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2 静态路由的特点

9.1.2 静态路由的特点

静态路由的配置比较简单决定了静态路由包含许多特点。可以说静态路由的配置完全由管理员自己说了算,想怎么配就怎么配,只要符合静态路由配置命令格式即可,因为静态路由的算法全在网络管理员的思想和对静态路由知识的认识中,并不是由路由器自动学习来完成的。至于所配置的静态路由是否合适,是否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则另当别论。在配置和应用静态路由时,我们应当全面地了解静态路由的以下几个主要特点,否则可能在遇到故障时总也想不通为什么。

1.手动配置

静态路由需要网络管理员根据实际需要一条条自己手动配置,路由器不会自动生成所需的静态路由。静态路由中包括目标节点或目标网络的IP地址,还可以包括下一跳IP地址(通常是下一个路由器与本地路由器连接的接口的IP地址),以及在本路由器上使用该静态路由时的数据包出接口等。

2.路由路径相对固定

因为静态路由是手动配置的、静态的,所以配置的每个静态路由在本地路由器上的路径基本上是不变的,除非网络管理员自己修改。另外,当网络的拓扑结构或链路的状态发生变化时,这些静态路由不能自动修改,需要网络管理员手动去修改路由表中相关的静态路由信息。

3.永久存在

因为静态路由是由管理员手动创建的,所以一旦创建完成,它会永久在路由表中存在,除非网络管理员自己删除了它,或者静态路由中指定的出接口关闭,或者下一跳IP地址不可达。

4.不可通告性

静态路由信息在默认情况下是私有的,不会通告给其他路由器,也就是说,当在一个路由器上配置了某条静态路由时,它不会被通告到网络中相连的其他路由器上。但网络管理员可以通过重发布静态路由为其他动态路由,使得网络中的其他路由器也可获此静态路由。

5.单向性

静态路由是具有单向性的,即它仅为数据提供沿着下一跳的方向进行路由,不提供反向路由。所以,如果用户想要使源节点与目标节点的网络进行双向通信,就必须同时配置回程静态路由。在现实中经常会发现这样的问题,明明配置了到达某节点的静态路由,可还是ping不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配置回程静态路由。

6.接力性

如果某条静态路由中间经过的跳数大于1(即整条路由路径经历了3个及以上路由器节点),则必须在除最后一个路由器外的其他路由器上依次配置到达相同目标节点或目标网络的静态路由,这就是静态路由的“接力”特性,仅在源路由器上配置静态路由还是不可达的。

7.递归性

许多读者一直存在一个错误的认识,那就是认为静态路由的“下一跳”必须是与本地路由直接连接的下一个路由器接口,其实这是片面的。静态路由的下一跳是路径中其他路由器中的任一个接口,只要能保证到达下一跳即可。这就是静态路由的“递归性”。

8.适用于小型网络

静态路由一般适用于比较简单的小型网络环境,因为在这样的环境中,网络管理员易于清楚地了解网络的拓扑结构,便于设置正确的路由信息。同时,小型网络所需配置的静态路由条目不会太多。如果网络规模较大,拓扑结构比较复杂,则不宜采用静态路由,因为这样的配置工作量实在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