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少年初长成

寒门少年初长成

吉林省梅河口市(原海龙县)海龙镇,正街北去一胡同的东侧,有一排泥墙小瓦的老式住房,窗子正对着街道。

1943年7月23日,郑培民就出生在这排简陋的屋子里。

郑家兄妹6人,郑培民排行老大。那时,全家8口人的生活,全靠父亲微薄的工资来维持,经济十分拮据。

虽然日子过得清贫,但郑家门风正,教子严。郑培民从小就懂礼貌、讲规矩,孝敬父母,对弟弟妹妹关爱有加,待人和善,深得乡邻的称赞。

少年郑培民有三大爱好:看书,下棋,游泳。

自幼,好学的郑培民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书迷”。当时,海龙镇有一家小书店离郑培民家很近,郑培民从识字起就是那里的常客。他一有空就钻进书店,尽情地享受读书带来的乐趣。书店不营业时,他便从有藏书的同学家里借书来读。博览群书的郑培民,在获得精神享受的同时,也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

郑培民棋艺不俗,特别是象棋,在同学中鲜有对手。他的棋风也正,与同学下棋,不管对方棋艺高低、性情优劣,都能让对方心服口服。一天,外班有个同学找他下棋。这个同学棋艺不低,好胜心强,不仅喜欢悔棋,而且一输棋就急眼,一急眼就出口成“脏”,因此谁都不愿跟他下。郑培民与他下棋时,却任他随意悔棋,使这个一输棋就急眼的同学怎么也急不起来,最后输得心服口服。同学们问郑培民为什么这样做,他说:“下棋为的是陶冶性情、增进友谊,何必为争胜负斤斤计较?”

大热天下河游泳,是郑培民喜欢的一项运动。小学四年级暑假的一天下午,天气闷热,郑培民与同班同学吴世儒和甄庆海一起去河里游泳,同去的还有郑培民刚满6岁的三弟郑培年。

一行4人兴冲冲地来到海龙镇郊外的南大河。平时的南大河,河水清清、无波无浪。但前些天的一场大雨,让那日的南大河水深流急。郑培年太小,又不习水性,郑培民便嘱咐他在浅水区玩耍。正当郑培民和同伴尽兴畅游时,一声惊叫传来——郑培年一脚踩空,滑入了深水区,在挣扎中不断往下沉。危急时刻,吴世儒和甄庆海吓傻了眼,郑培民则飞快地游过去,一把抱住郑培年,使出全身力气,把他救上了岸。此时,郑培年已被水呛得不省人事。情急之下,郑培民三人挤鼻子、掐人中,一阵忙乱,总算让郑培年苏醒了过来。

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郑培民背着弟弟急匆匆地回到家里。见到母亲,诚实的郑培民“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向母亲原原本本讲述了事件的经过。郑母听后又疼又急,为了让他长记性,将他痛打了一顿。郑培民不躲不闪不辩解,默默地承受着母亲的责打。他知道,自己的粗心大意,差点害了弟弟的命,这顿打,应该!

这件事后,郑培民似乎一下子长大了,变得稳健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