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岁月,请你珍藏

我的岁月,请你珍藏

林 璇

林璇,现主持江苏新闻广播《新闻早高峰》《新闻晚高峰》节目。获江苏广播新闻奖一等奖、江苏广播“十大名牌节目”。

2000年后,类型化电台如雨后春笋般出现,2004年,江苏旅游广播应运而生,我有幸加入了这个特别年轻的团队,除了几位前辈,其他都是刚走出校门的年轻人,二十出头,年轻有热情。旅游广播刚成立,软硬件都很一般,但是,每个年轻人都很热爱广播,都想大展拳脚,那会儿整天泡在台里,我记得吃得最多的就是西祠堂巷拐弯口哈尔滨水饺的平菇烩豆腐,还有电台出门左拐莫林饭店的水煮肉片和酸菜鱼。

三年间,我尝试过娱乐节目、婚嫁节目、美食节目,2007年,江苏全新闻调频成立,也就是现在的江苏新闻广播,我又转换了职业赛道,加入新闻广播。这实在是命运之神的一次眷顾,让我开启了一段专业的新闻人生涯。

记忆最深刻的是2008年,我跟着记者姜奇卉,一起去暗访南京下关的死龙虾市场。当时接到爆料,下关热河南路一带的小巷子里,很多店专门处理死龙虾,虾仁剥出来冷冻再卖给饭店。我们连续一周在巷子里蹲点,从清晨到黄昏,观察记录每天大概运了多少虾子进去,推算一家黑作坊的产量。两个年轻的女孩为了不引人注目,特意穿得很朴素,想办法找角度不让加工点的人发现我们。果然如爆料人所说,每天一车一车的死龙虾运往这里生产加工。天气不算热,但是巷子里苍蝇不少,四处都弥漫着臭味,蹲不住的时候心里也抱怨。但是也给自己打气要静得下心,沉得住气。观察和写作,缺一不可。在下关蹲守了一星期,我们回来打磨稿件,手上的录音也有不少,写了三篇连续报道,引起了听众的关注和政府机构的反馈,再后来,这个黑加工点被彻底清除掉,系列报道年底还获了奖,身为新闻人的自豪感油然而生,感觉人生找到了方向,触摸到了新闻人的使命担当。

记者岗位的历练,也让我变得外向了很多。从不善与人打交道到厚脸皮抓住采访对象就问,似乎只用了很短的时间。

2009年的“世界儿童日”,我去采访了一家智障孩子的帮扶中心,看看这些孩子在节日里有什么心愿,节日那天南京刚刚下了一场大雪,天寒地冻。去了之后才发现这家民间帮扶中心因为缺少资金,孩子缺衣少被,也没有取暖设备。采访结束的我心情沉重,思考了很久决定替孩子们写稿呼吁援助。听众都很有爱心,系列报道为孩子们募集了三万多元的空调、被子和棉衣。这组采访的反响也再次让我感受到新闻媒体的召唤力,也更深刻地感受到做新闻要有悲天悯人的情怀。

生活里,我不像刚进台时那样喜欢和女孩子们叽叽喳喳了,开始沉进自己的内心,感受成熟的快乐。

站在中山东路西祠堂巷巷口,看着高大茂密的梧桐以及似乎永不停歇的车流,我知道,我的青春在这里。而江苏广播大厦的这栋大楼,也一直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