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当时已惘然
陈 静
陈静,现主持江苏新闻综合广播《海上生明月》节目。曾获中国广播文艺奖文学节目二等奖、中国广播影视大奖提名奖、江苏播音与主持作品奖一等奖、江苏广播彩虹奖一等奖。
1988年我从南大毕业,最后一个暑假还没过完,台里通知说你来上班吧,于是计划8月报到的我,提前入职了。
当时的文艺部很特殊,一排铁皮房加盖在办公楼的屋顶上,在等待新大楼建成启用时,这排临时建筑不知道已经存在了多少年,我来的时候已经有了包浆。黑黑的过道,两边是一间间办公室,铁制的门窗,隔墙是果绿色的板壁,红漆地面已经斑驳,相邻的办公室,板壁上割开一个洞,一架橙色拨号电话放在中间。
主任办公室,一个长得像马三立的小老头把自己埋在稿纸堆里,主任也姓马,马慎龙,文艺部所有稿件都要经他审读,可是主任眼睛不好,看稿几乎是用闻的。
▲拆除前的铁皮房
没有人把领导放在眼里。这里的各路大神,各有专精。最拽的是音乐编辑,他们作曲系科班出身,专业壁垒高,个个才华横溢,有的日常还在搞创作。其中一位爱读武侠,一口扬州话,言必称小李飞刀,在普通话含量极高的电台坚持行不更名坐不改口(音)。记得那年春晚有一首歌《春天的钟》,音乐才子当即撰文分析,肯定了整首歌的创作,但指出歌词中“还有还有五分钟,未来希望和光明,将要敲响春天的钟”,五分钟?写得太实了。
《文艺天地》是当时威震四方的名牌栏目,每天在早新闻《江苏新闻联播》之后播出,短短十几二十分钟,最新的艺文资讯,文学、音乐、影视,娓娓道来。它最早启用采编播合一的主持人,摒弃播音腔,说人话,也赢得人心,好多年里都是江苏广播的顶流。
一无所长的我,想是被盖上了文学青年的戳,成了《文艺天地》文学栏目的编辑。
1993年,以文艺部为主力,江苏文艺台成立,FM975,全天直播,精兵强将,一炮而红。回想起来,南京台的直播是从经济台开始,而江苏台则是以文艺为先声。
我也有了自己的节目,《今晚最后60分》。刚开始的时候能有多生涩呢,不敢想。只记得主任天天坐在导播室,闭目监听,温和地给建议,今天好像文字多了,可以再松一点,音乐再多点。
多年后,偶尔在路上遇见退休的主任,他还会和我说起他最近在听的节目,南京上空的电波仍然尽在掌握。小老头其实是个京戏迷,我是近些年才知道中国戏曲的博大精深,对老头这一层的钦佩后知后觉。也不知道他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成了广播狂人,家里收音机好几部,能在同一时段开着不同的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所以,他怎么可能输。
93年,我们终于搬进了新楼。铁皮屋成了我的宿舍。那些夜晚,我拎着装满磁带、CD还有稿子的塑料筐,从宿舍晃去大楼直播室,夏天的风吹起了我的头发,有一回也吹走了我的稿子,临到播出,目瞪口呆,也不知道是如何慌张地撑过了那晚的节目。
▲93年5月文艺台开播直播室照片 摄影杜汝淼
98年我从铁皮屋搬走,大概又过了一两年,它们就彻底消失了。我站在新大楼的窗口看过去,办公楼的屋顶又成了屋顶,空无一物。从无到有再到无,一个轮回。好像声音,只存在于时间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