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法律权威的尊重与维护
您是否会购买来路不明的自行车、手机或其他物件?
应该说,本组数据也能比较客观反映当前社会实际。75.0%同学选择了“坚决不买”来路不明的物品,这源于近年来随着法治实践的不断推进,公民法律意识不断增强,同时这也是包括受访非法学专业本科学生在内的广大民众自我保护能力提高的表现。但仍然还有19.8%的同学选择了“尊重内心”——只要喜欢,哪怕有风险!甚至还有5.2%的同学选择奉行“价格标准”——“只要价格便宜,就会购买”,也即有25.0%的同学在特殊偏好或者利益驱使下仍然会有意无意甘冒法律风险!就青年大学生这一群体来说,这无疑值得我们警惕。
您对自身法律意识状况如何总体评价? * 您是否会购买来路不明的自行车、手机或其他物件? 交叉表
续表
“您对自身法律意识状况如何总体评价”与“您是否会购买来路不明的自行车、手机或其他物件”交叉统计数据表明,受访非法学专业本科生法律意识状况自我评价高低,与其对于是否会购买“来路不明”物件,以及由此所反映的对于法律权威的尊重与维护态度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法律意识状况自我评价“强”“一般”和“比较差”三个群体学生,“哪怕再喜欢、再便宜,没有原始发票或相关合法证明,就坚决不买”正确选项有效百分比依次下降,其他两个选项的有效百分比也呈现与此一致的结构状态。然而,法律意识状况自我评价“非常强”群体学生,本题所反映的认知水平以及由此体现的对于法律权威的尊重与维护态度,仅仅好于法律意识状况自我评价“比较差”群体学生。这只能解释为部分受访非法学专业学生,尽管其法律意识状况自我评价“非常强”,但这并非建立在足够的理性与自觉认知基础之上。
您遇到违法犯罪行为的时候,会如何对待处理?
本组数据让人欣慰,受访非法学专业本科生中有高达96.4%的同学选择了支持正义,从一个侧面说明大学生内心正义感非常强烈——这是他们价值观层面的尊法守法的重要根据和主要驱动力,另外甚至有93.0%的同学选择“见义智为”,这也表明近年来对于“见义勇为”的更加理性引导具有明显效果。3.6%的同学选择了冷漠,尽管从社会现实、人情世故等角度看很正常,但是对于青年大学生而言毕竟是我们所不希望看到的。
您对自身法律意识状况如何总体评价? * 您遇到违法犯罪行为的时候,会如何对待处理? 交叉表
续表
“您对自身法律意识状况如何总体评价”与“您遇到违法犯罪行为的时候,会如何对待处理”交叉统计数据表明,受访非法学专业本科生法律意识状况自我评价高低,与其面对违法犯罪行为时所选择的做法,以及由此所表现出的对于法律权威的尊重与维护态度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选择“见义智为”的有效百分比,法律意识状况自我评价“强”“一般”和“比较差”三个群体学生依次下降,相对而言彼此之间差距较小。然而,法律意识状况自我评价“非常强”群体学生,“见义智为”选择有效百分比最低,“见义勇为”以及“装作没看见”两个选项的有效百分比却最高。
如果您觉得某个法律规定不公正、不合理,您会怎么办?
面对“恶法”,66.3%的受访非法学专业学生非常理性地选择了遵从现有法律制度并依法推进法律完善。但是,也有高达18.3%的同学选择了无条件“严格遵守”, 12.7%的同学选择了被迫“严格遵守”,只有2.7%的同学选择了“坚决反抗恶法统治”。应该说,这距离现代民主法治理论所期待的理想化公民法治意识状态,特别是为捍卫公平正义而勇敢“反对恶法统治”的现代法治理念要求,还有较大距离。
您对自身法律意识状况如何总体评价? * 如果您觉得某个法律规定不公正、不合理,您会怎么办? 交叉表
续表
“您对自身法律意识状况如何总体评价”与“如果您觉得某个法律规定不公正、不合理,您会怎么办”交叉统计数据表明,受访非法学专业本科学生法律意识状况自我评价高低,与其面对“恶法”所采取的态度以及由此所反映的对于法律精神与法律权威的尊重与维护态度之间,有一定的正相关性:法律意识状况自我评价“强”“一般”和“比较差”三个群体学生,“在严格遵守法律规定的同时,通过合法途径反映意见,促进法律制度修改和完善”选项有效百分比依次下降,“考虑到不遵守法律制度就可能要惩罚和制裁,哪怕是那些内容规定不公平不合理的法律制度也要严格遵守”和“只要是合法有效的法律制度,即使个人认为内容规定不公平不合理,也要严格遵守”两个选项有效百分比则依次升高。然而,法律意识状况自我评价“非常强”群体学生,尽管“既然法律规定不公正、不合理,就可以不遵守”选项如我们所愿处于最高位,但是“在严格遵守法律规定的同时,通过合法途径反映意见,促进法律制度修改和完善”选项有效百分比,则与法律意识状况自我评价“比较差”群体学生非常接近,而且“考虑到不遵守法律制度就可能要惩罚和制裁,哪怕是那些内容规定不公平不合理的法律制度也要严格遵守”选项有效百分比处于四个群体中最高位。这也再一次说明,就法律意识状况自我评价“非常强”这一群体学生而言,本题所反映的其对于法律权威、法律精神的尊重与维护态度不尽人意,反过来也可证明其法律意识状况自我评价 “非常强”是缺乏足够理性支持的。
如果受到司法机关或者行政执法机关的不公正裁决,您会怎么办?
“如果受到司法机关或者行政执法机关的不公正裁决,您会怎么办?”尽管有90.6%的受访非法学专业本科生选择了拒绝接受不公正的法律裁决,但只有65.2%的同学采取理性而且合法的解决途径。5.8%的同学选择了非常的不理性——拒绝执行法律判决,甚至有1.7%的同学表示可能因此“报复做出不公正裁决的司法执法人员”,当然还有3.6%的同学选择了“忍气吞声”。总体上看,尽管90.6%的同学有较强的权利意识,但是有近一半同学缺乏理性、合法的权利救济渠道认知,缺乏对法律权威的必要尊重。
您对自身法律意识状况如何总体评价? * 如果受到司法机关或者行政执法机关的不公正裁决,您会怎么办? 交叉表
续表
“您对自身法律意识状况如何总体评价”与“如果受到司法机关或者行政执法机关的不公正裁决,您会怎么办”交叉统计数据表明,受访非法学专业本科生法律意识状况自我评价高低,与其面对不公正法律裁决时所做出的选择,以及由此所反映出的对法律权威的尊重与维护态度之间,只是具有一定限度的相关性:“寻求律师等专业人士帮助,按法律程序捍卫公正”选项有效百分比,法律意识状况自我评价“强”“一般”和“比较差”三个群体学生依次下降,但自我评价“非常强”群体学生则处于最低位,且差距比较明显;“通过上访,寻求上级党委或者有关国家机关的支持”选项有效百分比,四个群体学生之间差距非常有限,相当接近;另外,法律意识自我评价“非常强”群体学生,“忍气吞声,‘胳膊拧不过大腿’,息事宁人”选项有效百分比反而最高,甚至数倍于自我评价“强”和“一般”两部分学生的有效百分比。所以,一部分学生虽然法律意识状况自我评价“非常强”,但缺乏内在足够理性支持,甚至在面对不公正法律裁决时缺乏对法律权威应有的尊重与维护意识。
总而言之,将受访非法学专业本科生的法律意识状况自我评价与其对相关法律常识的了解与认知进行交叉统计后相关数据表明,学生对于相关法律常识的了解与认知程度与其法律意识状况自我评价高低之间没有特别明显的正相关,这说明受访学生所掌握的法律常识还不足以有效支持自我内在法律意识增强与提高,而那些法律意识状况自我评价较高学生更是缺乏足够的法律知识理性支持。从受访非法学专业学生对于法律权威的尊重与维护态度考察情况看,不仅总体上距离我们法治建设实践要求还有较大距离,尤其是有较高比例同学缺乏理性、合法的权利救济渠道认知,而且与其法律意识状况自我评价高低之间同样没能呈现完全、充分、有效的正相关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