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1.王岗,陈连朋.中国武术的发展是要“面子”还是要“里子”[J].体育学刊,2015,22(2):11-16.
2.李国占.竞技武术与日本空手道入奥成因的对比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9.
3.罗荣渠.“现代化”的历史定位与对现代世界发展的再认识[J].历史研究,1994(3):153-165.
4.吴忠民.社会公正与中国现代化[J].社会学研究,2019,34(5):1-18,242.
5.卢元镇.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国际化[J].体育学刊,2016,23(5):1-3.
6.王海蛟.浅谈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现代化的内涵[J].科技信息,2010(23):677-678.
7.张选惠,刘涛,郭英芝.民族传统体育现代化维度的重构[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2):11-13,36.
8.白晋湘,田祖国,宋彩珍.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认同与现代化发展[J].文史博览(理论),2011(1):53-55.
9.王志威.英国传统体育现代化及其启示[J].体育与科学,2011,32(3):79-83,78.
10.郭志禹.论观念转变与信息化促进武术现代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10):1301-1302,1311.
11.罗香玉,安彪.二十世纪武术百年近现代化发展的成就与不足[J].科技信息,2010(13):557-558.
12.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前的世界[M].吴象婴,梁赤民,译.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8.
13.卫忠海.中国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8.
14.艾森斯塔德.现代化:抗拒与变迁[M].张旅平,沈原,陈育国,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
15.布莱克.日本和俄国的现代化:一份进行比较的研究报告[M].周师铭,胡国成,沈伯根,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16.潘冬.中日文化交流视域下的日本武道现代化转型及其启示[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8(7):95-102.
17.杨敢峰,周春晖.历史学视野下日本剑道技术变迁之研究[J].体育科研,2018,39(5):15-21.
18.张大为.武林丛谈[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13.
19.杨建营.对“技击是武术本质”的深化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0,44(11):66-69.
20.李守培,郭玉成.中国传统武术天人伦理的历史形成研究[J].体育科学,2016,36(12):77-84.
21.庞建民,林德平,吴澄清.对竞技体育中异化现象的分析与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7(1):47-49.
22.邵桂华,满江虹.“举国体制”下的竞技体育异化现象分析[J].体育学刊,2015,22(4):17-21.
23.曹卫.人文体育观渐入:现代体育“异化”的反思[J].体育学刊,2003(4):1-3.
24.黄平波,安国彦,刘龙.学校体育异化现象审视[J].体育文化导刊,2008(2):89-92,94.
25.马卫平.体育与人:一种体育哲学[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6.戴国斌.武术现代化的异化研究[J].体育与科学,2004,25(1):8-10,14.
27.范洁.试述武术的功能、特性及推广[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5,24(1):79-82.
28.何永成.话语西化进程中的中国武术[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8(1):65-68.
29.王岗,邱丕相.中国武术:尴尬的境遇与发展的新策略[J].体育与科学,2006(4):26-29.
30.王岗,邱丕相.以反求正与以正求正:论武术与奥林匹克运动的不可兼容[J].体育文化导刊,2006(7):16-20.
31.刘祖辉.武术异化体系研究:“文化自觉”的视角[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37(12):39-44,66.
32.高守清.论民族传统体育的异化及理性规避[J].体育与科学,2011,32(1):83-85.
33.李杰.武术与奥运会[J].体育文史,2000(5):8-9.
34.周伟良.中国武术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5.李守培,郭玉成.文化安全视域下的武术标准化问题及对策[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5,39(5):77-82.
36.周伟良.论当代中华武术的文化迷失与重构:以全球化趋势下的国家文化安全为视角[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1):4-17.
37.余德军.太极拳功能异化探究[J].武术研究,2019,4(4):15-17,23.
38.黄聚云.体育强国建设中的文化安全命题[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2,36(3):7-13.
39.洪浩.竞技武术的概念界定与本质新论[J].体育学刊,2005(5):53-55.
40.王岗,赵岷,吴永宏.传统武术和竞技武术的文化差异[J].体育文史,2000(3):7-9.
41.吴科锦,李鹤.近代武术的演进及其民族性分析[J].武术研究,2020,5(9):7-9.
42.许宗祥.武术高等教育发展研究[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
43.孙维国,辛治国.我国制度建设大背景下的传统武术发展[J].搏击(武术科学),2014,11(10):16-18.
44.周小青,杜俊凯,张冬琴,等.武举制度对武术的影响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9(1):60-64
45.李娜.清代武举制度对武术的影响[D].太原:山西大学,2012.
46.周小青,杜俊凯,张冬琴,等.文化、制度与功能:武举制度的嬗变及其对武术的影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9,42(1):70-77.
47.李印东,李军.从“土洋体育之争”的历史文化背景谈西方体育对武术的影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33(4):6-10,30.
48.李义君,尹碧昌.“土洋体育之争”的回顾与启示[J].体育学刊,2015,22(5):17-21.
49.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中国武术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6.
50.李佳瑾.武术服装改革之思考:以胡服骑射为视角[J].搏击(武术科学),2013,10(1):10-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