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猪草》

192.《打猪草》

《打猪草》,又名《掰竹笋》,黄梅戏优秀传统小戏72小出之一。《黄梅戏传统剧目汇编》第15集刊余海先述录本,《安徽省传统剧目汇编·黄梅戏》第9集载陈宗记口述本。

主要人物:金三伢(娃生)、陶四女(娃旦)。

农家少女陶四女天天在竹山林打猪草,昨天起晚了,今天起了一个大早。她提着篮子径往猪草坪,满山翠绿鲜嫩的猪草让陶四女高兴万分,一会儿就打完一篮子猪草。回家的路上经过金三伢家的竹林,陶四女顺手拔了两个竹笋,放在篮子中上面用猪草掩盖。金三伢子一家人吃饭,全靠这一山竹笋,他躲在竹林中暗中守护。陶四女偷竹笋被金三伢看得一清二楚,但陶四女拒不承认偷了竹笋,金三伢从她猪草篮子里搜出。他气愤不已,打了陶四女几个拳头,还将她的竹篮子打碎。陶四女说金三伢子不该打她,要告发他曾偷过陶叔父耕牛去犁田,金三伢被她吓住了。他请陶四女不要生气,用两百个铜钱赔篮子,给她买花戴,并与她结拜老庚。二人和好下山回家,双双唱起〔对花调〕,赞美农家的田园生活

本剧源于真人真事。据1957年5月《安徽省第一届戏曲观摩大会纪念刊》第22期载:“根据宿松县吴正香同志调查,《打猪草》所反映的是一百多年前宿松陈汉沟崔家坪发生的一件真实故事,因偷笋而引起的风波。当时由黄梅的烧窑工人和宿松县的农民共同编写的小型剧本。开始在玩花灯时唱,以后才搬上舞台。胡玉庭讲:‘望江县唱《打猪草》,用宿松口音道白。’”江西省的老艺人亦有此说。剧中〔对花调〕是黄梅、宿松两县的传统民歌,很有地方特色。

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严凤英、郑立松黄梅戏《打猪草》整理本,1984年安徽电视台拍摄了安徽黄梅戏戏学校演出的舞台艺术片《打猪草》。

此剧流行甚广。湖北省东路子花鼓戏、西路子花鼓戏、荆州花鼓戏、襄阳花鼓戏、郧阳花鼓戏、远安花鼓戏、鄂东采茶戏、鄂南采茶戏,江西省南昌采茶戏、武宁采茶戏、九江采茶戏、景德镇采茶戏、赣东北采茶戏、高安采茶戏、抚州采茶戏、吉安采茶戏、宁都采茶戏、赣南采茶戏,湖南省长沙花鼓戏、常德花鼓戏、岳阳花鼓戏,河南省豫南花鼓戏,闽北三角戏、浙东北睦剧等剧种有《打猪草》剧目。剧名分别称《拔笋》、《攀笋》、《扯笋》、《偷笋》、《挖笋》、《双撇笋》、《拔春笋》、《挖笋对词》等名目。长沙花鼓戏除《扯笋》外,还发展另一出《武扯笋》,即陶、金相打中,增加了一些民间武术招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