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力的综合训练
表现力是指演员通过观察、模仿、想象,结合自己的感受、适应、理解、体验,以及与他人的交流,将人物形象外化的特殊本领。
演员只有通过让人看得见、听得见的外部表现与表达,才能够塑造出人物形象,将其展现在观众的面前。“体现器官和形体技术在我们艺术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们能使演员的看不见的创作生活成为看得见的。”[8]而“外部体现之所以重要,就因为它是传达内在的‘人的精神生活’的”[9]。演员对人物的内心体验和感受,以及心理与情感的微妙变化,都必须通过表现力来外化,才能使之得以展示和呈现。充实、深刻的内心世界是外部体现的基础;准确、鲜明的外部体现是心理体验的依据。因此,表现力是内外结合、身心统一的。
形体是演员的物质基础,是演员至关重要的创作工具。没有形体可塑性和形体表现力的演员,是一个不合格的演员。古语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不能用没有受过训练的身体来表达人的内在的精神生活的最细致的过程,正如不能用一些走调的乐器来演奏贝多芬的《第九交响乐》一样”[10]。
为了获得与提高表现力,学生必须经过实践的训练。通过训练,学生能够教师表现机能的活力,唤醒他们的感觉器官,最终挖掘出他们表现的潜力。通过训练,学生能够明确作为一名演员如何运用和把握自己的表现力,使表现力成为在创作意识支配之下的自身创作能力。“如果一个演员不去训练自己的身体、声音,不去训练说话、走路和举止姿态,如果他找不到和角色相适应的外部性格特征,那他大概也表达不出角色的人的精神生活”[11]。可以说,没有表现力的演员也就没有创造力,也就无法创造出内外合一、神形兼备的人物形象。
1.眼睛的表现力练习
在教室中按照“八”字形摆放两个窗片,窗片之间距离3米左右。
两名学生一组,即兴练习。一组学生完成后,另一组学生接着进行。练习时,教师为学生设置一定的规定情境,如把两个窗片想象成两栋楼之间相对的窗户,然后让两名学生相继来到窗户边,表现出无意中发现了对方的情形。两名学生用眼神传递自己的态度,让对方明白自己的意思。学生要思考自己为什么来到窗户边,这样在窗边出现时就有目的性。
例如,有一组学生是这样做的:男学生甲打着哈欠,伸着懒腰,头发凌乱、睡眼惺忪地来到窗边透气、松筋骨。女学生乙拿着一本外语书走到窗边背诵。无意中,两个人互相看见了对方。乙有点好奇地打量着甲,甲眨巴着眼睛有些疑惑地望着乙,似乎在问:“我怎么了?”乙继而大笑了起来,这时甲显得更加不知所措。忽然,甲明白过来了,原来是自己的这副“模样”让乙感到好笑,于是甲不好意思地赶紧从窗边跑开了。
该练习不需要学生用眼睛传递很复杂的内容,可以很简单,但表达必须准确。当双方眼睛对视以后,用眼神及面部表情去执行行动,不要做幅度很大的形体动作,以此达到练习目的。
总之,眼睛的表现力练习是用眼睛表达细腻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学生不仅要用眼睛传达准确的信息,而且要学会接受和捕捉对方眼神的微妙变化,用眼神与之交流。传递内容要简单清楚,行动积极。练习是即兴的,不要刻意组织编排。练习中杜绝类型化的表演。
2.手部的表现力练习
教室中间摆放一个窗片,里面窗口边摆放一张桌子。
两名学生一组,即兴练习。两名学生站在窗片后面,窗片遮挡住他们的头部。表演只能用手进行,不许说话。
例如,有一组学生是这样表演的:甲是女生,乙是男生。甲的手向乙伸去,停在乙的面前,乙的手交出了一摞钱。甲接过钱开始数起来。甲点完钱之后,又把手伸向了乙,乙摆了摆手。甲“啪”的一声拍了桌子,乙的手颤抖了一下,接着乙又交出了五块钱。甲仍然伸手,乙不得已又掏出了一块。甲继续拍桌子,每拍一下,乙就颤颤巍巍地向甲交出一个钢镚儿。最后,甲仍然不停地拍桌子,而乙摊着两只手静止不动。
再如,有一组学生是这样表演的:甲的手里拿着扑克牌正在算命。他慢慢地翻开一张张牌,双手渐渐颤抖起来,又握拳砸着桌面,并不停地抽取纸巾擦眼泪、擤鼻涕。这时,手里握着一封信的乙来了,他把信递给了甲。甲颤抖地撕开信封看信。看完信后,甲兴奋地用双手拽着乙的手臂。最后,甲兴奋地把扑克牌从窗口扔了出去,乙也跟着扔了起来……
所有学生做完练习后,可以进行讨论,如说一说哪些练习是比较好的,好在哪儿;哪些练习没有表达清楚或不准确,为什么。学生要畅所欲言。
3.脚的表现力练习
教室里悬挂一块布,布的下半部分可以露出站在布后的人的膝盖以下的部分。练习在布后进行。两名学生一组,即兴练习。
练习要求:两名学生用脚来表现生活中的一个瞬间或者一件小事,并以此来反映人的心理变化,不允许使用语言。
例如,练习“等待”:一个穿着高跟鞋的女人的脚走来走去。她不停地跺脚,好像在焦急地等人。这时,一个穿着皮鞋的男人的脚急匆匆地跑了过来。他走近女人,可女人却背过身去不愿理他。只见穿着皮鞋的男人围着女人转来转去,似乎在解释什么。女人转身离开,男人赶紧去追,女人用高跟鞋狠狠地踩了男人一脚,快速跑走了。男人一瘸一拐地去追她。
练习时,教师会启发性地给予一定的人物关系设定和相对具体的规定情境,让学生的创作思路有所依据。再如,一对男女生做练习,教师提出:“你们是同学,晚自习后,男生送女生回女生宿舍。”这两名学生是这样表演的:男孩骑着自行车,女孩坐在后面。到了女生宿舍门口,两个人下了车,默默地面对面站着。女孩转身要走,男孩拽住了她。男孩、女孩的脚及被推着的自行车反复来回……男孩、女孩又面对面地站住,他们越靠越近。女孩的脚尖踞了起来,后来双脚也离开了地……过了一会儿,女孩的脚被放了下来,两个人依依不舍地告别。
练习完成后,学生之间进行评议。
4.肩背部表现力练习
学生分小组进行练习。十人左右为一组自由走动,跟随教师的口令,改变自身的形体动作。
学生尽量去感受因形体动作的改变而带来的不同感觉。随着肩背部的变化,身体其他部位包括脚、眼睛等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而这种外部变化也会带来心理、情绪等方面的不同感受与感觉。
例如,当学生一肩高、一肩低地走路时,他会很快感觉到自己的脖子也僵硬了,腿脚也不利索了,有的步子变小了,有的甚至变瘸腿了,有的让人感觉年龄似乎也变大了……当大部分学生进入状态后,应保持这种状态去做一件事情,如浇花、扫地、打太极拳、放风筝、晨练等。接着,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可以聊天、做事,总之跟着感觉走。有的是老头儿、老太太,有的是中风患者,有的是精明的中年人……他们的语言也发生了变化,有的语速很慢,有的甚至有些结巴,有的声音很苍老,有的声音很尖,有的鼻音很重……当学生交流一段时间后,整体状态不错时,这一组的练习就可以结束,换组继续进行。
练习完成后,学生之间可谈体会。
5.形体动作传递练习
学生五人左右为一组,分组进行。当一组学生在做练习时,其他学生要认真观看。每组学生彼此之间相距1米(或用景片隔开),背对教师和其他学生在教室一边站成一排。
教师会事先好准备一些写有字句的纸条。例如:
△有一个钓鱼的老头掉进河里了。我不会游泳,你快去救他!
△我看见一只鸡,一连下了三个蛋,等下完了第四个蛋,它就立马歪倒在地上,扇了几下翅膀,蹬了蹬腿,死了。
△一个小伙子骑车横穿马路,被路上的公共汽车撞倒了。司机下车一看,小伙子连车带人都卷到了车底下,吓得他立马昏了过去。可这时,却见小伙子从车下爬了出来,拍拍屁股,骑上车走了。
△有个刚从师范学院毕业教美术的年轻女老师,上课时在黑板上画了一个苹果。她问学生:“小朋友们,谁知道我画的是什么呀?”学生们都抢着回答:“是屁股!”“是屁股!”女老师被气哭了,去找校长告状。校长来到班里训斤学生:“你们真是不懂事,捣什么乱啊?把新老师都气哭了。”他看了看黑板,又气愤地说:“是谁?还在黑板上画了个屁股,是谁?!”
△我家的斑点狗跟你家的大黑猫打起来啦!怎么拉也拉不开,快去看看吧!
首先,教师将纸条交给第一名学生,让她(他)看完之后交回。其次,她(他)拍一下第二名学生的肩,示意对方转过身来,第一名学生通过形体动作来告诉第二名学生纸条上的内容。最后,第二名学生也通过形体动作给第三名学生传达信息。依此类推。第五名学生给本组全体学生表演一遍传递的内容。
传递中所有学生不能使用语言,但可以运用声音和象声词。每名学生的动作只允许做两遍。传递不能太慢,所有学生要时刻把握好练习的进度。
每组游戏做完后,教师会让其他学生一起来猜一猜每组传递的内容是什么。如果大家猜得五花八门,就说明传递中有不清楚、不准确的地方。
最后,第一名学生再做一次动作并念出纸条上的内容,以验证这五名学生传递的结果。
为了增加练习的趣味性,可以设立奖惩,如传递结果比较好的小组可以有权挑选其他小组表演节目。
6.形体讲述练习
教师会在练习前准备一些简单、形象的讲述材料,分别写在纸上。练习时教师随机发给学生,学生看后要通过形体动作把它“讲述”出来,不可以用语言。材料的内容可以重复,若有三名学生看的是同一份材料,可以每人一份,各看各的。学生看后不要互相商量,自己准备几分钟,独立完成。参考材料如下:
雨
我在等车。突然下起雨来,越下越大。忽然,我感到没有雨点儿落在我身上了,抬头一看,有一把黑伞遮在我的头上。原来是身边一位瘦小的老人为我费力地撑着伞。她(他)还没有我高,我连忙接过伞,在雨中我们紧紧地依靠着。
矮
我太矮了,22岁了才一米五。作为一名大学教师,我还没有我的学生高。我自卑,我难过,我呐喊!
一天,我梦见一种神奇的药片,吃一片长高一节,吃一片长高一节……终于,我长成标准的靓男(女)了。走进课堂,学生都鼓起掌来。原来是一场梦,我还是那么矮,唉!
走 了
我在路口等人,看见一位很胖的中年妇女。我从没见过这么胖的人,她喘着粗气一瘸一拐地走来。突然,她崴了一下,我赶紧跑上去扶。结果她倒没什么,我却被她一下子按倒在地上。她似乎没什么感觉,理也没理我,又一瘸一拐地走了。
滑 雪
我第一次滑雪,兴奋极了!我穿好滑雪板,戴好滑雪镜,套上手套,手里抓着雪杖,可是我却怎么也走不动,急死我了。正在这时,一个高大的滑雪教练过来了,他热情友好地教我滑雪。渐渐地,我能滑动了。我越滑越快,居然把教练甩在了后面。突然前面出现一个小坡儿,我身体往左一歪,躲了过去。我有些洋洋得意,正在我得意之际,忽然前面有一个大沟。我害怕极了,闭上了眼睛,听天由命吧!结果,我重重地摔进了沟里。
冬 夜
大冬天的晚上,我一个人在公交站等车。过了一会儿,又来了一位中年妇女。只见她站着站着身体就晃了起来,“哼”了几声就倒在了地上,随后口吐白沫,全身抽搐。我十分惊慌,不知道该怎么办,情急之下拦住了一辆出租车,要求司机帮我一起把她送到医院去。司机见状却很冷静。他马上用手掐住那位阿姨的人中,又叫我把皮带解下来让她咬住,还让我去按捏她的脚心……一会儿,那位阿姨果然平静了下来。司机师傅告诉我,这位阿姨是突发癫痫。在阿姨不住的感谢声中,我们小心地搀扶她坐进了车里,送她回家。
减 肥
我很胖,走路都有些吃力。一天,我去商场买衣服,选中了一件特别喜欢的衣服。可是我太胖了,根本穿不进去。于是,我决定减肥。我跑步、跳绳、打篮球。即便我最爱吃的烤鸡摆在我面前,我也忍住不吃。通过我的努力,我一下子减掉了20多斤。我赶紧去商场买了件漂亮衣服。穿进去了,美!
练习① 单人形体讲述练习
学生看完材料,准备几分钟,每人单独进行形体讲述。其他学生要认真观看。
例如,材料《雨》,有一名学生是这样表演的:他在等车,不时地向路的那边望一望,看看车是否来了。他又看看表,发现时间已经很晚了,有点着急。忽然有水滴打在他的头上。他伸出一只手,看看是否下雨了,果然下雨了。渐渐地,雨大了起来,他没处躲藏,只好竖起衣领、缩着身子坚持站着。忽然他感觉没有雨了,伸手试了试,果然没有雨了。可是周围怎么还在落雨点呢?他很纳闷,抬头一看,原来头上撑着一把伞。他顺势往下看,眼睛定住了。(紧接着,这名学生又去演他看见的那个瘦小的老人。)他压低身子,驼着背,显得很矮小;他嘬着腮,看起来很瘦。老人颤颤巍巍地高举着一只手,正在为他撑伞。(这名学生马上又变成等车的年轻人。)他赶紧做了一个接过雨伞的动作,又做了一个搀扶老人的动作。他右手打着伞,左手搀扶着老人,整个身体向左边倾斜着,脸上带着感动。年轻人和老人在雨伞下紧紧地依靠着。
练习完成后,其他学生可以说一说是否看明白了,以及表达了什么意思,也可以对该学生的表演进行讨论,如哪些动作是清楚的,哪些动作是不明确的,等等。最后该学生把材料上的内容念出来。当同一个材料由几个学生来做时,可以让这几个学生全部做完后,其他学生来进行评议。
练习② 组合形体讲述练习
在单人形体讲述练习结束后,学生可以挑选出自己感兴趣的材料,以两三个人为主,自由结合,通过形体动作把它表演出来,不允许说话。
例如,材料《矮》,有三名学生是这样表演的:甲演一位大学教师,仿效戏曲中的矮子功蹲着表演,以此表现自己非常矮。甲正走着,忽然有两名学生经过。两名学生很恭敬地向甲行礼。尽管甲要仰视这两名学生,但他很有风度地点了点头。可是甲刚走过去,两名学生就在背后用手势比画甲的个子,嘲笑他太矮,这一切都被甲看到了。甲很痛苦,回到家里难过地躺在床上。渐渐地,他进入了梦乡。甲在梦境中坐了起来。他发现眼前飞着一个大药瓶,抓住药瓶一看,原来是增高药!他迫不及待地吃了一片,没想到身体真的长高了一节,再吃一片,又长高了,再吃一片,再吃一片……最后甲站了起来。甲还是觉得不够高,把药片全部吃光了。两名学生把他架了起来,表示他长得很高了。他威风极了,不停地做着胜利的手势。忽然,闹钟响了,那两名学生把他扔在地上消失了,甲也从梦中惊醒。甲发现自己仍然是那么矮,原来是一场梦!他趴在地上捶胸顿足。
综合训练视频:二维码

【注释】
[1]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全集·第2卷:演员自我修养:第1部[M].林陵,史敏徒,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59:123.
[2]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全集·第2卷:演员自我修养:第1部[M].林陵,史敏徒,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59:204.
[3]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全集·第2卷:演员自我修养:第1部[M].林陵,史敏徒,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59:85.
[4]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全集·第2卷:演员自我修养:第1部[M].林陵,史敏徒,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59:85.
[5]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全集·第2卷:演员自我修养:第1部[M].林陵,史敏徒,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59:310.
[6]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全集·第2卷:演员自我修养:第1部[M].林陵,史敏徒,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59:346.
[7]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全集·第2卷:演员自我修养:第1部[M].林陵,史敏徒,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59:480.
[8]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全集·第3卷:演员自我修养:第1部[M].郑雪来,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5:26.
[9]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全集·第3卷:演员自我修养:第1部[M].郑雪来,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5:26.
[10]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全集·第3卷:演员自我修养:第1部[M].郑雪来,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61:27.
[11]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全集·第3卷:演员自我修养:第1部[M].郑雪来,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61: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