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度:横看成岭侧成峰
为你描述一个生活中常见的场景吧。
晚上,妈妈在厨房里忙得团团转,恨不得变成八爪鱼。女儿也想帮忙,可是不知道该做什么。忽然,她发现灶上煮粥的锅很不对头,蒸汽不断地往外冒,好像有个小魔鬼在拼命地往外钻!锅盖眼看就要被掀翻了。她一慌,手都不知道往哪儿放了,只顾着跺脚:“妈!要淤了!锅要淤了!”妈妈一个箭步赶过来,伸手把锅盖掀开,把火关小,又好气又好笑地说:“你光这么喊着,是要眼睁睁地看着粥淤出来啊!”
如果以这样的一幕为素材,我们可以表达怎样的主题?
可以用来说明需要培养小孩子的生存能力。看看,连这样的事情都不知道该如何应对,将来怎么能乘长风破万里浪啊!现在中小学开展的劳动教育正是为了培养、提高孩子的生存、生活能力。其实,真正践行并不难,家里的厨房就是非常方便的劳动基地。记得,能生存,才可能会生活啊。
可以用来说明一个科学常识。据说当年瓦特之所以能够发明蒸汽机,是因为他发现了水蒸气的力量非常惊人。那么,为什么水变成了水蒸气,会产生这么大的力量呢?慢着,为什么水沸腾只是让锅盖跳舞,而粥沸腾却会喷涌而出呢?观察这一过程只是一方面,查找资料、请教老师,才能弄明白现象背后的原理。
可以用来讲讲大人和小孩儿之间的互相理解。女儿觉得委屈:“老妈你说得没错,我的确是手足无措,挺傻的……可是你又没教过我该怎么办。”妈妈也该反思,自己是不是平常对孩子的放手太少。如果亲子之间能保持沟通顺畅,哪儿还有什么矛盾什么冲突什么解不开的小疙瘩啊?
最简单的,就是把这件事娓娓道来,哈哈一笑!主题是什么呢?表现童年的天真啊。
你看,写作的素材俯拾皆是,而能否写出道道来,则取决于我们是否拥有思考,尤其是多维度思考的能力。
那么,除了从不同的主题来考虑,还可以从哪些角度来写作文?
从不同的人物视角来叙述事情。
有一本图画书,可以参考。
《不是我的错》讲的是一件很小的事儿——有个小男孩儿哭了,老师便向全班同学了解情况。
你猜怎么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说法,总而言之,大家都没有错。
比如:
短发的小女孩儿说:“那是在下课后才发生的,不关我的事哟!”
长得清秀的男生说:“我没有看到事情发生的经过,所以不知道他为什么哭。”
呆呆的男生说:“我很害怕,却又帮不上忙,只有眼睁睁在一旁看……”
圆脸的男孩儿说:“很多人打他;其实,所有的人都打了他,虽然我也打了,可是我只有打一下下而已……”
同一件事,“横看成岭侧成峰”。
那么,如果做一个迁移呢?
写运动会,写运动员如何奋力拼搏,这是常见的写法。换个视角,写热心的王小钢虽然没有获得上场比赛的机会,却为运动员做好后勤保障,又是送水又是擦汗,喊起“加油”更是不遗余力,把嗓子都给喊哑了,是不是也很有意义?
写某个孩子被批评了,掉了眼泪。从孩子的角度来写,当然可以。从老师的角度呢?这可是挑战,试着想象老师在批评孩子之前,有着怎样的心理活动,在看到孩子的眼泪掉下来的一刹那,又是怎样的心疼……
我们甚至可以从红绿灯的角度来审视十字路口的人们,可以从树上的小鸟的角度去看教室里的同学们,可以从垃圾桶的角度来写文明礼仪需要从好好丢垃圾开始!
现,思路是不是就开阔了很多?再进一步想开去,就更了不得了。
我最近在读的书,是《永恒之王》四部曲。这个系列的小说,讲述的是亚瑟王的传奇故事。其中,就有关于战争的思辨。仅从作战双方来讲,对一场战争就有着不一样的解释,一方宣称对方是侵略者,而另一方也肯定地说正义在自己这一边。从骑士的角度来看,战争是获得荣誉的手段;从平民的角度来看,战争是流血与死亡……
这对你是不是也有启发呢?
总而言之,写作,就要动脑筋。敢于并且善于转换角度,就会令自己豁然开朗,也让读者耳目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