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创新、与时俱进:中国武术现代化转型的三个“变”
《周易·系辞下》言:“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宇宙万物在持续的变通中生生不息,传统武术的技法构成也在五行生克、阴阳消长的不变而变、变而不变的“通变思维”中彰显着“生”的精神。[3]“生”的精神是武术发展之基,是武术现代化转型的根本,立足传统、与时俱进是武术现代化转型的两面——守正与创新。中国武术现代化转型之“变”是一个严谨的文化命题,谨防闭门造车,需要一定的经验参考。日本与中国地缘相近,日本武道与中国武术文化同源,基于此,以现代化发展理论为支撑,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实地访谈法等研究方法,通过中国武术与日本武道现代化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日本武道现代化转型进行分析,对中国武术现代化转型之“变”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中国武术现代化转型的环境之“变”
环境是指周围所存在的条件,一般分为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对于不同的对象和学科而言,环境的内容也有所不同。对于武术现代化转型而言,社会环境随着历史变迁不断发生变化,可称其为自变量,武术现代化转型作为因变量,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而改变。
物质环境的变化决定着武术现代化转型的趋势。在冷兵器时代,武术展现出较高的实战价值,随着火器的发明与创造,武术的体育性与艺术性逐渐被世人关注,如演武、养身等。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注重精神世界的充实和情操的培养,武术蕴含着中华传统文化因子,学习武术有利于提升人的文明素养和精神境界,武术现代化转型倾向于健身性、文化性、社会性方面的发展,更加注重武术的推广与传播。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各项体育运动均谋求国际化发展,日本武道也深谙其道,加快了自身现代化转型的步伐,促进自身的国际化传播。从前文对日本武道传播效果的分析可以看出日本政府发展武道的决心和意志。2018年第十七届世界剑道锦标赛共有56个国家和地区参加,其中国际剑道联盟的会员国(地区)约占95%;2018年世界空手道锦标赛,世界空手道联盟的会员国(地区)全部参加,占比为100%,并且日本剑道赛事的上座率达到90%,日本空手道赛事的上座率在90%以上。日本武道“入奥”与“非奥”项目在国际化、现代化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这取决于日本武道现代化转型具有良好的物质环境条件——资源来源多样化。官方支持、群众推崇、社会扶持是日本武道现代化转型的支柱。日本民间对武道的认同感与支持度较高,民间财团组织资助空手道、剑道等武道项目的资金占比较大。例如,空手道与剑道的活动经费来源渠道多元,包含日本事业团体、财团组织、政府部门、活动收入等渠道,社会方面对空手道与剑道的资助占其活动经费的50%以上,活动收入占40%左右。通过访谈佐藤成明老师得知,仅2019年度全日本剑道联盟事业活动收入(主要包括赛事、段位审查、讲习会等活动收入)就达到699 143 000日元,同年的事业活动支出为691 624 000日元。由此可见,日本剑道赛事的筹划与开展可以做到自给自足、持续发展,日本武道(剑道、空手道)活动经费来源渠道多元。中国武术始终是政府扶持项目,相较于日本而言,中国政府对武术的扶持力度更大、资助力度更强、扶助范围更广,但在社会扶持方面不尽如人意,致使中国武术现代化转型具有明显的“中央”意识,间接导致了武术现代化转型向“高、难、美、新”的竞技武术发展。
教学环境的变化加快了武术现代化转型。武术教学环境从师徒传承这种单一、专制状态转向开放、民主、互动状态,武术教育途径和方式呈现出多样化的态势,可以运用新媒体等现代科技工具。另外,“武术进校园”政策的实施提升了武术的竞争力,增加了武术现代化转型的路径,提升了武术现代化转型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精神环境的变化使武术现代化转型更加自信。进入新时代,我国环境出现了新变化,包括新的指导思想、新的目标任务、新的社会矛盾、新的战略路径,特别是新的文化观念,但我们要对中华传统文化有“自信”,武术现代化转型也要立足中华传统文化。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是武术现代化转型的正确方向,对待外来体育文化,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中国武术要探索适应自身发展的现代化转型之路。
2.守正创新、砥砺前行:中国武术现代化转型的内容之“变”
树人之道,内容为王。中国武术现代化转型的内容主要包括传统武术和竞技武术,要达到中国武术“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要求,中国武术现代化转型必须坚持两条腿走路,即守传统之正,创竞技之新。
中国武术现代化转型的内容具体分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以奥运会为目标所推广的竞技武术内容;二是以大众为目标所推广的传统武术内容。以奥运会为目标的竞技武术在现代化转型中以竞赛标准为中心,以大众为目标的传统武术在现代化转型中则主要是实现管理标准化。在竞技武术方面,以“入奥”为目标,可以借鉴奥运会各类项目现代化转型的成功经验,既突出竞技性、观赏性、公平性,又突出武术项目特色。在以传统武术为内容的现代化转型方面,以日本剑道为例,2019年共举办国内权威赛事41场,参赛组织来自各个领域,如警察、财团、学校、教练员等,同时兼顾不同年龄层次,如青少年、壮年、高龄人群等,并且每项赛事举办延续性长、计划性强,如“全日本剑道演武大会”举办了115届。剑道世界杯参赛会员国(地区)覆盖欧洲、亚洲、美洲、非洲等地,剑道的国际化传播与全日本剑道联盟管理机构的管理标准化、传播标准化密不可分,有效管理的实施推动了剑道的全球化传播。因此,武术现代化转型必须坚持两条腿走路,采用系列的武术形态“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在竞技武术、健身武术、武术产业等方面大力推广,竞技与传统的形式并存,适应不同受众,守正创新,砥砺前行。
3.因时制宜、顺势而为:中国武术现代化转型的途径之“变”
途径是武术为了实现现代化转型目标所采用的载体和方法,既包括传统的师承方式、门户方式等,也包括现代媒体、互联网等传播途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慕课”等新型在线开放课程和学习平台快速兴起,开辟了武术传播的新途径,在传统传播方式上增添了武术现代化转型载体的新元素。第一,武术类型、形态多样化展现。在信息时代,武术现代化转型的载体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从最初的师徒传承、语言文字载体转变为如今的抖音、微博、微信公众号,甚至是综艺节目等网络载体,不仅载体类型丰富,而且载体的表现形式也日趋多样化。例如,过去的电视、广播等大众媒体带来的更多是影视资源,如今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的出现,为武术现代化转型带来了新资源。第二,不同对象分众化应对。分众化理论指出,不同的传播主体对不同的对象用不同的方法传播不同的信息。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群体逐渐分化和重组,如学生群体更注重武术的强身健体价值、警察公安群体更注重武术的实战价值,因此应因人而异、因地制宜,选取适当的载体和方法来推进武术现代化转型。
时代的进步与发展促使人们的思想观念不断变化,为了适应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武术现代化转型也需要不断发展与变化。第一,创新利用网络推广平台。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传统的师承方式、门户方式等已不能满足大众特别是年轻群体的信息需求,网络成为大众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建设武术网络推广平台,使大众既能在网络平台上学习,也能在网络平台上提问、发表意见、留言等,促进武术群体之间的交流。与此同时,武术主管部门也可以及时了解习练者的真实想法、意见和建议等,以制订合适的武术现代化发展方案。第二,健全和完善互联网监管机制。过去,武术推广主要采用“枪弹论”式的传统传播方式。如今,在网络信息时代,互联网的发展促进了武术国际化传播和现代化转型,但也使受众更加容易受到虚假信息的干扰。因此,必须健全互联网监管机制,提高武术现代化转型中网络监管的时效性和针对性。第三,提升武术工作者的素养。2020年7月,中国武术协会发布《关于加强行业自律弘扬武术文化的倡议书》,号召全体武术人团结起来,恪守武德,遵守规矩,担当起立德树人的伟大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