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武术现代化相关理论阐释
武术现代化研究对武术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纵观武术现代化研究的历程,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较为薄弱,研究结果比较分散,不够系统全面。综合分析不同学者的研究成果可以发现,多数学者主要是从文化学的角度,即从中西文化差异性的角度进行论述分析,从而找出武术现代化的发展对策。部分学者从历史学的角度对武术现代化发展中的众多方面进行了探讨,也有少数学者认为武术竞技化发展是其现代化的发展悖论等。而关于武术现代化评价体系的研究则更少,只有少数学者从武术的几个侧面对武术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理论方面的初级构建。因此,对于武术现代化发展及其评价体系,需要从基础理论开始,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
(一)武术现代化的概念阐释
关于武术现代化概念的界定,有学者把武术现代化定义为“传统武术向现代武术转型的竞技武术、健身武术、攻防武术协调发展,以武术国际化、科学化、产业化为主要特征的变迁过程”。郭志禹认为,武术现代化是指使武术具有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水平。这相对于古老的武术文明及其传统观念来讲是一个起点很高的概念。[24]
有学者从文化形态学原理及东西方文化差异的角度对武术现代化进行了分析,如欧阳友金等认为,由于东西方文化存在文化发展的时间差,所以传统武术必须接受现代工业文明所表现的特征,运用现代的科学原理和方法进行改造与创新,在物质和精神文化方面逐渐转型,实现其现代化。[25]毛明春认为,武术现代化是传统性与时代性的统一,在实现武术现代化的过程中应该注重“挖掘整理,推陈出新”,不断融合当代先进的文化,使其科学化,并在教育中普及。[26]
郭志禹指出,武术长期在农业经济环境中生存发展,所谓“现代化”就是要具有先进的科学技术水平。因此,观念转变与信息化是“武术现代化”需要解决的两个重要问题。其中,观念转变包括武术的拳种流派从粗糙化转向精品化、从守旧泥古向博法造新转变、都市化武术传播模式的形成、武术初级本质的深化等。而逐步实现武术信息化是孕育武术现代化胚胎的核心,能使人们看到武术现代化的真实形象。[27]
罗香玉等指出,武术在理论和实践上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我国以竞技为核心的武术现代化影响了武术的全面发展;第二,武术在学校教育中处境悲惨;第三,武术奥运战略失策;第四,在武术现代化过程中其传统文化特色逐渐弱化。[28]陈青指出,中华武术作为一种人体文化,其传播是发展的前提,能否充分利用现代化传播手段则是克服阻碍、继续发展的重要方面。[29]胡玉玺等依据系统发展原理,对传统武术现代化发展进行了理性思考,分析了传统武术发展的政策层面、理论与技术层面、传播层面、人才层面、资金层面五大要素,并指出发挥以上要素的作用,协调好要素间的关系是传统武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30]
刘涛提出,武术的发展应走传统与现代特性相结合的和谐发展的多元化、多层面化道路。[31]朱月明指出,武术现代化与社会现代化相辅相成,在现代化的浪潮中,创新成为武术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和必然选择。[32]杨旭峰认为,重大社会变迁意味着附着其身的一切文化事象将随之变革方能与时俱进求得生存与发展,任何事物都只能顺应潮流而后求得生存,武术亦不例外。在清末民初的时代背景下,面对强势外来体育文化的冲击,武术必须随潮就势,褪去民俗文化的外衣而积极融入现代体育文化。[33]薛宇认为,武术不仅仅是一种体育运动,更是中华民族数千年积淀而成的特殊的文化形态。因此,武术现代化具有特殊性,有别于一般体育的现代化。[34]洪浩指出,传统武术的现代化转变是一种内外双重压力下的必然选择,它不仅是外部压力下的自我革新与重建,同时也是一种文化自觉后的必然选择,因为传统武术只有在全球化体系中重新建立自己的身份,才能重新构建自己的文化空间。[35]
虽然大多数学者对武术现代化发展持肯定态度,但也有少数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对武术现代化发展持反对或者担忧态度。如戴国斌从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四个维度对武术现代化进行了一次理论性探索,指出武术的异化包括本质的异化、对象的异化、过程的异化、关系的异化等。[36]高晓明指出,中国武术在与世界体育接轨的过程中,向着“竞技化”的方向发展,呈现出竞技武术与传统武术同源却不同流的发展局面。虽然中国竞技武术的产生是中国武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但中国武术的“竞技化”并非武术未来发展和走向世界的终极归宿。[37]另外,刘鹏等指出,武术在现代化发展中存在一些不均衡现象,具体包括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的不均衡发展,武术理论与技术的不均衡发展,武术市场与跆拳道、空手道等国外技击术市场的不均衡发展,等等。[38]
关于武术现代化评价体系的研究数量较少。王岗等认为,武术现代化指标体系的构建是武术现代化研究领域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基础性研究,他们提出了构建武术现代化指标体系的目的、意义、任务、基本原则等,构建了包含4项一级指标,38项二、三级指标的武术现代化指标体系。[39]
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时代赋予了武术新的属性,即体育属性。但武术不仅仅是一种体育运动,更是中华民族数千年积淀而成的特殊的文化形态。因此,武术现代化具有特殊性,有别于一般体育的现代化。武术不断适应现代社会的尝试使其具备了现代社会的很多特征,武术与现代社会的相互作用使其具有了现代性。社会的方方面面慢慢渗入武术中,使武术不再是一个简单的运动项目或者技术体系,而是中国本土所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一种社会现象、一种以技术体系为核心的综合文化体,它包括群众武术、竞技武术、学校武术、武术产业、武术管理、武术信息、武术文化、武术科技等不同内容。武术现代化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是时代发展的内在要求。
综上所述,武术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一部分,将武术中具有传统性的要素转化为现代化的要素,其目的是将武术的传统文化基因和技术要素融入现代社会,依据培养现代化人才和服务现代社会的需要,发挥武术的时代价值。从概念中不难看出,现代社会对武术的要求就是武术现代化过程中的导向,也是武术现代化的任务,完成现代社会赋予武术的任务,就推动了武术的现代化转型,体现了当下武术的时代价值。
(二)武术现代化的内容阐释
武术按照主导功能分类,可分为学校武术、竞技武术、实用武术、社会武术。因此,现代武术按照主导功能分类,主要分为现代学校武术、现代竞技武术、现代实用武术、现代社会武术。因此,武术现代化主要包括学校武术现代化、竞技武术现代化、实用武术现代化、社会武术现代化。
1.竞技武术现代化
竞技武术是指为提高武术竞技水平,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运动潜力和争取优异运动成绩而进行的武术竞赛项目,其特点是专业化、职业化、高水平。竞技武术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20世纪80年代初期在中国迅速发展并得到广泛推广,竞技武术主要包括竞技武术套路和散打,目前国际化传播取得一定成果,在国际上产生了一定影响。竞技武术的核心是赛事的开展,目前竞技武术具有世界锦标赛、各洲锦标赛等,国内以全国运动会为最高级别赛事。在竞技内容上,“自由”“平等”“规范”“标准”已经是武术套路和散打比赛的基本要求。在技术发展上,武术套路更加突出竞技特点,以提高技术水平和鼓励创新为基本思路,促使技术表现出体操化的特点,在“高、难、美、新”的道路上愈走愈远。散打注重体能、技法多样、突出个性、快准巧狠。散打的拳法、腿法等技术方法都与拳击等项目极其相似,在技术表现上,几乎看不到传统武术的身影。
竞技武术现代化应当紧跟我国现代化发展的步伐,注重竞技武术多样化、创新化、个性化发展。通过多种举措推进竞技武术项目进入奥运会是武术国际化发展中值得尝试的办法,同时也是推进竞技武术现代化的重要体现。
2.学校武术现代化
学校武术现代化应当注重高等教育的普及,提倡举武扬文,以武术教育培育具有民族精神的现代人。
3.社会武术现代化
社会武术现代化应当依托富有激励机制的武术段位制,加强武术的标准化建设和社会化发展,需要调动单项拳种社团组织的积极性。
4.实用武术现代化
实用武术在军警等领域广泛应用,从现代化角度来看,实用武术在现代军警实战中,表现出动作技术简单、对抗性强、技术组合丰富等特点。
(三)武术现代化的特征阐释
现代化是一个世界性与民族性并行的历史进程,应当紧紧围绕世界性与民族性开展武术现代化研究活动,从中国国情出发,在符合武术领域特点的基础上,逐渐探索出中国武术的现代化模式。
中国武术现代化是传统文化走向现代文化的一个典型代表,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过程,也是世界性与民族性不均衡发展的过程。这一过程表现出来的世界性和民族性决定了中国武术现代化是一个具体的历史过程,任何国家、任何民族、任何文化,都必须从国内和国际的实际情况出发,寻找自身的现代化之路。
1.中国武术现代化的世界性
社会学家把现代化概述为“现代社会变迁的过程”,与“传统社会变迁的过程”相比,两者最突出的差异就是世界性的体现。埃廷尼·吉尔森曾提出:“我们目击的一切重大事件的共同特点是全球性,把我们目击的重大事件与过去的、有史以来的一切重大事件区别开来的也正是全球性。”[40]这种全球性正是世界性的代表,在这种思想的引领下,世界性或者全球性正成为探索世界的新的发展观。
现代化的世界性是指各个国家作为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其现代化必然受到全球整体格局的影响,不论不同国家之间存在多大的差异,它们在现代化进程中也有许多共同点。在现代化过程中,各国都要注重经济、文化、政治等的现代化发展,走工业化道路,与世界接轨。在信息全球化时代,文化是民族的,更是世界的,文化全球化早已成为世界发展的潮流趋势,中国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代表,在发展过程中,必然受到全球整体文化发展的影响,虽然具有本土文化显著的民族特色,但与其他文化的现代化仍存在许多共同点。例如,中国武术在现代化过程中也需要注重武术产业现代化、武术人才现代化、武术结构现代化等,走国际化道路。
2.中国武术现代化的民族性
现代化的世界性发展总是依托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的现代化发展实践来实现的。从这个角度来看,现代化是民族性的。举一反三,中国武术现代化所展现的文化现代化,最终要通过中国各民族的文化现代化个性表现出来。中国的社会生产方式、历史文化传统、地理生态环境,造就了中国武术不同发展阶段的结构模式和内部制度,给中国武术的现代化打上了深刻的民族性烙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