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即阻碍

朋友即阻碍

现在经常听到很多学生和已经工作的人强调“social”这个词,所谓的“social”就是中文中的社交,这一类人就是希望通过社交接触更为多样的人、多样的生活,从而让自己跳出目前的“舒适圈”,寻找自己更广阔的发展平台。但是需要一段时间融入集体,大部分的圈子,你的“强连接”建立起来的小圈子是你的阻碍,如果要突破自己的话,就需要找“弱连接”,多接触身边位于“桥”这个位置的人,才更可能突破自己。这是结构洞这篇文章所体现的核心思想,你的“强连接”限制了你的发展。更准确的说,强连接阻碍了新的信息、新的机会的流入,进一步限制你的晋升,你的收入,你的想法。

这个想法很奇怪,因为中国人常说,“多个朋友多条路”,为什么现在路很多,反而选择很少。因为你朋友的朋友也是朋友,所以你们会很容易发展成一个小群体。我们现在来探讨这种小群体是怎么形成的。这个分为自由形成或者是社会结构所形成的,比如打王者荣耀或者绝地求生时遇到了很喜欢的队友,你们成了好朋友和恋人,这是自由形成的群体;再比如说,高中或者大学同住一个寝室,寝室4个人或者6个人成为了很好的朋友,或者说是不得不成为好朋友,这个和谁成为亲密的人,不是你自己可以选择的,这个群体是由于社会结构所形成的。无论是哪种群体,长期专注于同一个群体,会阻碍个人的发展。如果全世界能够自由的在网上选择朋友,每个人愿意与各式各样的人交朋友,群体内部会对个人发展的阻碍作用会小一些。但是在网络中也可能存在这样一种现象,人们会更愿意接受与自己相似的人,而不愿意与非同类人接触,换句话说,人们在网络的交友行为中,只是更大规模的复制了同质化群体,而非扩展了异质化群体。这时,网络便没有起到减缓个人阻碍的作用,而是加剧了这种阻碍。

那“强连接”为什么会形成,并且阻碍个人的发展呢?

这里有一个精确的答案;由于社会分工。

在这种社会分工细化的情况下,每一个群体都要有承担一种社会工作,群体里的每个人都要近乎全神贯注的做专业化的事情,比如说西二旗的码农要专心致志的写代码开发产品,国贸人要兢兢业业的从事国际贸易,这样社会中才会出现天猫、亚马逊这样先进实用的APP,我们也能时不时买到便宜好用的进口货。我们每个人都是被社会分工所“训练”过的,家庭、朋友多是围绕目前的社会分工而形成的群体。西二旗的码农是被“训练”过的,他很难习惯每天西装革履的生活。这也使我想到之前去一个村庄,整个村子里的人都是以在城里开出租车为生,爸爸把出租车传给儿子,伯伯托自己在出租车行业的人给外甥办理了一辆出租车,城里一半的出租车司机来自这个村庄,拉一个村民问,为什么不开商店,干点别的,出租车行业近几年不景气啊,他们会回答,我们村里都是做出租车生意的,我不会干别的,由于社交圈有限,限制了村民们职业上的发展。村庄中也有一部分人,考上了大学,在大城市工作,建立了人脉,通过自己的努力,摆脱了出租车司机的命运。通过学习,这类人成年后的社交圈与村民们的社交圈已然不同,将社交圈类比我们的生活环境,我们也发现“强连接”限制发展与“环境造就一个人”有异曲同工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