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现代化概念的剖析

二、关于现代化概念的剖析

“什么是现代化”是现代化概念所要回答的问题,在综述国内专家、学者的理论观点后,我们需要进一步对现代化的概念进行剖析,为定义武术现代化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在充分思考武术现代化的内涵、特点、内容等的基础上,为武术现代化指明方向。

(一)现代化是一个综合的概念

概念是人的理性认识和思维形式,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现代化概念所反映的人类社会的转化和变迁是复杂的,是一个系统的多个领域和不同层次相互作用下的转变,这就决定了多视角、多层次认识现代化的必然性,以及各个学科对现代化的定义具有差异性。我们已经认识到,从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历史学等视角理解现代化都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现代化这一对象的客观属性和基本特征,但不能仅从单一视角理解现代化,因为片面理解现代化就如同“盲人摸象”,只有综合认识现代化这一对象,才能进一步理解现代化的本质,把握现代化发展的整体趋势。

(二)现代化与工业化的关系

“现代化不等同于工业化”的观点已经得到现代化研究学界的普遍认可。但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原动力。在工业进步的历史背景下,人类社会才有了新的变革,出现了从农业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进而引起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领域的深刻变革。换言之,工业化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基本标志。罗荣渠曾指出,工业革命以前的近代与中世纪的历史连续性是明显的,社会各方面的变化是缓慢而渐进的,唯有工业革命以来的变化是跳跃而加速的,构成一个具有共同特征的新的转型过程。从以上分析不难发现,现代化绝不是工业化,但没有工业化,现代化是不可能实现的,工业革命的作用是为现代化奠定基础。

(三)传统与现代的关系

现代化并不一味强调现代因素,其中也包含传统因素,两者并不是对立存在的。众多针对现代化的研究都对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过程进行了阐述,并列举两种社会形态的一些特征进行对比分析,这种方法也被称为现代化研究的“二分法”。由此,我们不难看出,要理解现代化的概念,就不可能回避传统与现代的关系。

传统与现代的划分不是绝对的,两者也不是完全对立的,我们要深刻认识这一点。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都有其特点,可以明显区分开来,但这绝不是指两者之间有一条明确的界线,以这条界线来划分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是一个漫长的动态过程,这样的转变充满了复杂性和艰难性。例如,传统社会有现代的因素,而现代社会也有一些传统的因素,现代化的过程更多的是改造传统因素,并添加现代因素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一些传统因素不仅可以与现代因素同时存在,而且也可以与现代因素相结合。因此,客观地认识传统与现代,不再把传统与现代的关系视为简单的相互排斥的关系,成为理解现代化的新理念。

(四)现代性与现代化的关系

现代化既是目标又是过程,由此引出现代化与现代性的关系问题。现代性是现代化的结果,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与目标。现代化可以说是展开了的、现实化了的现代性。吴忠民指出,现代性是一种基本的结果与状态,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现代性是一个目标体系。现代性的“化”,也就是现代社会的实现过程。现代性与现代化是同属于现代化概念的两个层面,现代性是相对稳定的,被视为静态特征与指标;现代性的“化”是现代化的历史过程,被视为动态过程。认识和理解现代化,既要关注现代化的结果,即现代性,又要关注现代化的过程,即实现现代性的过程。

现代化是一个综合的、全面的概念,了解现代化的基本内容,有助于界定武术现代化的基本内容。

现代化的基本内容可以从多方面进行划分,如从物质、制度、观念层面进行划分,其中又包括不同的子内容,如在经济领域,现代化的基本内容包括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技现代化等方面。总体上,对于现代化基本内容的划分,主要有以下两种:一种是现代化的五个方面,即经济现代化、政治现代化、文化现代化、社会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另一种是不强调人的现代化,注重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个方面的现代化。这两种划分既存在相似之处也有一定的差异,即五个方面的现代化强调了人的现代化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现代化同等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