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长堤上的“纤夫”

千里长堤上的“纤夫”

1996年,岳阳市遭受了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洪涝灾害。7月21日,城陵矶洪峰水位达到35.31米,超过1954年最高水位0.76米。全市100多个大小堤垸全线告急。

受省委指派,郑培民前往岳阳坐镇指挥抗洪救灾。7月15日晚,一到岳阳,郑培民顾不上喘口气,便立即来到市防汛指挥部,听取汛情汇报,并召集市四大家领导研究战略,共商抗洪举措。16日清晨,天刚亮,他在市长黄甲喜陪同下,赶赴岳阳市最南端的湘阴县南湖垸毛角口现场察看灾情。郑培民一下车,就向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人详细询问水情,了解县乡防洪抗灾的措施。当他看到南湖垸洞庭垸2000多名干部群众奋不顾身修筑掩峰子堤、开沟排渗、把守堤段的感人场面时,频频点头,赞许着湘阴人民为保卫家园誓与洪魔搏斗的献身精神。

郑培民说:“南湖垸毛角口连续几天出现历史上罕见的洪峰,通过你们的艰苦奋战,总算平安地过去了。但今年的洪峰来势比往年更猛,时间可能会更长。筑子堤,拼人力,都只是暂时应急办法。灾后,一定要加大投入,采取根本的治理措施,确保南湖垸的安全。”然后,冒雨同湖区人民一道锹土灌袋,抢筑子堤。他边灌袋,边同干部群众交谈,鼓励湖区人民,要下最大的决心,做到水涨堤高、人在堤在,确保堤垸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岳阳县麻塘垸大堤是郑培民最关注的重点堤段。这座大堤一旦溃决,洪水不仅将吞没境内2万亩良田、威胁1.5万人的生命财产安全,还将冲毁垸内的京广铁路。16日下午2时30分,郑培民顾不上休息,风尘仆仆赶往麻塘垸察看水情。在听取岳阳县委书记宋再钦关于一手抓防汛抗灾、一手抓“双抢”的情况汇报后,郑培民说:“一定要保证麻塘垸大堤的安全。同时也要抓住时机,组织群众在搞好防汛抗灾的同时,把田里的粮食抢回来,这是人民的血汗啊!”

大雨仍在下个不停。郑培民又驱车来到岳阳县中洲垸。这个垸内有水田6.8万亩。在当地政府的组织下,老弱病残人员已经撤出大垸。郑培民对该县负责人说,不能给群众造成弃垸的错觉,不能弄得人心惶惶,必须认认真真地做好防汛物资器材准备工作,中洲垸必须保住。接着,郑培民步行2公里,来到曾经两次垮堤的二道口踏勘翻沙鼓浸的原址。他拨开草丛,仔细查看渗水是否夹带泥沙,并当面指示县委副书记胡益强,要做好抢运粮食的麻袋、船只准备工作,以备万一。然后又乘坐小汽艇和机帆船沿新墙河而上,来到该县受灾最严重的荣家湾镇新建村和新开乡古港垸、杨柳垸、七星垸、万福垸、香年垸察看,当获悉这里近万亩农田被淹,上千人无家可归,但受灾群众无一人伤亡时,郑培民对县乡领导给予肯定,指示他们一定要妥善安置好受灾村民,把灾情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

7月17日清早,大雨倾盆,郑培民冒雨出发前往钱粮湖、建新和君山三大农场。每到一地,他都反复强调:农场的同志要克服麻痹思想,做好长期防大汛抗大灾的思想准备和物资器材准备,严肃纪律,严格巡查,严守排查交接班制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重点堤境和危险地段,要加大领导力度,强化责任制,迅速组织力量加固,确保大堤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下午5时,郑培民得知岳阳县铁山水库、新墙河、麻塘垸、中洲垸,临湘市的黄盖湖农场、龙源水库、江南垸,汨罗市的高台、磊石垸和湘阴县毛角口等30多处险情告急时,立即指示市防汛指挥部,要密切注视铁山水库的汛情,实行一小时或半小时调度,在高洪水位的情况下要特别加强防风浪的措施,要不惜一切代价集中力量保大坝、保大垸、保大堤。

华容团洲垸团洲村一段大堤,在经过长时间高位洪水浸泡之后,于19日12时溃决,郑培民闻讯,迅速从屈原农场赶赴团洲。看到垸内一片汪洋,堤上灾民一片惨象,他忧心如焚,立即指示市、县领导组织力量安置灾民,让灾民有饭吃、有水喝、有临时住处,并安排医疗队到灾区送医送药,保灾民健康。动员县直部门的干部职工和全县人民支援灾区、安置灾民,共渡难关。在郑培民的指挥下,团洲垸6000多名灾民很快得到了转移和安置。

21日早晨,华容团洲垸又频频告急,幸福村七组砖厂附近被洪水撕开60多米的口子。郑培民迅速赶到现场指挥抢险。他命令市防指迅速调集20艘大船开进垸内抢救灾民。同时,还调集驻湘某部200多名官兵协助营救被围困的群众。经过10多个小时的全力奋战,垸内8000多名被洪水围困的群众全部救出。

由于水位长时间居高不下,大堤被浸泡时间长,险情防不胜防。22日晚,华容三合垸杨树湾地段堤身下塌,险情不断增大。在现场指挥的县领导迅速组织抢险人员将一辆东风加长货车堵在缺口处,但未能奏效,大堤终于溃决。灾情发生后,郑培民连夜驱车赶到三合垸,迅速组织市、县领导和武警官兵转移安置灾民。他坐镇油榨岭,亲自指挥督战,一直战斗到深夜。这时,他已连续奋战了11个昼夜,没有按时吃过一餐饭,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心里时时刻刻在想着受灾的群众。

25日上午8时,郑培民从华容回到岳阳市区吃早饭。刚刚端碗扒了几口饭,听说市委、市政府召开赈灾领导小组会议,他丢下饭碗,立即赶到市里参加。会上,他饱含激情地说:“我来岳阳10多天了,跑了许多地方,耳闻目睹灾情,我心情特别沉重。现在灾民转移出来了,但如果没有安置好,甚至出现疫情,那真是对人民的犯罪。安置灾民的问题,我们一定要从政治的高度来认识,要真正做到洪水无情党有情。我们只有带着特殊深厚的感情去做好这项工作,才能体现党和政府的关怀,体现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现在哪怕是一件衣、一顶帽、一把伞、一盒清凉油,都是灾民所急需要的。从今天起,我和大家一起来做这项工作。我相信,只要我们工作做好了,人民是不会忘记的。”在他的关心和支持下,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积极行动起来,纷纷捐款、捐物、向灾区人民献爱心。

27日下午,钱粮湖农场南垸溃决,郑培民迅速赶往现场组织救援。他和市长黄甲喜迅速从市区调集汽车48辆、机动船34艘、橡皮船94艘增援钱粮湖,帮助抢救灾民,运送帐篷、食品等物资。省军区调集1000多名解放军和舟桥部队民兵,70多辆卡车、10艘汽艇、41艘冲锋舟增援灾区转移灾民。在解放军和舟桥部队民兵的支援下,将受灾群众全部转移到大堤和安全楼。

7月31日,洪水开始回落,郑培民要求全市各级党委和政府做好灾区人民的防疫治病工作,保证大灾之年不出现大疫,搞好生产自救,依靠集体的力量尽快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由于抗灾工作抓得有力,全市大灾之年,没有讨饭的,没有饿死人,没有疫病流行,没有发生大的治安刑事案件。

郑培民在岳阳指挥抗洪救灾的半个多月里,几乎跑遍了岳阳湖区所有堤垸。他赤脚冒雨查堤,带头下水拉纤,背包灌袋,沉船堵口,舍生忘死,奋力拼搏,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哪里有困难,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郑培民。正如《壮哉洞庭——'96岳阳抗洪大写真》作者段华在书中写的:“郑培民是纤夫,这些天来,他一直在千里长堤上:背负着沉重的纤绳在跋涉。他要和百万岳阳抗洪军民一道背呀背、拉呀拉,他要拼尽全力为洞庭湖拉走灾难,为湖区人民拉来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