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语

结语

总而言之,这项研究帮助我们增进了对社会阶层再生产过程的理解。将用户按照操作系统和支付水平进行划分,可以看出两类人群在阅读内容上的显著差别。总体上而言,在整个知识的空间中,社会阶层较高的用户的阅读兴趣较为广泛,能够“兼容并包”、“雅俗共赏”,既阅读流行的书籍,也阅读长尾的书籍,尤其是一些个人提升型的书籍。而社会阶层较低的用户阅读兴趣较为狭窄,偏向于阅读消遣娱乐型书籍,且容易沉浸在其中,较少阅读其他品类的书籍,这一现象从侧面也体现出当今网文市场的火爆与扣人心弦。

在时间上,利用克莱因伯格的“爆发”模式测量可以准确地测量个体的注意力在时间尺度上的碎片化程度。同样,假设用户的操作系统和支付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用户的社会阶层和地位,那么不同社会阶层的人阅读的时间模式也有显著的不同,社会阶层较高的用户在一天内的阅读时间波动较小,而社会阶层较低的用户一天之内阅读时间的波动较大。

虽然本文对社会阶层的测量比较粗糙,但即便如此,我们还是能够观测到一些清晰的信号。本文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表明,社会阶层高的人并非没有原因。阶层较高的人,他们由于有良好的生活方式等原因,能够形成比较稳定的阅读习惯,同时读书的范围也较广;而阶层较低的人,他们同样由于生活方式的结构原因,导致阅读时间的波动较大,因而更容易被那些注意力黑洞吸引。

对当今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而言,三个月的阅读行为数据构成了一个短短的掠影,它反映了在这个“娱乐至死”的移动媒体时代,人们如何进行文化消费和分配注意力的过程。一方面,我们能够看到娱乐的强大力量正在吞噬人们的注意力,伴随着现代生活的紧张与压力,工作之后的人们越来越需要需要的是强有力的、彻底的放松,休闲文化正在受到城市流行文化的热捧。但另一方面,我们也能够看到这种“娱乐化”的媒介消费趋势可能带来的潜在后果,那就是可能会在某几类图书上消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如原创女频、小说、原创男频等),从而窄化了自己的兴趣方向,甚至自我束缚了信息获取的来源。同时,这种媒介消费习惯的不同更是可能会进一步地重塑和再生产每个个体的社会阶层,让原本就处于弱势的群体还不能通过阅读来改变命运,而只是一味地沉迷于自己喜欢的事物,最终便会加强在文化消费市场上“贫者越贫、富者越富”的趋势。

对于阅读推广相关的政策制定者而言,本文的研究表明,当下最要紧的任务应该是有针对性以组织各类阅读推广活动等方式地培养人们广泛的阅读兴趣,以避免人们被一小部分已有的阅读兴趣固化,遮蔽了原本应该广阔的阅读视野。对于当今时代的每一个个体而言,本文的研究亦可以有所启迪。尽管娱乐对人的诱惑越来越强大,但仍然不能放弃对其他知识的追求,要想抵抗娱乐的诱惑,需要更强大的内心和更坚定的修养,唯其如此,才可能不让自己陷入社会底层的死循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