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甜酸苦辣,酿晨昏滋味
徐 钰
徐钰,现主持江苏新闻广播《天天早知道》,一级播音员。获江苏播音与主持作品奖一等奖、江苏广播“优秀主持人”称号。
2000年3月,初春,玉兰花一夜站上枝头,我走进中山东路西祠堂巷8号。一转眼,在江苏广播大院工作已经22年了。
新闻主播的工作,在家人眼中就是晨昏颠倒,睡眠不足;在朋友眼里总是很忙,没有档期。大年三十,一家人热热闹闹守岁打麻将,正高兴呢,一看时间,不得了,赶紧睡觉,明天4点半闹钟会准时叫醒,毫不留情。因为,每天的第一班岗需要我早早站好。
22年中,凌晨微曦中的《江苏新闻联播》《天天早知道》,火热车流里的《午间新闻杂志》《记录今天》,深夜静谧时的《江苏周刊》《即时资讯》,都是我耕作在主播台前的岁月留痕。
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次直播,发生在2011年7月23日。当时,我和我另外三个小伙伴正一起值班《即时资讯》。晚上8点半,微博刷新出一条新闻:在浙江温州附近,两列动车相撞,现场有死伤。看到这条新闻,我们立刻意识到这是一个重大突发事件。从晚上9点开始,我们打通即时资讯,全部用来关注此次动车事故。从最初联系到动车上的一位海峡之声的同行,到后来大家八仙过海,陆续通过各种途径联系到浙江台的记者,通过微博联系到现场的目击者,以及后期负责理赔的保险公司经理,我们还帮助听众找到了在现场失散的家人。整个直播特别节目期间,我们收到了上万条微博跟帖,在微博制造了“937江苏新闻广播”转发狂潮。我们的直播一直进行到凌晨,最后一档节目结束前,编辑给直播间的我发来一条信息:在节目里放一首温暖的歌吧,为事故中的逝者送去祈福,也为生者送出鼓励。那天直播结束,我突然领悟:一个主持人的核心力量不是高超的语言技巧,而是用有温度的语言去触及更多人的心灵,那一刻我充满使命感。
也是那天,回到家的时候,天都快亮了。我推开家门,看到厨房的灯亮着,桌子上的水杯下面压着一张小纸条,是当时上幼儿园的女儿歪歪扭扭的字迹,还夹杂着拼音和象形文字:“妈妈,今天我的字写完了。这杯蜂蜜水,是我做的哟,你喝了再睡觉吧!”捧着这杯已经凉透了的蜂蜜水,我心里既酸且甜,眼睛一酸流下泪来,多少次我不得不对家人说:对不起!但是,怎么办呢?这是我的热爱啊!
新闻工作最迷人的地方在于手握话筒,听我说也听别人说。在中车集团的车间看“大国重器”滚滚向前;在“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赵亚夫身旁听他倾诉对土地的深情;在南京博物院听前院长徐湖平讲述当年如何保护挖掘“凝固的历史”……每一次将话筒伸向别人,都是在我有限的生命注入源源不断的新鲜内容,让我成为历史的触摸者,未来的见证人。
职业生涯过半,我仍初心不改。见过早上五点下雪的中山门,走过凌晨两点清冷的新街口,明早的闹钟依然会在四点半敲响,早功练声依旧不辍,广播已经和我的生命紧紧相连。我的20多年见证了广播的辉煌,经历着时代转型融媒体大发展的浪潮。未来已来,下一个20年与江苏广播情缘不断,携手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