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张嘴”到“八爪鱼”

从“一张嘴”到“八爪鱼”

苇 泱

苇泱,现主持江苏新闻广播《江苏新闻联播》节目。获江苏广播“优秀主持人”称号、“新锐主持人”称号。

2011年,我从电视转身,带着好奇开始了自己的广播生涯。11年里,与新闻相关的广播节目类型几乎被我“一网打尽”,经历的大小活动更是多如牛毛。11年里,很多瞬间都值得记录,篇幅有限,就说说那一年的“全媒体”进博会吧。

2018年11月5日,第一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举行。此时,正值全国融媒体新闻报道风起之际,于是,江苏新闻广播团队带着总台融媒体报道任务出征上海。当时,我的任务是与上海台的一次合作直播和两场新媒体直播。广播直播,每天操练,自是不必过于担心。“家里”全方位保证安全播出,台本也早早地由两地编辑合作完成,更高兴的是,与我合作的上海台女播还是同校师姐,默契值陡增,直播顺利完成。

倒是大蓝鲸新媒体直播,磨掉了一层皮。可能有人觉得,电视主持人出身,这事儿没那么复杂。从形式上来说,确实如此,但过程绝非轻而易举。

当时,整个进博会场馆有足足27万平方米大,8个分场馆,有几个还分上下两层,而每场直播需要在1小时内尽可能包罗万象,怎么有序紧凑地去呈现给观众,就成了需要认真应对的事儿。“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踩点是必不可少的。

第一天探馆,团队分成了4个组,从旭日高升,转到星星点灯,走得脚底喷火。等场馆的大巴将我们送出,打车回到酒店,已是9点后。大家在一起草草吃个饭,汇总收集到的材料,就给“家里”汇报情况,等待指示。记者更辛苦,还要回房间制作录音稿等等。我除了帮忙录点插报,就开始“图上作业”,在场馆指示图上,各种圈圈点点,将自认为特色鲜明的摊位做好标记,然后就是“两点之间直线最近”,尽可能寻找最优路线备份。

第二天,“家里”发来消息,确定两场直播主题“美食”和“美妆”。看到美食,我一阵兴奋,作为一个吃货,动嘴的乐趣不遑多让,但是“美妆”,又是一阵眩晕。一个360度无死角钢铁直男,出门最多抹个油,别说品种,品牌都不识几个,可不能变成“刘姥姥逛大观园”!没办法,只能再转一回,不过这次“有的放矢”,效率高了很多,回到酒店,就是对着照片上网查资料,还给达人朋友打电话,普及了一番品牌文化,算有了点眉目。最后,将路线按照“大洲”“大牌”“大创新”区分清晰,心中有数,脑里有图,就等着“美美地”开播了。

开始一切顺利,但随着直播推进,又让我心里一阵发虚。参展外国友人非常热情,时不时带着产品入画,聊聊?尽管我英语口语过了雅思6.5,但时隔多年,未免没底,只能硬着头皮、竖着耳朵努力沟通,幸好“连比划带猜”,加上紧急调动的词汇量,有惊无险地完成了任务。

短短几年,“全媒体”已成为我们报道的常态,但这份“游刃有余”,或许就是从当年脚底的火星里摩擦出来的。现场不断变化的状况,也让主持人从“一张嘴”变成了“八爪鱼”。犹记得那年在上海的最后一餐,因为整个团队完成了一个全新的任务,特别兴奋,大家比着微信步数,将带队领导破例点的酒一饮而尽。

明天继续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