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超重岛”
有人用原子核里的质子数和中子数分别作为纵、横坐标,把现在已经发现的100多种元素及其1000多种同位素的原子核逐个标在一张坐标图上,得到了一张奇怪的“地图”。人们发现,已知的1000多种原子核在这张图上竟然全都集中在一个狭长的“地理”区域:整个图上,从坐标原点附近伸向东北方向的一个“半岛”,是这些原子核的所在地,而其他区域则是茫茫然一片空白,好像一望无际的“海洋”。
仔细观看这张元素分布“地图”,科学家们又得到一些有意义的发现。
首先,那些最稳定的非放射性原子核基本上分布在沿着这个半岛由西南指向东北方向的一条中线附近。沿中线在稳定核上下两侧,多半是不稳定的β放射性原子核;而在半岛的东北部尽头处,则集中分布着α放射性原子核。由此可见,元素分布“地图”之所以呈半岛状,是因为越是在半岛“沿海”部位的原子核,由于β衰变而寿命太短促,因此变得越不稳定,最后变为其他较稳定的原子核,又回到半岛上去了。因此,人们把这个半岛称作“β稳定半岛”。

第二个重要发现是,与“β稳定半岛”隔海相望,有一个小岛,它上面的元素相对说来较稳定,被称为“稳定岛”。这个“稳定岛”的中心是114号元素,在元素分布“地图”上它的纵坐标为114(质子数),而横坐标(中子数)约为184。“稳定岛”上的元素比我们所知道的现今最重的元素(1996年2月,德国科学家宣布他们发现了112号元素)还要重,因此人们把这些元素统称为“超重元素”或“超重核”,而这个神秘的“小岛”则被称为“超重岛”。由于“超重岛”上的那些元素比较长寿,从理论上推测它们现在还可能“活”着,或者说,在自然界中可能还存在着114号超重原子核,哪怕是两三个!
出于这样的信念,科学家们又开始了新的探索。他们沿着两条路线前进:一条路线是用各种方法在自然界寻找“超重核”;另一条路线是用重离子加速器等设备,通过人工合成的道路直接合成“超重核”。他们能否成功呢?人们正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