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孩子的书包减负
1992年12月的一天,分管文教工作的郑培民,严肃地把省教委主任季益贵和省新闻出版局局长陈满之召集到办公室。
郑培民说:“季主任,你把你跟我说的话,给陈局长重复一遍。”
季益贵说:“陈局长,是这么个情况,现在各种复习资料和辅导资料泛滥,中小学学生的书包塞得满满的,好几斤的书包背在学生身上,压得孩子们腰都直不起来。我们从长沙市一家新华书店找出来的复习资料和辅导资料,总共100多种,定价合计600多元。这些书都是面向中小学生的。若想不积压,书商就得千方百计与学校联合起来向学生推销。这样必然加重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也必然加重孩子们的负担。”
郑培民接过话头说:“这么多的学习资料压向学生,孩子们怎么受得了,家长怎么能承受得起?我看这个问题一定要解决!因此,我把你们都请来,咱们统一认识后商量个办法。”
陈满之说:“是这么个情况,现在不搞计划经济了,什么快就搞什么。某些出版商就是抓住人们望子成龙、不惜在孩子身上投资的心理,大搞课外读物,在复习资料和辅导资料上做文章。你别看那么多种,其实内容都差不多。”
郑培民说:“你们看这样行不行?从今年起,凡是学生用书,先由省教委和新闻出版局审定书目,联合行文,并在报上公布,接受社会监督。书店按这个书目向学校征订,汇总后连同原始订单送当地教委审核盖章,再上报。上级新华书店也要将汇总情况报同级教委备案。这样就能有效地防止盲目滥印,避免书店滞销积压。你们看怎么样?”
季益贵说:“我看行!”
陈满之说:“也应该有个硬性规定了!”
郑培民说:“有了明确具体的规定限制,以红头文件形式发下去。仅仅这样还不够,今后每年都要联合检查,发现问题,严肃处理。不下狠心,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是减轻不了的。”
在郑培民的督促下,湖南很快制定出了一套严厉的“减负”措施,并得到严格执行。
“教育功臣”,这是郑培民担任湖南省副省长和省委副书记分管文教工作期间,为湖南省教育战线设立的一个荣誉称号。但人们却说,郑培民才是真正的“教育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