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来准是一块好料子”

“将来准是一块好料子”

光阴荏苒。1956年9月,郑培民考入海龙中学读初中。1957秋,该校初中部更名为海龙四中。

郑培民读初中二、三年级时,受当时政策的影响,学校教学也讲“跑步前进”。有时为了挤时间开展勤工俭学,老师用一堂课的时间就把一个星期的内容全部讲完了。郑培民学习基础好,自学能力强,能够比较好地理解并记住所学的东西,而同班同学孙宝成却学得特别吃力。为了帮助孙宝成,郑培民不仅将自己的学习方法和体会毫无保留地告诉他,还不厌其烦地给他讲解所学的内容。在他的帮助下,孙宝成顺利地完成了初中学业,并与郑培民一道考上了海龙五中。此后,在孙宝成的心中,郑培民成了他最尊敬和最崇拜的人。

郑培民从小热爱劳动,以劳动为乐、以劳动为荣,平时在家烧火做饭、搞卫生,节假日上山砍柴、开荒种地、采集加工中草药……啥活都干。读初中时,学校每期都要组织开展勤工俭学活动。他曾与同学们一起到海龙火车站运过煤、背过矿石,到附近农村炼过钢铁、制过砖坯。个小体弱的郑培民干这些粗重体力活很是吃力,但他意志刚强,有一种不服输的倔劲。他那时是班干部,为了发挥带头作用,每次劳动总是专挑重活、累活。每年寒暑假,他还同镇上的伙伴们一起外出做工。

进初中后的第一个暑假,经同学的母亲介绍,郑培民与几位同学一起来到海龙镇国营副食品商店做小工。活儿很简单,就是坐在酒库里给瓶装白酒开盖,倒出一点再重新加盖,以防高温下酒瓶胀爆。这活倒不累,只是酒气冲鼻,熏得大家面红耳赤,像喝醉了一样。每天工作一阵后,其他几个人便纷纷到仓库外透气,郑培民却一直闷声不响地继续埋头干。

一天,有位同学在酒库里发现了一箱葡萄酒。那个同学挡不住诱惑,惊喜之余开瓶就喝,还连说:“好喝好喝!”喝完一瓶,又拿起一瓶。这时,郑培民走过去夺下那瓶酒,严肃地对那个同学说:“这是公家的东西,不许你再动。虽然一瓶酒不值几个钱,可是养成了见便宜就占的毛病,长大了还怎么做人?”

平凡小事见精神。店里的职工知道这件事后,都夸郑培民:“小小年纪,公私分明,将来准是一块好料子!”

初中三年,品学兼优的郑培民年年都被评为“三好学生”,毕业时又被评为“优秀毕业生”。毕业前夕,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