刘凤英在城北不远处的竹林等他同行。刘凤英一路向前,过涧沟失足落水,将周家传家宝罗裙打湿。洗涤后为了不让人家看见,找了一个避人的地方,晒在松林里的一座新坟的墓碑上。此坟内埋着本县文举人田龙、武举人田虎之妹田秀英。16岁时,因不愿意嫁给秦家,自缢而亡。她恨地理先生不该将她埋在子午相克的地方,变成了一个僵尸,百日期满,就要吃人。刘凤英把宝罗裙晒在她的墓碑上,惊醒了坟墓中的田秀英,其僵尸将罗裙摄入坟内,夜晚将去周家报复刘凤英。

刘凤英坐在坟边的草地上,一阵阴风吹过,她顿觉毛骨悚然、心惊胆战。急忙站起来,准备收起罗裙穿好离开,到路口等候丈夫。她一看墓碑,大惊失色,发现罗裙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失掉周家传家宝,刘凤英心如油煎,焦急万分。她想到倘若婆母和丈夫追问此事,将有口难辩,欲跳水自尽。周文随后赶来,怒火中烧,埋怨妻子不该独自前行。二人再次寻找仍不见罗裙的踪影,周文一怒之下,不去拜寿回到家中。周母正在厨房烧火做饭,见儿子、媳妇去而复返没有去拜寿,惊问其中原由。周文疑刘凤英在松林中与人有私,把罗裙送给了情人,自编失落谎言。周母怒斥周文枉读诗书,认为媳妇平日为人正派,绝不会与人私通。劝慰二人失落了传家宝也不希罕,其中定有原因,这件事不要放在心上。

周母尽管劝慰儿子、媳妇不要把这件事放在心上,但罗裙突然失落,她也感到蹊跷。她相信媳妇的为人,绝不会用谎言来欺骗他们。打算明天再好言相劝,当面找媳妇问明原因。半夜三更,阴风阵阵,田秀英僵尸来到周家报复吃人。她在周文门前连喊了几声凤英开门,睡梦中的周文闻听门外有人喊凤英开门,怒不可遏地拿着宝剑打开房门。外面竟然空无一人,只见一阵阴风扑面袭来,周文倍感寒透心骨。他以为刚才的喊声定是妻子的奸夫,拉起妻子打骂责问,要妻子说出隐情。刘秀英心有满腹冤屈,没有听到喊门声,指责丈夫有一日水落石出,将会后悔终身。打骂声惊动周母,训斥儿子不该胡乱猜疑,三番五次冤枉媳妇。周母警告周文,如果再无理取闹,她就与媳妇同赴黄泉,当夜将刘凤英拉到自己房中同宿。

小偷刘小以为周文夫妻走亲戚未归,是夜到周家行窃。僵尸亦到周家,将周文逼死,咬断周头,带入坟内。刘小夜间遇到这个怪物,受到惊吓,慌张逃去。天明,周母见儿子被杀,开始怀疑媳妇带奸夫杀了亲夫,命次子周武将刘凤英扭送到罗田县呈控。知县陈俊两榜进士出身,清正廉明,刚直不阿,在罗田为官十余载,人称“陈青天”。陈知县通过公堂审讯、现场验尸、明查暗访,发现疑点重重不能结案,令保正查访凶犯。保正在四乡明查暗访中,发现刘小与案件有牵连,将他诱进县衙。陈俊审问刘小后,获悉有一怪物在周家杀人行凶。陈知县再审凤英,详问晒罗裙的经过,并实地勘察了新坟,决定开棺查验。田龙、田虎不准开棺,双方以职务、学位作赌盟誓,陈俊坚持开棺。从棺中发现了罗裙和周文之头,罚田龙兄弟银子1000两,奏明圣上为刘凤英修建贞节牌坊,请僧道超度周文的亡灵。刘凤英无罪释放。

据黄梅县黄梅戏名艺人梅重喜、桂友林口碑:《罗裙记》本是根据罗田民间流传的故事编写的,剧中知县陈俊的人物原型为罗田知县陈树屏。

陈树屏(1862—1923),字建侯,晚号戒安,安徽省望江县凉泉乡太阳山麓陈家冲人。他28岁中举,29岁登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1894年起,历任广西融县、湖北罗田、江夏知县、随州知州、武昌知府等职。在罗田任内十余年,被百姓称之为“陈青天”,并编演《罗裙记》以颂其事迹(此剧现仍被皖鄂赣许多地方列为传统戏主要剧目)。

陈树屏在政治上敢于破旧立新,倡行革除公署门签名目,家丁不许参与公事,责令书吏入堂内值日,禁止与家丁通话。文件、书信等官文来往均以击柝(打更的梆子)为号,在公堂外安排文员值班,代喊冤人书写状子,如状告人自带诉状,若诉状不符,则进行修改纠正。遇到人命案件,即便亲自前往实地勘察。从此,书差、讼师都无法徇私舞弊。他对囚犯采取感化、改造政策,创建“自新所”和“监狱工厂”,令犯人在狱中学习纺织等工艺,请教师为犯人讲课授艺,使囚犯刑满出狱后有一技之长,各有艺业,能自食其力,变为良民。并对轻罪犯人进行人性化管理,在年末时,让轻罪犯人交保后各自回家过年,令犯人趁回家之机向状告人道歉,以和解息事,否则过完年后,在规定的时间内归狱服刑。果然个个都在次年的规定时间内归狱,没有归狱的已在家自行调解,状告之人满意后也不再追诉。

到随州上任时,前任知州留下积案百余起,他不到3个月处理完毕,案无留牍。在江夏(今武昌县)任内之始,遇一棘手大案:县狱有一囚犯自称为皇帝,并常有“听朕回京发落”等语。时光绪帝正被囚禁在瀛台,民间有“六龙微行之说”。总督张之洞亲审此案也不敢决断,惹得民谣四起:“武昌黑了天,皇帝坐了监”。陈树屏的办法,简单而明快:先按宗人府条例杖责嫌犯八十,继据原口供中的破绽,巧斥其谬,结果真相大白:假皇帝乃山西平遥县人杨国麟,系一异想天开之辈。1903年陈树屏被派赴日本考察政教新制,回国后任蕲州知州兼学政。一年之内创办师范学堂、实业学堂、初等学堂计60所,硕果累累,实为当时罕有。最为可贵的是,在湖广督署参事、文案任上,遇清廷在武汉大肆搜捕、杀害革命党人,他主张宽缓。后来,袁世凯多次委以官职,他都坚辞不就。陈树屏一生官职不到中丞,但官声颇佳,政绩甚丰,民碑极好。在明清两代几十位下至知县上至督抚的安徽望江籍官吏中排名第一。

楚剧、庐剧、东路子花鼓戏、西路子花鼓戏、北路子花鼓戏、襄阳花鼓戏、随州花鼓戏、荆州花鼓戏、枣阳花鼓戏、皖南花鼓戏有《晒罗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