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田做示范
湘西贫困。每逢青黄不接时,全州有三四成百姓断粮,政府不得不从外地调入大量返销粮以度饥荒。
1992年,自治州开始推行水稻两段育秧,即“双两大”新技术。这种技术要求人弯着腰,在田中豆腐块大小的方格周围插两株秧苗。细细的秧苗像银针似的,一般人可干不了。
农民是最讲实际的,他们不相信听到的,只相信看到的。郑培民深知,领导干部,光说不干就没有说服力。为了推广“双两大”,他带着机关干部们来到永顺县高坪乡雨龙村,挽起裤管下田,给农民做起了示范。
当天夜里,雨龙村在开村民大会,郑培民坐在一旁旁听。
一位村干部说:“州委郑书记今天来给咱当技术员,咱还有啥信不过的?这是成功的经验,是到咱雨龙村推广,早接受一年早增产一年,可不要再等了。”
另一位村干部说:“明天郑书记上我家田里做指导,你们想学的就到我家田里去看看。郑书记没当过农民,也不是学农的。郑书记都能掌握的农业技术,咱们怎么就掌握不了?如果你们谁还拿不准,不想搞,就请郑书记再给你们说说!”
郑培民接过话茬:“我看不用说了,明天就到田里看吧!说一千道一万,这和打鱼一样,你在岸上看人撒网,就不如自己撒上几网。头一网没撒圆,再撒第二网。只要你亲自练,终有撒圆的时候。如果你总也不提网绳不撒网,怎么能练出打鱼的本领呢?咱们明天再看一天,后天就自己动手干吧!怎么样?”
湘西的水田,是由梯田埂子砌出来的,一层一层的,梯田埂矮的1米多高、高的3米多。
插秧的5月,在湘西山区已是燥热季节了。
第二天一早,郑培民换了一丘田,又挽起裤脚下地做起了示范。他按照“双两大”的要求,一次次地弯腰,在豆腐块大小的方格内插下一棵棵秧苗。
有的农民在一旁观看,有的也挽起裤脚下田试插。
看明白的农民陆续走了,后面来的还在观看。大家态度转变了,村干部与工作队的干部都很高兴。
秘书赵强来到郑培民跟前:“郑书记,你吃药了吗?我看你脸色不太好。”
郑培民有高血压、心脏病。他说:“一会儿吃,先把这丘田插完。”
赵强说:“别搞得太累了。大家都认可了,我看也就行了。插不完他们自己插嘛!”
郑培民回答说:“干活就像写文章,写不完总得到段吧。不画个句号,半截秃噜撂在这儿,我心里不舒服。”
赵强只好说:“那好吧,我也把我那丘田插完。”说罢就离开了。
终于,郑培民把那丘田插完,直起腰走向田埂。此时的他只觉两腿发软,眼冒金星,想赶紧坐下来歇歇。他恍惚中看到眼前有一顶草帽,便坐了下去,结果晃悠一下,坐空了,脑子里瞬间一片空白。
赵强只听有人一声大叫,回头一看,郑书记不见了。他赶紧四下寻找。这时,有人喊:“郑书记摔下来了,快来人啦!”赵强赶紧跑过去。原来郑培民从3米多高的田埂上摔了下去,躺在杂草丛中的乱石堆里,头上、身上全是泥。
“郑书记,郑书记,你怎么了?”赵强焦急地呼唤着。
农民彭国民也赶紧跑过来帮忙。
慢慢苏醒过来的郑培民脸色煞白,开始呕吐。
赵强说:“怕是脑震荡,赶紧去医院吧。”
大家流着泪,轮换着把郑培民背到了高坪乡政府,上了车,一路往医院飞奔。
…………
从这一年起,全州的粮食开始自给自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