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守土有责”
1993年2月28日,由建设部和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主持的“武陵源、九寨沟、黄龙风景区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证书颁发仪式”在北京市隆重举行,这是湖南开发建设武陵源10多年来为之奋斗的大喜事。时任湖南省副省长的郑培民带领张家界市的同志赴北京,领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武陵源颁发的世界自然遗产证书。这天上午,郑培民在北京住地召集大家开会,要求大家一定要记住每一个人都代表湖南的形象,要把领取证书作为神圣而光荣的工作任务完成好。
下午2点多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廖汉生来到人民大会堂,郑培民迎上前去问候老人家。年届八十的廖汉生精神矍铄,神采飞扬。家乡的这片热土由“国宝”升格为世界级的“遗产”,让他感到格外高兴。他说:“1935年,贺老总的红二、六军团从桑植刘家坪出发,经过瑞塔铺、中湖乡,翻过张家界后山的龙凤庵,绕过锣鼓塔到沙堤,然后进城,渡澧水北上。那时候张家界也叫青岩山。因为要打仗,要赶路,顾不上看什么风光。现在可好了,全世界的人都要来看我们家乡的风光了。1984年秋天,我回家乡时到张家界去看了几天,那真是开心,临走时我写了一首诗,是‘野奇险秀幽,美景不胜收。黄山武夷俊,青岩胜一筹’。前年秋天,我又回去了,还参加了国际森林保护节的开幕式,真是高兴。现在张家界天子山、索溪峪两个景区合起来叫武陵源,成为更大的旅游风景区了。”
郑培民说:“武陵源这一片都是贺老总当年活动和战斗过的地方,是老区。联合国把这里列入世界自然遗产了,全世界都晓得了,都会到这儿来的。”廖汉生马上接着说:“那你们可一定要保护好这个遗产啊!”郑培民望着廖汉生,深情地说:“请前辈放心,保护好武陵源,我们守土有责。今天来北京领证,就是许下我们的承诺。我们一定保护好武陵源世界遗产,建设好湘西老区!”
下午3时整,建设部副部长周千峙宣布颁证仪式开始。当张家界市委常委、武陵源区工委书记邓德芳和九寨沟、黄龙的代表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马约尔手中接过镶嵌着证书的精致镜框并高高举起的时候,整个会场被不断闪烁的镁光灯照得格外耀眼,大家都自觉站起来,为这神圣的一刻鼓起掌来。
证书颁发之后,郑培民神采奕奕地站到主席台上的麦克风前,声音洪亮地说:“武陵源能获此殊荣,我们感到非常高兴。借此机会,我代表湖南省政府和全省6000万人民向马约尔先生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表示敬意和衷心感谢。”
在回顾了申报、批准过程后,郑培民自豪地说:“武陵源这块大自然的瑰宝,不仅是属于中国的,而且是属于全世界的,属于全人类的。我们将严格按国务院批准的武陵源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认真搞好各景区的详细规划,进一步完善保护、建设、管理武陵源的法规制度,让这份珍贵的遗产完整地保存下去,永续利用,造福人类。”
郑培民的激情讲话,表达的是湖南人的铮铮誓言。当天,国家建设部特别为湖南、四川两省的同志们召开庆功酒会。整个宴会大厅沉浸在欢乐与喜悦之中,有备而来的四川歌手手捧洁白的哈达,唱起优美的歌曲,把酒会推向了高潮。
湖南代表团进京人员中没有安排民族歌手,顿时觉得少了些气氛。就在大家感到惋惜之时,郑培民走过来说:“今天是我们湖南、四川两省人民值得庆贺的日子,我们也该和上一首歌。”郑培民的话鼓励了代表团的一位女同志,她就是武陵源区的妇联主任余怀民。她走到宴会大厅的中心,勇敢地自报家门:“我们来自毛主席的故乡,我们工作在美丽的武陵源。在这里,我为建设部的领导和四川的朋友们献上我们国际森林保护节的节歌《相逢在张家界》。”
余怀民的话语和歌声,使在座的朋友沉醉了,也逗乐了自己的乡亲。郑培民一边笑吟吟地听着她的歌声,一边说:“这才是我们的湘妹子,关键时候站得出来,挑得起大梁,你们青年干部是我们武陵源的希望,是武陵源世界遗产的保护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