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力与模仿力

第三节 观察力与模仿力

观察与模仿是演员表演创作的基石,因此,观察力和模仿力就是一个演员必须具备的创作素质。

演员的任务是创造出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真实鲜明的人物形象。生活是表演艺术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因此,观察生活是演员至关重要的基本功。模仿也是演员观察生活获取创作素材的重要手段。观察是模仿的基础,模仿是观察的体现,二者是相辅相成、互为一体的。观察力与模仿力是需要培养的。

生活中,人们的观察是无意识的,但演员的观察是有意识的、有目的的,演员要有选择地观察、搜索、发现、汲取。学生要对生活中人的外部特点和行为特征进行仔细观察,从而模仿和体现他人。在模仿时,学生自己要去琢磨人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特征,去分析他们的职业、经历,以及性格形成的主客观原因,这必然会锻炼和培养学生由表及里地观察和分析生活的能力,丰富他们的生活阅历,拓宽他们的想象。演员为了身体力行地把观察到的人物表演出来,要设身处地感受人物,掌握人物的自我感觉,从而体现出人物的内外部性格,创造出鲜明的人物形象。这是观察力与模仿力练习的目的。

可见,观察力和模仿力是演员捕捉人物形象、提高塑造能力的基本功。在练习的过程中,学生自己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人物的外部特征。其一是自然生理特征,外形、面部(包括肤色、面容、表情)特点、年龄等;其二是穿着打扮特征,这些都体现了人物的性格、爱好、职业、身份、修养等。

第二,人物的语气特点。人物是南方人还是北方人,甚至要具体到某个省市的口音。语速快还是慢,多言还是少言。音量、音色、口头语,以及说话时面部动作的特点……

第三,人物的眼神特征。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学生自己观察人物的眼神是否和心理相统一,是否在压抑和掩饰一种真情实感,从而进一步探寻人物的内心世界。

第四,人物的行为方式。走路的姿态、步伐,手势及形体上的习惯性动作等。

第五,人物情感表达的独特方式。

第六,如何处理与他人之间的关系。

刚开始时学生自己的观察往往不深入、很粗糙。学生应反复观察,注意对人物细节和生活气息的捕捉,尽力接近观察对象,可以和他们聊天、交朋友。学生还应把注意力集中在人物的特征和行为方式上,因为学生自己容易重视事情,而忽略了做事情的人。学生对生活中具体人物的模仿,不仅外部形象要逼真鲜明,而且其心理活动更要揣摩准确。

这个阶段是一个由简入繁、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因此,练习可以从观察与模仿单个人物形象开始。练习中,只要学生抓住了人物短暂时刻的某些鲜明特点,教师就会给予肯定。学生可以从离自己有较远距离的人物形象开始观察和模仿,这样更容易抓到特点,模仿时也能体现得比较明显。

随着练习的深入,学生可以进行双人或多人的练习。学生可在观察和模仿的基础上展开有机合理的组合与联想。练习中,学生自己要从生活中捕捉到的鲜活的气息和对人物惟妙惟肖的模拟。

1.形体模仿练习

双组进行,每组五至六人。首先,第一组学生站成一排,彼此之间保持一臂以上的距离;其次,第二组学生一对一地对第一组学生进行形体姿态的改变,要求改变的度要大,变动的点要多,且改变后的形体姿态还要让被改变的学生能够走动。第一组学生要认真听从变动并控制住改变的姿态。

在教师的指令下,完成任务的第二组学生退下,第三组学生一对一地去模仿第一组学生的形体姿态,要求观察细致、模仿到位。完成后,其他学生可以对他们进行调整与纠正。

此时,控制着形体姿态的第一、三组学生在音乐中走动起来,并跟随乐曲的节奏变化不断改变步伐的节拍。

练习中交替换组时,每名学生都要参与形体模仿的练习。

2.变化练习

根据排练室的面积,十几名学生围成一个圆圈,每一名学生面向圆心,彼此之间保持大约1米的距离。一名学生站在圆心上。游戏开始前,给圆圈内的学生半分钟时间,让他(她)记住围圈学生的顺序,然后用一块布蒙住这名学生的眼睛。这时围圈学生之间调换位置。最后,圆圈内的学生睁开眼睛,仔细观察,找出调换位置的学生,并将其恢复到原来的位置上。

练习中,位置变化要由少到多。刚开始时,两三名学生调换位置。随着练习难度的增加,更多的学生开始调换位置,直到所有围圈学生的位置都得到了调换。

练习中,学生可以发出一些声响或者做一些简单的动作,比如拍手、喊数、说绕口令、唱歌、跳舞等,从而干扰圆圈内学生的感觉和记忆,同时增加练习的趣味性。

练习结束时会有赏罚。没有正确找出位置变动的学生要表演节目,全找对的学生有提出处罚的权利。

这个练习的目的是以一种轻松活泼的方式训练学生观察与记忆的能力。

3.“请你照我这样做”练习

十几名学生面向圆心,围圈站好,彼此之间保持一臂左右的距离。

练习要求:教师先指定一名学生带领大家一起做动作,动作要简明有规律,有一定幅度,不要舞蹈化。做动作的同时,大家还应与他(她)一起有节奏地重复喊“请你照我这样做”。其他学生要对动作观察得仔细、模仿得准确、跟随得同步。练习规定每名带领者只能有十六拍的时间,但每个动作不得少于八拍,也就是说他(她)最多带领大家做两个动作就必须转交给别人。当他(她)用手指向选定的另一名带领者时,其他学生也马上指向新的带领者,其则用手指一下自己的鼻子,大家还在继续“请你照我这样做”的喊声。一个八拍之后,新的带领者依照规定带领大家继续做下去。带领者的动作要生动、不重复。

练习中,教师会用拍掌和口令来调整节奏的快慢,以增强练习难度和趣味性。学生之间要相互照顾,让每一个人都有做带领者的机会。

练习中不要停顿与间断,如果因故衔接不上或因动作不规范造成混乱,有责任的学生最后要受罚,在圈内接受大家有趣的惩罚。

4.物体观察与描述练习

练习①

教师会提前准备好几件物品,这些物品有生动的形象、明显的特征,可以用语言描述出来,如音乐盒、小雕塑、工艺品、小玩具等。

练习中,教师先拿出一件物品,让学生仔细观察后进行描述,学生应描述物品的形态及自己对它的感觉。描述过程中,教师会不断启发性地给学生提问题,比如物品的细微特征、独具的特色、生动的直感。通过问答,学生不仅详细地描述了该物品,而且初步建立了“什么是观察”及“如何观察”的概念。

完成第一件物品的观察描述后,教师会把全班分成四到五个小组,给每组发一个物品,学生仔细观察后,教师收回物品。这时每一个小组逐一描述物品。待所有学生描述完毕之后,教师会拿出物品对各组的描述进行讲评。

练习②

教师事先布置课堂作业,要求每位学生选一件自己最喜欢或者最感兴趣的物品,带到课堂上进行描述。

上课时,教师先让讲述的学生把自己准备的物品交上来,然后进行描述。当这位学生进行描述时,教师把该学生描述的物品传递给其他学生看,让大家进行对照和鉴定。当一名学生讲述完之后,其他学生进行补充,在互动中学生学会观察的要点。学生自己在讲述中不要去介绍物品的来历及用途,或者有关的种种故事,重点要细致生动地描述物品的外部形态,以及它所给予的感觉。

学生可以从身边熟悉的小物品开始,建立观察的意识,领悟观察的方法,以及明确注重内心感受的理念。

5.动物模拟练习

学生课前认真观察自己感兴趣的动物,可以去动物园,也可以观察自己身边熟悉的动物,然后在课堂上模仿出来。

学生可以先模仿单个动物,必须要如实地抓住这个动物的独有特征,如生动的表情,吸引人的动态……要细致入微,不刻意编造。表演时可以进行必要的化妆和修饰。学生平时应广泛地观察各种各样的动物,打开自己的视野,展开创造性的想象力。课堂上会不断呈现学生生动的模拟和鲜活的体现。

6.观察人物瞬间练习

练习要求:以一个人物为主,学生进行观察后,回交课堂作业。学生必须切实地深入到生活中,认真、仔细地寻找、发现人物,观察他(她)的外部特征、行为细节,声音、表情……从外到内地揣摩他(她)的心理活动,努力掌握观察对象“心理—形体”的自我感觉,尽力做到原汁原味的模仿。学生不要编造虚构,更不要演别人创造的角色,要汲取生活中人物的真实瞬间。练习要求学生可以瞬间展现人物,还要鲜明、准确。

学生观察时态度要谦和、诚恳、亲切,巧妙且不易被察觉,不能走马观花,要细致入微,有可能的话要反复多次地去观察对象那里与他(她)聊天、交朋友,甚至有条件的话可以体验一下他(她)的生活……总之,学生应想出一定的方法去熟悉、了解观察对象,从而准确地捕捉到人物的特征。学生始终要明白,捕捉到一个人物形象是很不容易的,需要用心、用力、花时间。因此,在观察的过程中切忌浮躁,一定要静下心来,踏踏实实地观察,认认真真地揣摩、模仿。每一名学生至少要完成三个练习。

观察人物的瞬间练习是捕捉人物形象的基础,是学习创造人物形象的起点,是学生练习的重要环节。这个基础必须打得很扎实,才能使未来的表演真实、可信。练习中,学生要完成一定的作业量,并建立起观察意识——表演创作要从生活中来,绝不要臆想编造。

综合训练视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