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钢老师的课
人是很奇怪的。有句话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每个人都是感情动物啊,都会有喜怒哀乐。可是,人们总是试图掩饰自己的情感,假装不害怕,假装不难过,假装不生气,假装不在意……
还好,小孩儿比大人要活得真实。当我看到女儿想哭就哭想笑就笑的时候,特别羡慕她……
其实,“让真情自然流露”这个主题,很容易写,因为每个人都能够轻松找到自己想要表达的真情。同时,我也希望通过这样的练笔,让你体会到写作对于调节情绪的积极作用。这么给你讲吧,当你把自己的感情通过文字宣泄出来的时候,喜悦会定格成最美的回忆,而痛苦也会烟消云散。
来,说说怎么写。
通过阅读教材上的提示,我们会明了,这次习作是希望我们从情感体验入手,写一件事,而在写法上强调在叙述的同时抒发感受。
那么,你想写什么呢?咱们从教材上给的词语中选择一个作为例子吧。
归心似箭。什么时候,你体会到了归心似箭的感觉?
是那次参加“勇敢的心”夏令营之后回家的时候吗?是啊,夏令营特别好玩,但是当结营仪式结束后,一想到马上就要回家去,那种盼望就淹没了我们的心,完胜对小伙伴的依依不舍。
那就从踏上归程开始写吧,写怎么上车,写在路上怎么看着窗外,写看到高速公路上的标志牌或者听到高铁上的到站广播,写车速放慢了,写远远看到了爸爸妈妈……
叙事是非常有必要的,有句古话叫“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要是没有具体的事,情就无处寄托,就会显得空洞、虚假。
那么,怎么抒情?三种写法。
最简单的方式,是直抒胸臆。我们可以在出发时,直接表达对回家的渴望:什么?要回家了?我的心不禁跳得厉害!奇怪,离开家好几天,我也没怎么想家,可是一听说可以回家了,我就恨不得一步跨进家门,扑到爸爸妈妈的怀里!
稍微难一点儿的,是边叙事,边写心理活动。看向窗外——光看着有什么意思啊,不如这样写:别的小伙伴叽叽喳喳说个不停,我却一句话也不想说,只是呆呆地看着窗外。一个又一个山坡、一棵又一棵树、一个又一个路牌一闪而过,天一会儿蓝一会儿阴。近了,更近了,我对自己说,我离家越来越近了。我想,到了家,我要先喝一碗姥姥熬的八宝粥,再吃个妈妈最拿手的萝卜馅儿大包子!平常不觉得,这时候怎么觉得家里的饭最好吃呢?
最难的,是通过叙述本身自然流露出心情。为什么说这个难呢?因为这是一种含蓄的写法,要求我们对文字非常敏感。我来写一段:我一回到宿舍,就赶紧收拾起东西来。不大一会儿,我的背包就塞得满满当当。这时,哨子响了,我背上背包就往外跑。老师见到我,眼神很奇怪,说:“王小钢,你怎么背着包啊?”我也奇怪啊,说:“难道不是要出发了吗?”他笑了,说:“咱们不是通知过了吗?先吃午饭,吃完午饭再出发。”啊?我尴尬极了。老师又说:“你还是先把包放到宿舍去吧。”我却摆摆手:“没关系,反正吃完午饭就出发,我背着包去餐厅!”
你看,这段话里没有直接说“我想回家”,但是从一个背着包不肯放下来的细节里,你是不是能体会到王小钢的归心似箭?
此外,教材上的提示也很值得我们思考:如果在事情发展的过程中,情感有所变化,要把情感的变化也写清楚。
这是对我们提出的更高的要求——事情可以一波三折,感情也可以一波三折。
那么,在你的生活里,有没有这样的情况呢?
当然会有了。比如说你和好朋友相处,因为某件事产生了误会。你开始是愤怒的,认为他不应该这样对待你,这种愤怒的外在表现就是大吵一架。分手之后,你的愤怒会转变为伤心,你想起之前和他在一起的点点滴滴,越想越觉得委屈。然后,你发现是自己错怪了他,追悔莫及,可是当时把话说得那么绝,又该怎样对他说对不起,重归于好呢?真是让人百般纠结!在这里,推荐你读一读《爱的教育》中的一篇小故事——《争吵》,一定会有所感悟。
总结一下:
1.找到最能表现某种情感的一件事。
2.在叙事中自然表达感情,可以有三种方式。
3.情节可以拐弯,情感可以变化。
要是你能够写出这样一篇跌宕起伏的作文,那真是高手!
需要提醒你的是,拟一个合适的题目吧,可以从表示感情的关键词入手。《归心似箭》《难过》《太开心了》自然可以,而《哇哦!》《为什么?》也很别致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