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钢老师的课
看到这个题目,有的同学会笑:“这个,太简单了吧?”有的同学会摇头:“这有什么意思啊?”
我的回答是,倡议书不简单,倡议书很厉害。
为什么这么讲呢?
先给你念念中国历史上很是有名的一封倡议书——
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这段话出自《史记·陈涉世家》。陈涉是谁呢?就是秦末农民起义的领袖陈胜,他的名字是陈胜,字涉。在古代,称呼一个人的字,是表示尊重的。那么,陈胜讲了什么呢?他说:
你们碰到了大雨,都已经误了朝廷规定的期限,误期就会杀头。就算朝廷不杀,但是戍边的人十个里头肯定有六七个会死去。再说好汉不死便罢,要死就要取得伟大名声啊!王侯将相难道是天生的贵种吗?
你看,话不多,但是句句戳中要害,既点明了戍卒们的困境乃至绝境,又点燃了大家改变命运建功立业的渴望。
熟悉历史的你是知道的,这么一番慷慨激昂的讲话,使九百名戍卒揭竿而起,也揭开了大秦王朝覆灭的帷幕。
当然,陈胜的演讲,从严格意义上来讲,不是倡议书。但是,我们会发现,倡议书这种文体,同书信和演讲稿颇为相似。它们都是与人沟通的书面工具。不同的是,书信多数时候是两个人之间的对话,而要是写给更多人的公开信呢?七七事变,也就是卢沟桥事变,你是知道的吧?第二天,中国共产党就发布了一份通电,一针见血地指出当前形势之严峻,提出全民抗战的号召!其中,有这样三个危急:“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这份通电,也可以称之为倡议书。而倡议书如果用来演讲,自然就成了演讲稿。不同的是,倡议书多数是提纲挈领,言简意赅,而演讲稿的篇幅会更长一些,更注重唤起听众的情感共鸣。
所以,不要轻视倡议书。写好倡议书,利于倡导良好的道德风范,利于营建美好的环境和氛围,说不定将来的你还能成为一名卓越的演讲家,为国家的振兴、人类的进步而贡献力量。
我们在学写倡议书时,除了参照教材上的范文、注意格式正确之外,还要搞清楚两点:倡议什么和向谁倡议。
内容必须接地气,而我们在行文中要有同对象对话的意识,也就是力争让自己的语言令所倡议的对象理解、接受和认同,这样才能起到倡议的作用。
先分析一下教材上的范文吧。
这是一篇写给全校同学的倡议书,主题是节约用水。仔细阅读,我们会发现倡议书的层次很清晰:为什么要节约用水;发出节约用水的倡议;提出节约用水的具体做法;总结。因为这是写给同学们的倡议,所以提出的具体建议是符合同学们的生活实际的。试想,要是这封倡议书是写给城乡居民的,或者是写给某家饭店的顾客的,或者是写给某个公司的职员的,内容一定会有很大不同。我相信你一定会留意到饭店里张贴的告示吧:“光盘行动,从我做起。”如果这八个字加上标题、称呼和落款,也可以称为一篇简单的倡议书。
那么,我们写什么好呢?我试着帮你打开思路吧。
两个思考方向:问题和节日。
我们在生活中,随时会发现一些问题,出于责任感,我们也会产生解决这些问题的愿望。当然,很多问题并不是我们自己做好就能够解决的,需要更多的人行动起来。那么,就有必要向有关人群发出倡议。
如,教室的卫生问题。我曾经出过“教室早晚大不同”的题目。哈哈,收上来的作文能把我笑死:“地上脏得不成样子,有铅笔屑,橡皮渣,餐巾纸,纸飞机……桌椅歪歪扭扭的,有的往右偏,难道是想把同桌挤得穿墙而过吗?有的向前偏,好像是想和老师来个亲密接触;还有的往后偏,我真担心后面的同学会因此变成一张纸片……”那,你来写一封倡议书,先描述你所看到的情景,然后说明保持教室卫生的必要性,最后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如,遛狗问题。我对此深有感触。狗狗当然是挺可爱的,但有两点是不那么可爱的。一个是随处“那个啥”,要是主人不及时处理,要是行人一不小心,那后果是不堪设想啊——踩狗屎未必会有好运气,但一定会弄一脚臭味道!另一个是有人遛狗不爱牵狗绳,那狗狗稍微一兴奋,就能把小朋友吓得哇哇乱叫,甚至可能会危及老人的安全。这时候你可以写一封倡议书。怎么写?参考教材上给出的例文。
另外,一年到头的节日和纪念日太多了,如世界无烟日、世界地球日、世界读书日、国际盲人日……感兴趣,就试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