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钢老师的课

王钢老师的课

这个题目好棒啊!我一向主张要有多维度思考的意识和能力,也就是要懂得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和理解世界。但是,这也非常有挑战性——同他人换位思考,本来就是个难题,更何况要让自己变形,站在花花草草、虫虫鸟鸟的立场去想象故事!

再想想看,这样的思路其实并不新鲜。我们读过的童话、看过的电影,不都是以这样的方式来讲述故事的吗?比如说,《夏洛的网》,我相信作者E.B.怀特一定是一会儿把自己当成小猪,仿佛鼻子尖儿萦绕着泔水桶诱人的气味儿,一会儿把自己当成蜘蛛,假装倒立好让血液涌上脑袋想出更好的办法。我甚至相信,J.K.罗琳在写《哈利·波特》的时候,很有可能会假装自己是摄魂怪,连自己敲打键盘的手指都是冰冷的。

这样想来,写作是不是很酷?你可以创造任何角色,你可以体验任何生活。当然,你只有全身心投入其中,才能感受到无穷乐趣。

好啦,我们暂且不说如何想象,那是最容易的部分。我的建议是先做点儿实实在在的功课——这是非做不可的功课——对你想要成为的那个事物,必须有一定的了解。

了解什么?

图画书《蚯蚓的日记》,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精彩的示范。

4月4日

钓鱼季从今天开始。我们全都钻到更深的地方。

4月10日

下了整晚的雨,地下湿透了。我们一整天都待在人行道上。跳房子是一种非常危险的游戏。

这么平平常常的两句话,就很有意思啊。这只是蚯蚓的话,而不会是蜘蛛或者蝴蝶的话。因为蚯蚓在人类的眼中,就是鱼饵的最佳选择;因为蚯蚓的确有这样的习性——大雨之后,就爬到地面上,扭来扭去。

那么,你是不是得到了启示?

想写《飘在天上的日子》?那你是云朵还是气球?如果是云朵,有必要知道自己是如何形成的,又会飘向何处,可能会看到什么,会遭遇什么。比如说,风来的时候,你会身不由己和同伴撞击,是不是很刺激?如果是气球,那你肚子里是氢气还是氦气?会飘到怎样的高度?会因为什么而破裂?

想写《夜晚,一棵大树下发生的故事》?你是大树,还是别的什么呢?蝉?那就只能写夏夜了啊。蝉从地下破土而出之后的寿命不会超过两个月。可是,如果蟋蟀嘲笑蝉是个短命鬼,蝉就会理直气壮地说:“错了,你错了,我在地下已经潜伏了很多很多年……”

想写《地球自述》?那你对地球的知识了解多少呢?当然,这个问题太大了,万一你知道得太多,你的作文本写不下怎么办哪……我要提醒你的是,这篇习作的重点是写“发生了什么”,而不是“自我介绍”。要是你把地球的相关知识罗列下来,怎么能引起读者的兴趣呢?而确定了要写的主题之后,就可以围绕主题来选择材料了。比如说,你想写发生地震的那一个夜晚,自然就可以探究一下地震是怎样发生的,哪里有可能发生强度极高的地震,会对人类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样一来,你从地球的视角去写,就容易多了。

接下来,我们再具体讲讲如何想象吧。

我的忠告是,一定要先确定主题,再围绕主题去想象。

看,教材上举了两个例子。

一个例子是以蚂蚁为主人公的,情节有三个方向的可能性:在笔杆上散步,在书桌上冒险;结交了几个蚂蚁朋友;跟着哪只小昆虫去探索一个全新的世界。那么,如何考虑主题?第一个可能性,是蚂蚁与文字的碰撞——笔杆,书桌。想想看,你变成了蚂蚁,那一定是一个认识字的蚂蚁啊。你会利用这一点,做点儿一般蚂蚁做不了的事情呢?那么,这个故事的主题,就是文字的力量。第二个可能性,是蚂蚁与朋友的交往——你会和什么样的蚂蚁成为好朋友?你们会怎样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当然,这个故事的主题,就是友谊。第三个可能性,是蚂蚁与全新的世界的故事。对蚂蚁来讲,别的小昆虫是新鲜的,全新的世界,自然也是新鲜的。新鲜,也意味着陌生,更意味着冒险。这个故事的主题,会不会是好奇或者勇敢?

另一个例子是以路灯为主人公的。教材上的描述有些模糊。路灯下的人和事太多了!你是不是该提炼一下,选择相关的两三件事来表达同一个主题呢?比如说,三个处境不同的孩子。说不定,一个会在路灯下补作业,一个因为没考好而不敢回家,另一个则在路灯下看着自己的影子翩翩起舞……他们都是孩子,都是热爱生活的孩子,都是拥有梦想的孩子,都是渴望得到理解和爱的孩子。路灯,本来就有着象征意义,在黑夜中为人们照亮道路。那么,看到这样的情景,路灯又会想些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