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递思想,传扬正气,传承文明
传承文明
李 杰
李杰,现主持江苏新闻广播《江苏新闻联播》《天天早知道》节目。获中国新闻奖、江苏播音与主持作品奖一等奖。入选江苏“紫金文化人才培养工程”文化优青培养对象。
在日新月异的南京城,建院130周年、日均接诊量过万人的鼓楼医院每天人流不息,而在同样历史悠久的鼓楼区第一中心小学,每天不会缺席的是孩子们的朗朗读书声。和它们相比,南京大学校园旁的一座二层小洋楼则在闹市里显得格外静谧,这里曾住着一位德国人,他叫约翰·拉贝。如今的人们不会意识到这些地方在1937年冬天对于遭受苦难的南京城意味着什么。
面对惨绝人寰的大屠杀,约翰·拉贝、约翰·马吉、明妮·魏特琳等20多位国际友人,正是沿着这些地方,圈起一片面积为3.86平方公里的南京国际安全区。是手无寸铁的他们托起了中国难民“生的希望”。于是2020年我们决定,重走这周长约8公里的“战时生命线”,感恩和平、“昭昭前事,惕惕后人”。
▲业余时间在博物馆展厅为观众志愿讲解
重走的起点是当时南京安全区内唯一的医疗救助机构——鼓楼医院。那天,初冬的南京下着毛毛细雨,阴沉沉的天仿佛能让你马上体会到85年前那个冬天透着的绝望。然而在医院的新门诊大楼里,一直被医院的志愿者和患者共同演奏的那架钢琴,又是一道独特的风景,悠扬的琴声让你感到温暖,我想也会让就诊的病患感到一种安慰。但让人很难想象是在那个冬天,当时一位怀孕近7个月的19岁妇女,因为和施暴的日军搏斗,全身一共被刺了三十多刀。送来医院后,在医护人员的努力之下,虽然流产,却奇迹般地保住了生命。这位幸存者就是李秀英,她2004年去世,她生前的证词,揭露了南京大屠杀的残暴,被收录在世界记忆遗产名录《南京大屠杀档案》中。
▲2020年11月,采访中国政府赴委内瑞拉抗疫
医疗队成员、鼓楼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顾勤
当年31岁的美国人罗伯特·威尔逊,是那时鼓楼医院里唯一的外科医生。那个冬天,他和医院20多位中外医生几乎把所有时间都用来挽救被日军机枪和刺刀伤害的伤员。现如今鼓楼医院在岗职工已经超过5000人。我采访的重症医学科主任顾勤医生就是其中之一,当年3月底,还和同事参加了中国政府赴委内瑞拉抗疫医疗队,远赴地球另一端协助当地开展疫情防控工作。顾勤说,病毒没有国界,疾病不分种族,人类是个共同体。医生也是没有国界的,当年,国际友人无私救助了中国难民,今天,中国医生也要有所担当。
“南京安全区作为历史的一面镜子,人类无疑将永无止境地从中汲取智慧和教训。”《感恩和平 重走“南京安全区”》这组系列报道也传播到了世界的很多地方,因此荣获第三十一届中国新闻奖国际传播作品三等奖。随着“南京大屠杀档案”列入《世界记忆名录》,这段记忆已不仅仅是城市记忆、国家记忆,而是世界记忆。
面对着在世幸存者的相继离去,我和同事们能做的就是持续报道、接力讲述,因为我们共同的感受是“他们等不起,我怕来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