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与人生
生涯导入
一天猎人带着猎狗去打猎。猎人一枪击中一只兔子的后腿,受伤的兔子开始拼命地奔跑。猎狗在猎人的指示下也飞奔去追赶兔子。
可是追着追着,兔子不见了,猎狗只好悻悻地回到猎人身边。猎人开始骂猎狗了:“你真没用,连一只受伤的兔子都追不到!”猎狗听了很不服气地回道:“我尽力而为了呀!”兔子带伤跑回洞里,它的兄弟们都围过来惊讶地问它:“那只猎狗很凶呀!你又带了伤,怎么跑得过它?”“它是尽力而为,我是全力以赴呀!它没追上我,最多挨一顿骂,而我若不全力地跑,就没命了呀!”
人本来是有很大潜能的,但是我们往往会为自己找借口:“管它呢,我们已尽力而为了。”
事实上尽力而为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是在现在这个竞争激烈、到处充满危机的年代。常常问问自己:我今天是尽力而为的猎狗,还是全力以赴的兔子?
生涯知识
1.职业是什么
谈起职业,同学们也许并不陌生。首先你们的父母亲友们每天奔波忙碌,辛勤工作,供你们读书上学,维系着家庭的生活和幸福。他们或是工人,或是农民,或是教师,或是医生,或是机关工作人员,或从事其他工作。他这些工作就是职业。
(1)职业及其功能。简单地讲,职业就是人们从事的有比较稳定的合法收入的工作。准确地说,职业是劳动者以获取经常性的收入为目的而从事的连续性的、相对稳定的、合法的社会劳动。
思考
你选择一个职业仅仅是为了谋生吗?
职业由3个基本要素组成:一是劳动;二是有固定的报酬或收入;三是要承担一定的职责并得到社会的承认。
对于个人来说,职业具有3个意义:谋生的手段;为社会做贡献的岗位;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三者密不可分,其中“谋生”是基础,“贡献”是过程,“价值”是结果。可以说,职业是社会人生活幸福的源泉。
(2)职业的特征。职业与人类的社会生活息息相关,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职业是一种具有经济性的社会劳动,具有8个基本特征。
①社会性。职业的社会性首先表现在任何一种职业都不能独立存在,而只是整个社会生产、生活体系中的一个环节;其次,每个职业的从业人员都处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从事着与其他社会成员相关联、相互服务的社会活动;再次,每一种职业都必须有一定规模的从业人员。
②稳定性。职业的稳定性,即某种职业的产生并不是基于社会的某种临时性的需要,每种职业都有较长的生命周期。
③目的性。职业的目的性,也叫有偿性或经济性。从事任何一种职业劳动都能得到现金或实物回报,人们从事某种职业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谋生。通过自己的劳动,换取相应的经济报酬,并以此作为维持、丰富生活的主要收入来源。
④规范性。职业的规范性也就是合法性。它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职业必须符合社会主流道德观;二是职业必须符合国家规定。
思考
乞讨、倒卖车票、商品传销、个人家务劳动等是职业吗?为什么?
⑤专业性。职业的专业性,是指不同的职业在劳动内容、劳动方式、劳动手段等方面所具有的专业特点。例如,汽车修理工要有汽车构造等方面的知识,并具备对汽车故障的分析诊断与维修能力。
⑥多样性。职业的多样性,是指职业存在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外交等一切领域,在每个领域中又有不同的种类,比如在文化领域中有演员、作家、编辑等,在教育领域有教师、工勤人员等。
⑦技术性。职业的技术性,是指不同的职业都有具体的知识、技能和技巧要求。技术性是一切职业的共有特性。在现代社会里要从事某种职业,必须经过一定时间的知识和技能培训。
思考
你的父母从事何种职业?这些职业有什么技术要求?
⑧时代性。职业的时代性,是指职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新的职业会不断产生,某些职业会消失,原有的职业也会获得新的时代内容。
2.现代职业的多样性与发展趋势
职业的大千世界可谓五彩缤纷,当今世界有多少种职业呢?这是一个很难给出确切回答的问题。
(1)职业的种类。世界各国由于经济发展、社会生产力水平不一,职业种类也不相同。从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的统计资料看,职业已有2万多种。我国的职业种类虽然远不及发达国家,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受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影响,我国的职业种类也在不断增加。2022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以下简称《大典》),新版《大典》包括大类8个、中类79个、小类449个、细类(职业)1639个。与2015年版《大典》相比,增加了法律事务及辅助人员等4个中类,数字技术工程技术人员等15个小类,碳汇计量评估师等155个职业(含2015年版《大典》颁布后发布的新职业)。
《大典》所分的八大类职业为: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专业技术人员;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社会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人员;农、林、牧、渔业生产及辅助人员;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军队人员;不便分类的其他从业人员。
职业的种类与一个国家的经济、科学、社会发展密不可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新的职业不断产生。比如房地产业、保险业、咨询服务业、金融投资业等都是在改革开放以后产生和发展起来的,随之也就产生了一批如房地产和证券经纪人、评估师、理赔师、证券分析师、商务策划师、保险代理、专利代理、信息咨询师、职业指导师等职业。近几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每年都要公布一批新增职业。当然,有些职业也在随着社会的发展而逐渐消失,比如猎手、杂耍艺人、报幕员等。
当然,社会分工不是决定职业存在与否的唯一因素,某些职业的发展还与一定的社会制度、政府的政策等有关。不同的国家还有反映不同民族特点的职业,像西方国家的牧师、日本的相扑运动员、我国的针灸师和武术师等,都是颇具国家特色的职业。
(2)职业的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的推进,第一产业的从业人员将加快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与第三产业有关的职业将得到继续发展,新的职业将不断产生,一些旧的职业会逐渐被淘汰。第三产业的发展规模,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发达国家第三产业的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在60%~70%,中等发达国家的比例也在50%以上,而我国目前刚刚超过40%。随着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第三产业将有较大发展空间,提供的职业岗位会越来越多,很多新兴职业也将在这一领域出现。
3.职业是实现人生发展的载体
在一生中,我们需要扮演6种主要角色:孩子、学习者、休闲者、公民、工作者、持家者。不同时期不同角色的组合就构成了我们独特的职业生涯形态,个人也是通过扮演这些角色来寻求人生需求的满足,实现人生价值的。
20世纪80年代初,职业生涯辅导大师舒伯为了综合阐述职业生涯发展阶段与人生角色彼此间的交互影响,创造性地描绘出生涯彩虹图(见图1-1),形象地展现了人生发展的时空关系。

图1-1 生涯彩虹图
在生涯彩虹图中,最外层代表横跨一生的生活广度,又称为生涯发展的大周期,分为成长阶段、探索阶段、建立阶段、维持阶段和退出阶段。里面的各层代表纵贯上下的生活空间,由一组角色所组成:子女、学生、休闲者、公民、工作者和持家者。各种角色之间是相互作用的,一个角色的成功,将会为其他角色的扮演提供良好的基础。但是,如果在一个角色上投入过多的精力,而没有很好地平衡协调各角色之间的关系,就会导致其他角色扮演的失败。比如,现实生活中,常会看到有的人过分投入工作而忽视家庭,从而导致家庭不和谐,进而对其个人的人生满意度带来负面影响。因此,成功的人生应该包括4个方面:身体健康、家庭和谐、子女自立成才和事业有成。鉴于此,成功的职业生涯规划不仅要考虑如何扮演好工作者角色,还要考虑如何扮演好人生其他角色。只有将各个角色在空间和时间上很好地组合起来,才能满足我们的人生需求,实现我们的人生价值。
在生涯彩虹图中,每一个阶段对每一个角色的投入程度可用涂黑的阴影来表示,黑色越多表示对该角色的投入越多,空白越多表示对该角色的投入越少。生涯彩虹图对我们在各人生发展阶段如何规划各种角色,进而过上有价值、有意义的人生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职业生涯贯穿我们的一生的大部分时间。每个人在实现职业生涯宏伟目标的过程中,都会经历不同的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职业需求和人生追求。不同阶段的任务,组成一个人向职业生涯顶峰攀登的崎岖之路,同时也将决定职业生涯未来的去向。
在现代社会中,工作是绝大多数人用来获得经济的、社会的和心理的回报,从而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需求的主要手段。现时,扮演好工作者角色,在职业生涯发展中有所成就,也能很好地支持其他人生角色的扮演。可以说,职业生涯是人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载体,而人生全面发展是成功的职业生涯的最终目的。
4.职业发展与人生需求满足
相信每个人都希望在自己的人生中满足较高层次的需求,最终能够实现自我价值。但高层次需求并不是随心所欲就能满足的。满足人生较高层次的需求与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程度是密切相关的。人生需求与职业生涯发展的关系,如图1-2所示。

图1-2 人生需求与职业生涯发展的关系
从图1-2可以看出,职位选择阶段是一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第一步。在此阶段,个人依其职业价值观、兴趣、性格、能力素质对所能从事的职位进行匹配性选择,工作还只是个人谋生、满足其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的一种手段。随着个人知识的丰富、能力的提高以及个人与职位的匹配性和适应性的提高,个人的职业生涯也就进入了第二阶段——职业阶段。在此阶段,工作成为发挥个人才干、满足其情感与归属的需求、尊重需求、认知需求及审美需求的一种手段。当个人的职业生涯进入事业阶段后,个人不再把工作当作一种生存的手段,而是实现其人生价值的手段。在此阶段,虽然工作负担重、责任大,但个人总是以工作为乐,在工作中总有用不完的激情。个人通过工作满足其自我实现需求及自我超越需求。
需要强调的是,较高级的人生需求,如情感与归属的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是无限的,必须通过满足社会公众的需求才能实现。而所有这些需求都要通过职业生涯活动来丰富。通过从事一份职业,我们能获得生命赖以存活的食物、水等物质;通过从事一份职业,我们能够拥有一个安全舒适的住处以休息放松;通过从事一份职业,我们能获得人们的认可、尊敬、友爱,享受美好生活;通过从事一份职业,我们能够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自我价值,体验到收获幸福的成就感。
然而,有一份工作就能保证满足我们所有这些需求吗?高级的人生需求能否满足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我们的职业生涯发展状况,很难想象一个抱着“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态浑浑噩噩度日的人能充分体会到上述高级需求,感受到人生成功的快乐。谁都希望能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有所建树,特别是大学生,更是对未来事业之途充满期望,并愿意为成功付出辛勤努力。但是要想成功,仅有主观努力是不够的,关键在于是否选择了正确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
一个人的职业生涯是生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选择了一份职业,就是选择了一种社会角色,进而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每个人都应该是自己人生事业的规划者和耕耘者,规划自我发展的蓝图,能为实现自我价值创造机会,并扬长避短,最终迈向成功。
人生就好像爬山一样,你唯有怀抱勇攀高峰的雄心壮志,才有可能登上事业的顶峰。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是职业生涯发展的基石。“你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拓宽它的广度;你不能左右天气,但你可以改变心情;你不能改变容貌,但你可以展现笑容;你不能控制他人,但你可以掌握自己;你不能预知明天,但你可以利用今天;你不能样样胜利,但你可以事事尽力!”这就是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的生动写照。
5.人生目标定位
真正的成功是多元化的。成功可能是创造了财富或新的技术,可能是为他人带来了快乐,可能是在工作岗位上得到了别人的信任,也可能是找到了回归自我、与世无争的生活方式。每个人的成功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凌志军在其《成长》一书中得出的重要结论是:“成功就是成为最好的你自己。”也就是说,成功不是要和别人相比,而是要了解自己,发掘自己的目标和兴趣,努力不懈地追求进步,让自己的每一个今天都比昨天更好。
获得职业成功必备的基本要素是目标、信心和行动。一个人既要确定人生的总目标,又要确定达到总目标前的阶段性具体目标。人生的意义在于对于目标的追求与实现,人生就是一个不断打破现状、追求超越自我的过程。一个人的职业生涯尤其如此,必须瞄准顶峰的目标,步步攀登,才能成功。职业成功离不开信心,要想做一个成功者,首先一定要有坚定的信念和意志,明白人生掌握在自己手中的道理,这是成功的先决条件。行动是获取职业成功的关键,如果不付诸实践,信心和目标最终只会成为空谈。
由此可见,一个人要想获得职业成功,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积极主动,坚持不懈,保持旺盛的激情,并始终充满信心和热情,锲而不舍、脚踏实地去争取,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二是适应环境和形势,不断创新。社会大环境不是一两个人能改变的,作为个体要适应这种外在的环境形势,并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想法和活动,适应环境的要求与变化以达到成功。三是善于把握机遇,在职业生涯中,把握住了机会,成功往往就在一瞬间。四是有超前的战略眼光,要有远见、有见地,许多时候如果能比别人早行动一点,就占了主动。五是要利用好时间,提高效率,做好时间管理。
在历史的长河中,社会在不断进步,职业也在不断地发展。社会的发展直接推动着职业的发展,职业的发展也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作用,同时对人们的择业观念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哈佛大学做过一个非常著名的关于目标定位对人生所产生的影响的跟踪调查,调查对象是一群智力、学历、环境等条件都相当的年轻人。调查显示:27%的人没有目标定位,60%的人目标定位模糊,10%的人有清晰而短期的目标,3%的人有清晰且长期的人生定位。
经过25年的跟踪调查发现,他们的生活状况与其目标定位有极大的关系,定位决定了他们日后的发展,目标定位对人生道路有巨大的导向作用。那3%的人,25年来都朝着一个方向不懈努力,坚守目标。25年后,他们几乎都成了社会各界的顶尖成功人士,许多人成为行业领袖和社会精英。
那10%有清晰短期目标的人,大都处于社会的中上层。他们的短期目标不断被实现,生活状况稳步上升,他们成为各行各业出类拔萃的人物,如工程师、企业家、大学教授等。
那60%的目标模糊者,几乎都处于社会的中下层,安于现状,没什么特别的作为。
其余占27%的无定位者,都处于社会的最底层,常感到没有出路,靠领社会救济金过日子,常常失业,抱怨社会,抱怨他人,抱怨人生,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干什么,更不知道如何努力,因为他们一直就不知道路在何方。
为什么如此多的人没有明确的人生定位呢?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习惯性思维禁锢着人们。
第二,不知道如何定位。
第三,不懂得“根据资源匹配定位人生”的道理。
第四,害怕因实现不了目标而失面子。
生活中有许多人一直在抱怨没有出路,其实是因为他们没有人生目标。没有目标定位,人生就像被蒙上了眼睛的驴子,只会围着磨盘在原地打转,永远平庸,永远走不出周围那狭小的天地。有无出路的本质差别不在于天赋,不在于机遇,而在于是否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定位。有了定位,就知道自己的出路在哪里。如果没有定位,我们每天清晨起来将茫然四顾;如果没有目标,我们的终日忙碌将毫无意义。
可见,规划对人生有巨大的导向性作用。成功,在一开始仅仅是一种选择,你选择什么样的规划,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在一个人有限的生命中,职业生涯往往占有绝对重要的位置。据调查统计,大部分人平均职业生涯时间占可利用社会活动时间的71%~92%。职业生涯伴随了我们大半生,拥有成功的职业生涯才可能实现完美的人生。
知识链接
国家人社部最新发布的这18个新职业,有你感兴趣的吗?
近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将向社会公示新职业相关信息,其中机器人工程技术人员等18个新职业信息作为第一批向社会进行公示,广泛征求意见。此次公示的新职业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在数字经济发展中催生的数字职业。数字经济是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新的经济形态,具有发展速度快、辐射范围广、影响程度深等特点。数字经济正在推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产生深刻变革。《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指出,要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对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做出了系统部署。此次《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修订,对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背景下的职业分类进行了专题研究,拟对其中数字特征明显的职业予以标注。此次公示的“机器人工程技术人员”“增材制造工程技术人员”“数据安全工程技术人员”“数字化解决方案设计师”“数据库运行管理员”“信息系统适配验证师”“数字孪生应用技术员”“商务数据分析师”“农业数字化技术员”等职业,均是参照《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2021)》,以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2个基本视角,围绕数字语言表达、数字信息传输、数字内容生产3个维度,以及工具、环境、目标、内容、过程、产出等6项指标进行界定的。对数字职业进行标注,是我国职业分类工作的重要创新,对推动数字经济、数字技术的发展以及提升全民数字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是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发展目标要求下涌现的绿色职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实现经济社会更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必要路径,正在悄然改变能源与经济结构,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碳汇计量评估师”“综合能源服务员”等新职业应运而生。占据主体能源地位的煤炭资源,其清洁化、大型化、规模化、集约化利用和由单一燃料属性向燃料、原料方向转变的产业发展新趋势,使“煤提质工”这一新职业从传统产业中诞生。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优化农业产业结构,通过数字技术的引入,不断提升农业数字经济渗透率、实现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催生了“农业数字化技术员”这一绿色农业领域的新职业。
三是在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和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中孕育的新职业。随着基层从事退役军人政策咨询、信访接待、权益保障、安置服务、就业创业扶持等事务的人员增多,传递党和政府的关心关爱、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的重要力量——“退役军人事务员”这一新职业得以被提出。随着《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出台实施和“双减”等政策的推行,从事家庭教育和研学旅行指导人员的职业属性、职业工作任务界定等变得很有必要。基于此,专家和有关部门提出了“家庭教育指导师”“研学旅行指导师”2个新职业。为满足广大旅游消费者个性需求,民宿行业蓬勃发展,短短几年数量便实现由“0”到“百万”级规模跨越的“民宿管家”得以设立为职业。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如火如荼开展和城市轨道交通设施的不断投入运营,使得对城市轨道交通行业从业人才的需求量已达数十万人,事关广大城市居民出行安全的“城市轨道交通检修工”这一职业的确立,将为服务人民美好生活、促进共同富裕提供坚实保障。
职业分类作为制定职业标准的依据,是开展职业教育培训和人才评价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此次,这些新职业信息的公示发布,对于增强从业人员的社会认同度、促进就业创业、引领职业教育培训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下一步,新职业信息经公示征求意见、修改完善后,将被正式纳入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将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制定新职业标准,同时面向社会广泛征集新职业标准或评价规范,指导培训机构依据国家职业标准开展培训。同时,积极稳妥地推行社会化评价,由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备案的用人单位和社会组织开展评价活动。对评价认定为合格的人员,由评价机构按照有关规定颁发证书。获证人员信息被纳入人才统计范围,获证人员按政策规定享受职业培训补贴、职业技能鉴定补贴等。
生涯实践
你曾想做哪一行的工作?________________
你喜欢这一行人的生活方式吗?
这是一种________________的生活方式。
你现在想做哪一行的工作?________________
你喜欢这一行人的生活方式吗?
这是一种________________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