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下的数学教学方法
为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在中学数学教学领域,出现了一些新的教学理论。在这些理论的指导下,教学方法有了较大的改革,围绕“如何加强课堂教学的师生双边活动,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从而达到学好基础知识、培养基本能力和进行思想教学的目的”的总方向,具体需要解决的问题有:如何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与教师主导作用?如何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如何在班级授课的条件下,照顾学生发展的个性差异,使学生学习更主动、积极?如何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等。下面介绍三种新的教学方法。
(一)发现法
1.发现法的含义
发现法又称问题教学法,是指教师不直接把现成的知识传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根据教师和教材提供的课题、资料,通过积极主动的思考,亲自去独立地发现相应的命题和法则的一种教学方法。
2.发现法的基本要求
(1)自主性
数学教学必须就学生通过自身的实践来主动获取知识,让学生在学习中掌握进行再创造的方法,以便进行数学化。
(2)情感性
应重视情感教育。富有人情味的教学,可以推动学生趋向学习目标,激发想象力,使创造性思维得以发挥。
(3)问题性
问题设计要针对学生的实际,问题的难度要恰好落在学生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潜在接受能力上,让学生在学习中有一种成功感,从而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时,我们还要创设问题情境。
(4)开放性
一是课堂教学形式要有开放性;二是指课堂教学中设计的问题要有开放性;三是由点到面,由此及彼,让学生自行发散思维、设计问题、讨论交流解决问题。
(5)反思性
解决数学问题时,往往由粗到细,以求先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问题的实质,而后回顾反思,注意先前没有注意到的细枝末节,力求彻底解决问题,提高思维的严密性。
3.发现法的特色
发现法是使学生既能学到知识又能学到科学的思想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造能力。但是这种方法费时较多,不利于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和形成必要的技巧,也难以普遍加以运用。
(二)研究法
1.研究法的含义
研究法是先由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目的,提出富有思考性的研究题目和要求,让学生思考、研究,得出初步认识,然后再由教师归纳、总结。
2.研究法的基本要求
它的基本要求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独立思考,相互研究,回答问题,及时总结归纳。
3.研究法的特色
研究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这种方法太浪费时间,且不易平衡学生的进度。
(三)自学辅导法
1.自学辅导法的含义
自学辅导法是动员学生自学,教会学生阅读并能够自学;指导学生会自学,启发学生爱自学。这种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自学辅导法的基本要求
(1)寓有效学习心理学原则于数学教材之中的原则
自学辅导教学中学生的学习主要是阅读教材,因此在教材中必须贯彻好有效的学习心理学原则。
(2)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学为主的原则
教学中,教是为了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要强调自学,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和一定的自学能力。
(3)强化动机原则
提高自学的自觉性必须用种种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把学生潜在的求知欲和积极性调动起来,所以强化动机对自学特别重要。
(4)班集体与个别化相结合的原则
采用自学辅导法教学,能将班集体和个别化这一对矛盾协调统一起来。在教师的指导下,班集体可以开展教学活动,同学之间可以互相帮助。教师在个别辅导中可以照顾不同类型的学生,达到个别化因材施教的目的,有助于形成良好习惯和个性品质。
(5)启、读、练、知、结相结合的原则
启就是启发引导;读就是阅读课文;练就是做练习;知就是当时知道结果,以便及时反馈和强化;结就是小结。在这里教师的指导要有利于学生的自学。
(6)自检和他检相结合的原则
检查学习效果时,也需要学生的主动性和教师的积极性相结合,即把他检和自检结合起来,并且使学生逐渐养成自检的习惯,形成自检的能力。
3.自学辅导法的特色
自学辅导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辅导下进行自学,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形成自学习惯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有学生自学、议论和独立地进行练习,较好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进行个别的、集体的辅导,体现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应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有的放矢地进行重点讲解,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一种探索的精神状态,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以上介绍的三种新教学方法,是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众多教学方法改革实验中的几种,此外还有自主教学法、尝试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程序教学法等,这些教学方法都突出地反映了当代一些教学方法的特点,即注重对学生学习心理的探讨与学法的研究,注重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注重教师为主导作用与学生为主体作用相结合,注重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