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无限风光在险峰

高度:无限风光在险峰

说起文章的立意,清代的文学家王夫之这样讲道:“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咦,乌合?这个词是不是有点儿眼熟?对,有一个成语,叫“乌合之众”,出自《后汉书》,指无组织无纪律的一群人,不过是一群聚集在一起的乌鸦罢了,可以轻而易举地将其击败。显然,这句话中的“无帅之兵”,是对“乌合之众”的进一步解释。军队为何如同一盘散沙?是因为没有统帅指挥啊。而拿这样一个军事上的例子来为写文章打个比方,相当准确,很是生动。由此可见,“意”,就是文章的“帅”,就是文章的灵魂。

那么,如何立意?

同学们对这一点的认识啊,很容易走向两个极端。要么就事论事,平平无奇;要么华而不实,空洞无物。因此,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结尾:“我们高高兴兴地回家了。”或者:“我要好好学习,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力量!”

当然,只要发自内心,你写得平淡或激昂,都不算错。

但是,一定不能算好——写作不是自说自话,如果不能打动读者的心,那么你哪怕写了一万字,不过是一纸空文。

因此,立意要有高度,而且是适当的高度。

咱们举例来说。

有个名叫李浩宁的同学,敏锐地捕捉到了一件有意思的事儿——爷爷每天傍晚都要和老伙计到足球公园去。这是件小事儿,司空见惯,对不对?我相信你也时常在公园里、广场上为那些锻炼身体的人而驻足。排着整齐的队伍健步走的,在音乐中翩翩起舞的,打羽毛球踢毽子的……其中,白发的老人居多。这可是跟从前大不一样啊,我小时候对老年人的印象就是遛个弯、下个棋、晒个太阳,哪儿有这么朝气蓬勃的生活啊?

那么,在对爷爷的健身生活做了一番描述之后,应该如何升华主题、画龙点睛呢?

李浩宁同学这样写道:“今后,我也要紧跟爷爷的新时尚,热爱运动,健康生活,快乐成长。”

嗯!方向不错。这篇作文的主要内容是写爷爷健身,也就是爷爷热爱运动,健康生活。

然而,高度不够。想想看,大家爱到公园里跑一跑跳一跳,仅仅是因为爱运动爱生活吗?

从古到今,谁不想热爱生活?谁不知道“生命在于运动”?

但是,如果连衣食住行的问题都解决不了,谁又会拿出时间来运动?谁又有心情来运动?

所以,如果我们跳出自己的小圈子,就会发现,原来爷爷爱运动这件事是有着一个宏大的时代背景的。正是因为我们的祖国强大了,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才会有这样欣欣向荣的景象。

当然,我们能够思考到这一点,是可喜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喊口号。

可以这样写:

看着爷爷和他的老伙计们满头大汗却神采飞扬的模样,我由衷地为他们高兴。我们常说,祖国强大了,人民富裕了。这不就是最好的证明吗?我也应该向爷爷学习,紧跟他的“新时尚”,热爱运动,健康生活,快乐成长!

那么,关于立意,我对你的建议是什么呢?

1.立足内容,不牵强附会。

文章的中心思想,自然要结合文章的主要内容。在这一点上,你的思维可不敢跳到九霄云外啊。如写同学怎么在运动会上跑了1500米,你可以着眼于他战胜自己的勇气,也可以着眼于他为了这一天的绽放而刻苦练习的坚持,但是,如果你写自己如何想到了白衣天使抗击疫情,即使你的口号喊得震天响,那也是离题万里。

2.聚焦一点,不节外生枝。

同一件事,从不同侧面来看,是可以表现出多个主题的。如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我们可以品味出多元的意义来——哪吒战胜自己的宿命,拯救天下苍生,体现的是个人奋斗;敖丙和哪吒成为好朋友,在生死关头做出了艰难的选择,体现的是友谊的力量;李靖和殷夫人的爱,抚慰了哪吒的心,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说明爱的伟大……可是,如果我们写作文时,这个也想说明,那个也想强调,就会顾此失彼,反而成了“眉毛胡子一把抓”。说句你不爱听的,你啊,还没有足够的能力驾驭这么丰富的内涵。所以,突破一点就足够,万万不要贪心。

3.深入思考,不原地打转。

我们写的事情可以是日常小事,但是我们的思考不妨有点儿高度。如写在课间发生了一个意外,两个孩子撞到了一起。要是你仅仅批评他们不注意安全,就有点儿浅了。有没有深入思考?两个孩子为什么会撞到一起?这仅仅是两个孩子的事吗?这真的是意料之外的偶然事件吗?今后要怎样改进,才能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呢?我相信,你的脑筋多转几圈,对这件事的认识就会更上一层楼。

一般来讲,我们写文章是立意在先,也就是想好了我们想要表达什么,然后在具体的叙述、论述中紧紧围绕这一中心展开。而把这样的立意写清楚,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画龙点睛”,多数是放在结尾。那么,我把叶圣陶先生的妙语送给你吧:“要文字虽完了而意义还没有尽,使读者好像嚼橄榄,已经咽了下去而嘴里还有余味,又好像听音乐,已经到了末拍而耳朵里还有余音,那才是好的结尾。”这个比喻真有趣、真形象,但是这样的境界也很难达到……没关系,弹出最简单的曲子,也需要最艰苦的练习。我们努力走好每一步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