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与活动

环境与活动

本巴曾经是北罗得西亚[1]东北高原上最重要的部落。他们有个集中的管理机构,最高酋长是齐狄姆库鲁(Citimukulu),其帝国曾经占据四大湖之间的整个地域。[2]齐狄姆库鲁曾是中非的赞比亚地区最强有力的君主,曾迫使远在北方坦噶尼喀地区的塔波拉人(Tabora)向其纳贡。本巴人至今仍为其过去的统治地位感到骄傲,并认为他们的传统应该保留。本巴的男人和女人都有一种胜过周围部落的优越感。

本巴现在是个小部落。在我做实地调查时,他们的人口有15万。可是,他们居住在非常广袤的高原,彼此相距甚远。每平方英里的人口密度是3.67人。每个30户到50户人家的村落彼此之间相距5英里到20英里。所以,他们的地域较之人口显得尤其广阔。本巴人从事轮耕制和烧荒式的农业。他们的主要粮食作物是子米,也种植高粱、玉米、豆类和葫芦。木薯的种植是现代引进的,因此,在祈颂姑礼仪中没有体现,不像其他的主要农作物。

本巴女人主要负责粮食的生产。要想开垦一片地,男人要先砍伐树木,女人把树枝堆到地中间,这样可以烧成灰,耪成垄,然后播种。把树枝拉到一起是个重活,也让女人似乎感到自豪。选种子和播种也是女人的活。她们也负责收割主要的谷物,以及在村落周围的耕地种蔬菜。

本巴的土地有良好的灌溉资源,但土壤贫瘠,产量很低。年年粮食短缺,最糟糕的年份会有饥荒。这种短缺现在可能比过去更为严重,因为有劳动力的男人不断离开村落,到矿区去找工作了。但在欧洲人到来之前,饥饿似乎也很明显,这可以从他们的老人所讲的民间故事中看出来。也许由此,女人控制和收割粮食的重要性尤其得到强调。本巴的许多仪式都是围绕粮食生产进行的。例如,有播种和收割礼仪,第一批水果收获礼仪,在开荒砍树前有祈福礼仪。

本巴人居住在海拔四五千英尺的高原上,到处都是灌木丛和矮树林。是典型的草原型森林,除了一些小河床之外,间或有些植物断裂带。本巴人可以被描述为典型的森林人。他们依靠树林为谷物提供肥料,因为他们相信只能在把从高树上掉落下来的树枝烧成灰的地里播种主要的谷物。本巴男人都是好猎手。尽管现在猎物不多了,但在森林里打猎被视为最快乐和令人兴奋的活动。在仪式中,他们所表演的最重要的考验形式就是借助占卜的狩猎活动。

丛林也为当地人提供了大量的食物,如野菜、蘑菇、蜂蜜和毛毛虫。本巴女人必须学会识别村落周围的丛林资源,因为如果没有这些知识,她和她的家人就不能在每年缺少粮食的饥饿月份活下来。一个十岁或十一岁的本巴女孩能辨别三四十种蘑菇:哪些能吃,哪些有毒。本巴人也利用木材造房子,做家具,做厨房用具,也做柴禾。除了经济用途以外,丛林中的树木被相信具有巫术特性;即使是随便搜集的一些“药材”,就包括有四五十种具有巫术力的树种。

本巴人将他们的世界两分为村落(mushi)和丛林(mpanga)。村落代表了文明的、有秩序的生活方式;丛林代表了一种神秘的、危险的环境,必须通过哄骗来让它为人类产出有用的东西。精灵在丛林中游动,并可能利用树来施展巫术。如同其他一些班图语言,树(muti)这个词和“药”是一样的。本巴人将村落与丛林、野生和未开垦的与驯化了和开垦了的生活领域之间予以分界,这在祈颂姑和其他礼仪中常常得到反映。

本巴的经济方面几乎没有特色。手工艺很落后。男人做衣服、编篮子和席子、做家具、做鼓,还有其他一些木器,而制陶则是女人掌握的唯一的工艺。如后面所描述的,制作陶器人物是祈颂姑礼仪的一个重要部分。

本巴人在欧洲人到来之前,没有任何形式的可储藏的财富。房子在过去和现在都是非永久性建筑,随时受到白蚁的侵袭。他们必须不断地再造房子;整个村落每隔四五年就要搬迁一次。土地的开垦只有四至八年,之后就又变成丛林,因此,菜园等都不是传承下来的。牲畜是东非人最普通的积蓄财富的形式,但也无法保留,因为采采蝇病疫在大多数地区流行。的确,一个男人除了可传承的弓以外,几乎没有什么能在死后留下。本巴人的财富是指对族人、徒弟,以及使先前的奴隶为其服务的指使权力,而不是有形物的积累。食物的储藏和对家人的分配是女人最重要的责任之一,因为正是基于她的成功管理,才可能发展出一个大家庭,以至最终建成一个村落。可是,本巴人几乎没有多余的食物用于交易。以物换物的交易很不发达,市场则根本不存在。在村落与村落之间,有一定量的食物分配以满足血缘关系的责任。

我在那里的时候还没有经济作物被引进。为了有现金收入,本巴男人离开村落到南部矿区寻找工作。在1931年,有40%到60%的男人离开本巴地区。尽管这种现象可能始于1920年代,可已经对本巴人的婚姻制度产生了影响,并体现在祈颂姑礼仪中。

本巴人的居住环境也影响到他们的健康状况,给他们带来很多焦虑。疟疾是当地的流行病。我在那里的时候,肺方面的发病率很高。三岁以下幼儿死亡率很高。其原因被医学专家认为是孩子断奶后,通常是在两岁至三岁期间,一点也喝不到牛奶;而且也由于感染导致的胃肠痢病。新生儿的死亡也很常见。女孩似乎在进入成熟期后马上就怀孕,一般是十五岁或十六岁。她们在生孩子之前和之后,几乎得不到有经验的照顾。村落的偏远分布也使得政府很难提高欧洲式医疗设备的效率。传统接生过程对母亲来说是极其耗费体力的,而且,接生婆也无法保证欧洲式接生法所需要的卫生条件。

本巴女人似乎习惯了食物短缺的季节,但她们对孩子面临的风险却尤其放心不下,因此她们所实施的巫术仪式,大多与保障婴儿的健康有关。祈颂姑礼仪便是个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