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前 言

研究中国的近代史,必须了解西方国家是如何发达和强大的,其中除了社会环境和经济因素外,还有宗教方面的因素。基督教义的根本宗旨之一,就是拓展新的教区,吸收更多新的教徒,就像商人要考虑开拓更大的市场,拥有更多的顾客一样。传教士来到大清帝国这个全新的领域后,一方面因为不理解儒家思想,另一方面又不尊重传统的社会制度和文化,只想为拯救众生而用尽各种办法推广基督教,因此与传统的中国绅士阶层产生了冲突。而中国的绅士又大多看不起教士和教徒,认为他们所信奉的是邪教。

其实无论是绅士还是教士,他们的看法都是片面的。还要明确的一点是,不论绅士和教士的看法如何,二者都只代表社会上层。中国下层社会的情况如何呢?例如在乡村社会,处于赤贫的平民百姓和教徒都无法说服或强迫邻里亲戚信奉或放弃基督教。他们之间虽然有时确实发生冲突,但冲突的原因一般说与宗教无关。事实上,民教关系是逐渐趋于正常的。问题出在19世纪的传教士常常误以为冲突源于绅士预谋攻击教徒,所以要求西方政府,尤其是法国和英国,用兵权来保护条约中有关传教的权利。这样各个地方上的小事就变成了京城的外交大涉,引发事件的真正原因反而被掩盖了。如果一味研究大城市里的冲突,就很难看到乡村中的适应。我们在研究中,只有给予这两方面同样的关注和重视,才能得出比较公允的结论。

这里,作者需要说明一个比较容易引起误解的词:书中所用“基督(宗)教”(Christianity)一词,既包括天主教(Catholicism),也包括新教(Protestantism)。在此特意强调,以引起读者的注意。书里虽多半谈的是天主教的事,但有少部分是关于新教的,也有一部分是通指的。如果分析得不够清楚,请读者原谅。

作者早年在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Davis)历史系攻读博士学位时,导师刘广京教授(Professor K.C. Liu)不时鼓励我把研究的心得写成论文,后来又劝我将论文修改成书。但我却因日常生活和工作的繁杂,最近才有想法和时间将这些材料整理成书。这本书的中文版翻译得到了江西师范大学历史系梁洪生教授的倡导和组织。梁教授对江西地方社会学有广博的见识,对很多题目有深入的研究。为了帮助中国学者更了解海外人士对江西区域的研究成果,梁教授建议将一些英文论著译成中文。当时他的研究生吴薇,不辞辛苦将此书译成中文。我对他们的支持表示由衷的感谢,愿将此书奉上,以飨读者。由于本人水平有限,不妥之处,请多指教。

史维东(Alan Sweeten)

2012年6月15日于加州望乡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