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钢老师的课
看看教材给我们的场景——
环境:开满丁香花的校园
人物:淘气包张明
雷厉风行的班长王寒冰
充满活力的年轻班主任李军
环境:冬日黄昏时车来人往的街头
人物:充满爱心的少年陆天
志愿者徐明
环境:月光下的村庄
人物:铁蛋
铁蛋远道而来的表哥
这三组环境和人物,藏着故事的密码,你看出来了吗?
首先,环境非常重要,营造了故事的氛围,也暗示了故事情节发展最大的可能性。
开满丁香花的校园,给你什么感觉?自然是温馨的,美好的。在这样的校园里发生的故事,一般来讲,也是温馨的、美好的。
冬日黄昏时车来人往的街头,给你什么感觉?冬日黄昏是寒冷的,车来人往是热闹的,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事情,起初是不太容易引起大家注意的,偏偏有人停下了脚步……
月光下的村庄——这六个字就是一首诗啊,是一首静谧的诗。是什么打破了这份宁静?
所以,这里我要敲黑板了:一个聪明的写作者,是一定要用心描绘环境的。
再看人物。有什么样的人物,又有什么样的故事。我们需要特别留意的,是主要人物的特点。
淘气包张明——正因为他是个淘气包,故事才可能精彩。我们读过的书里,无论是埃米尔还是尼古拉,哪一个淘气包不是活泼机灵的?那么,这个张明,又会淘出什么新花样呢?
充满爱心的少年陆天——显然,他会做一件充满爱心的事。是对人,还是对小动物?
铁蛋——哈哈,虽然教材没有给他的名字加修饰语,但是想来这个铁蛋也不会是一个怯生生的小孩儿吧?他会做点儿什么,才能对得起这个名字的皮糙肉厚?
那么,非主要人物的作用是什么?
是形成冲突。
你读过《木偶奇遇记》吧?瘸腿狐狸和瞎眼猫,是一对坏东西。他们有一个特点,是一唱一和。听听他们是怎么跟匹诺曹讲话的吧。
“这么说,”狐狸说道,“你真想回家?那你就回家吧,反正是你自己吃亏!”
“是你自己吃亏!”猫跟着又说了一遍。
“你好好想想,匹诺曹,因为你有福不享。”
“有福不享!”猫跟着又说了一遍。
“你的五个金币到明天要变成两千个了。”
“两千个了!”猫跟着又说一遍。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一个故事里只有两个一唱一和的人物,那还会发生故事吗?
人物之间,必须有冲突。
两个坏家伙一心要骗匹诺曹的钱,这就是冲突。
再看我们的作文。淘气包张明遇到雷厉风行的班长王寒冰——好家伙,王寒冰,这个名字本身就很有气场啊。悄悄地说一句,在我们身边,有不少女生小干部就很厉害,让小男生望风而逃。那么,他们之间会有什么样的冲突?一个淘气,一个要管,那个淘气的又怎么甘心乖乖听话?班主任李军会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同样,铁蛋和表哥之间呢?当哥哥的,都想冲着弟弟摆摆架子。我小时候写作业,我哥就总是忍不住:“你写的字怎么那么难看啊,擦了重写!”我就不服气:“要你管?”陆天和徐明呢?他俩可能素不相识,又是因为什么样的缘分而相遇?陆天充满爱心,但他毕竟是个孩子。比如,陆天看到有人欺负流浪猫,撸起袖子就要跟人理论。没想到对方不把他放在眼里,转过身来又要欺负他。这时候,戴着志愿者袖章在路口执勤的徐明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呢?对,有必要的话,可以增加其他人物。
如果你能通过人物的对话、行动和心理来描述冲突进而塑造人物,那么,你就是讲故事的高手了。
说到这里,也许会有同学说,我自己创作一个新故事,可以吗?
当然可以。
不过,基本的原则,是一样的。
要重视环境的描写,这是故事的背景;要抓住人物的特点,利用人物之间的差别来制造冲突;要注意对话、行动和心理的描写。
我也给你一组设定,供你参考。
环境:高铁站的候车厅门前
人物:丢三落四的王钢老师
热心的围观群众
哈哈,这就要考验你的生活经验了。你猜猜看,王钢老师这回丢了什么呢?当然,你设计的情节一定要和高铁站这样一个特别的环境有关。你不妨同爸爸妈妈讨论讨论,去高铁站的候车厅门前做一个实地考察,就好写了。
我想,在这样的情境之中,王钢老师的神态动作,一定大有热闹可看。而如果你能够让情节一波三折,最好是虚惊一场……那就妙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