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阶层的移动轨迹
2025年08月10日
不同阶层的移动轨迹
如图7-5(A/B)的横坐标都是一个2*2的分布,第一个2代表两个网络——注意力网络和移动网络,第二个2是根据median将median z-score分成两个部分——高常见节点组合和低常见节点组合。如图7-5(A)中,对用户的房价信息进行排序,将前20%的人看作是更高阶层的人,纵坐标代表的是在这四类中出现更高阶层人的可能性,可以看出红色柱子是最高的,高达23%,说明这一类人中,100个人有23个人是更高阶层。在如图7-5(B)中,这个结论也得到了验证,把手机终端价格和费用在前20%的人看作是更高阶层的人,如图7-5(B)中同样是红色柱子最高,绿色柱子最低。说明更高阶层的人在注意力网络上会更多浏览常见组合的app,选择更加大众、受欢迎的app;而在移动网络中更多停留在不常见组合的地理位置,很少去公众场所。

图7-5-A 更高阶层人的概率分布图

图7-5-B 更高阶层人的概率分布图

图7-6 更高阶层人的概率分布图
图注:显示不同的阶层定义下广泛的连续特征,表明社会阶层和线上线下轨迹间的显著规律。具体来说,无论我们使用什么比例来定义更高阶层(10%,20%,30%,40%,50%),在high_low类的人(attention-high convention & location-low convention)有最高的可能性属于更高阶层,而那些在low_high类的人(attention-low convention & location-high convention)有最低的可能性在更高阶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