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专业与职业
生涯导入
吴快乐在学校学的是物流管理专业,而田小花学的是社会工作专业。在没有进入大学以前,吴快乐和田小花对所谓的专业的认识都比较“懵懂”,报专业的时候最主要的决定因素还是这个专业的就业情况。吴快乐的父母曾经在一个物流公司打工,看见公司里的那些大学生工资收入不错,工作环境又好,便让他也学了物流管理。田小花则因为妈妈是一个公益慈善机构的负责人,认为社会工作人才在我国需求很大,也比较好升学,所以便学了社会工作。但是这些专业与自己未来的职业之间有着什么样的内在联系,他们却并不清楚。
生涯知识
1.什么是专业
专业泛指专门学业或专门职业,就学业来说,专业是指教育机构培养专门人才的门类。大学设置专业是大学培养人才的重要特征。
关于专业设置有3点需要说明:
(1)专业设置有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一个大学生只有完成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学习任务,才是一个符合该专业培养规格的合格毕业生。
(2)专业设置兼顾了职业群的要求。大学本科的专业设置是以学科为主进行划分的。学科有其自身的科学体系和内涵,与职业有联系,但不紧密。高等职业学校和高等专科学校专业目录中的532种专业,兼顾了职业群的要求,建立了专业与职业(职业群)较紧密的联系。大学生除完成专业学习外,还可以跨专业选修课程,以满足自己职业规划的需要。
(3)专业受社会需求发展变化制约。那种“上了大学就有一个好职业”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思考
某校举办职业规划大赛,一个英语专业的大二男生不以为然:“我学英语,以后出来做翻译,有什么好规划的。”别人问他:“你了解翻译这个职业吗?毕业后想做笔译还是口译?”他回答得很干脆:“只要把专业学好了,还怕出来找不到翻译工作吗?”
(1)这个男生说得有没有道理?
(2)学什么专业就从事什么职业,真的是这样的吗?专业和职业的关系是怎样的?
(3)如果不喜欢所学的专业,应该怎样去规划职业路线?
2.专业与职业的关系
专业是学业门类,职业是工作门类,专业与职业之间有4种关系,如图4-1所示。

图4-1 专业与职业的关系
(1)专业包容职业。
在这种情况下,个人的职业发展一直在所学专业的领域内,选择的职业与学习的专业相吻合,能够做到学以致用。
(2)专业为核心,职业包容专业。
个人的职业发展以所学专业为核心,向外扩展。这种情况下,选择的职业与学习的专业虽然方向一致,但职业发展超出所学专业领域,需要根据自己的职业规划,在学好专业的基础上通过选修、自学提高自己在相应的职业方面的素质。
(3)专业与职业相互交叉,以专业为基础发展职业。
个人的职业发展在所学专业基础上有重点地沿某一方向拓展。所学专业在个人职业发展中仍有重要意义,个人需要在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下,在学好本专业的基础上,同时辅修或自学自己规划要从事职业相关的其他专业课程。
(4)专业与职业分离。
个人规划要从事的职业与所学专业基本无关,所学专业的某些方面在个人职业发展中有一定的重要性,但方向并不一致,这时应尽早调整专业,若为时已晚,则应辅修其他专业。
3.基于专业的职业信息分析
从你所学的专业出发,分析本专业所对应的职业群的相关职业信息,了解并把握你的专业与未来职业的关系。
对高校的专业而言,每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基础就是对专业与职业的关联性分析,翻开你所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我们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了解所学专业对应的职业信息。
(1)与本专业对应职业群有关的职业资格。
例如,财经类专业的学生不但应了解与会计有关的职业资格,还应了解统计、金融、保险、证券、仓储等职业资格,甚至营销、秘书等职业资格。仅就会计而言,应知道至少有4类证书与职业生涯有关:一是会计上岗证和会计电算化证,这是具有从业资格的基本条件;二是注册会计师证、资产评估师证等,这是今后具有执业资格的证明;三是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证书,如助理会计师、会计师、高级会计师,这是专业水平的体现;四是跨职业的能力水平证书,如外语、计算机、普通话方面的证书和汽车驾驶证等,或者是与取得第二、第三类证书有关的证书,以及与提高求职成功率有关的证书。对于这些证书,你不但要分清种类和功能,更要知道取得这些证书应具备的学识、技术和能力,即资格标准。这是你结合自己的专业方向进行职业生涯设计的基础。
(2)科技进步对本专业对应的职业群及相关职业群的影响,以及这些职业群的演变趋势。
在分析中你必须明确,现行的职业资格标准是职业岗位的现实需要,职业会随科技进步而演变,职业资格标准也会不断调整。因此,你不但要努力学习,为今后做好铺垫,还要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学习的观念。
(3)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机会与前景。
例如物流专业,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使中国逐步拥抱全球市场,跨国快递巨头们在中国的人才需求也随之剧增。联邦快递在中国的员工队伍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而在其他行业的需求上,最缺乏的物流专业人才是中高级物流策划管理与营销方面的人才,最好是既懂得营销管理又懂得策划,还懂得如何运用现代技术去改善、提升原有操作模式的人才。显然,刚毕业的大学生在工作经验上难以适应这些岗位。但经验总是要积累才有的,你完全可以通过在操作岗位以及低级别管理岗位上的锻炼来获得这一能力。
知识链接
从4个维度看企业对专业性的要求
问:企业负责人或人力资源管理者在招聘中,是怎样看待求职者的专业教育背景的?
请您说说不同职业对于专业性的要求,比如什么行业、什么企业、什么岗位,对专业的要求非常高,什么情况下,要求会放低甚至没有专业要求。
答:对求职者专业教育背景的要求,主要跟行业特点、企业发展阶段、企业文化和职位特点有关。
首先,看行业特点。IT等技术密集型行业、金融业等资本密集型行业、咨询业等知识密集型行业,一般要求求职者具备很强的专业教育背景;而制造业、日用品等快速消费品行业和家电等耐用消费品行业,具备劳动密集的特点,这样的行业,除了技术岗位之外,一般的职位对于专业的要求会稍微放低一些。
其次,看企业发展阶段。对于初创和处于快速成长期的企业来说,企业规模小,人员少,职位之间职责界限比较模糊,更需要具备跨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更看重人才的开拓精神、工作热情和学习能力,相比较而言会降低对专业教育背景的要求。企业发展到了稳定期,企业规范化管理越来越重要,管理的规范、流程的清晰意味着职责界定的清晰、职位的专业化程度加强,这时候企业需要更多的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对专业人才的专业教育背景的要求也大为提高。
再次,看企业文化。我们可以把企业文化初步分成3种。第一种是权威型,这样的企业令行禁止,要求员工恪尽职守、尊重权威、遵守规则,一般会对员工制订较严格和详细的职位要求和工作标准。这样的企业一般要求很强的专业教育背景和很强的责任心。第二种是创新型,这样的企业重视各种形式的创新,希望员工打破旧有观念和规则,提出创新的产品设计、管理办法、企业策略等。这样的企业甚至鼓励员工换岗,获得不同角度的体验。这样的企业虽然也需要一定的专业教育背景,但是更重视员工的创新能力。第三种是和谐型,这样的企业重视员工关系、关注员工发展、重视建立和谐融洽的工作氛围,要求员工之间互相尊重,更重视团队合作和团队业绩。这样的企业对专业教育背景的要求要稍低一些,更强调团队互补和团队合作精神。
最后,看职位特点。我们可以把一般企业中典型的职位分成6种。第一种是专业型职位,比如会计师、律师、工程师、各职能领域的专业人士,这种职位的特点是需要专业资格、专业证书或者很强的专业教育背景。第二种是研究型职位,比如研发、金融分析、市场调查等各行业各职能部门的分析类型的职位,这种职位的特点是除了要求很强的专业教育背景以外,还要求很强的思维分析能力,学历高的占有优势。第三种是管理型职位,比如企业各层级各部门的经理职位,这种职位要求具备专业领域的工作经验,以及较强的管理能力,其中,对专业领域的工作经验的要求重于专业教育背景。第四种是顾问型职位,比如各类针对企业管理、个人发展的咨询顾问,这种职位的特点是要求具备较强的专业教育背景、专业领域资深的工作经验和很强的思维能力,如果缺乏一定的专业教育背景,工作经验和系统培训也能补充不足。第五种是行政型职位,比如行政管理、助理、秘书等,这种职位对专业教育背景要求较低,但是要求细心、责任心和严谨的工作态度。第六种是说服型职位,比如销售人员,这种职位一般对于专业教育背景要求不高,但是要求有很强的成功欲望、毅力和很好的沟通能力。
(资料来源:《职业》杂志,有修改)
生涯实践
佳明从小非常喜欢玩机器人,但是本科时因为几分之差,被调剂到了天文专业。佳明非常郁闷,因为他觉得天上的东西看得见摸不着,老师和同学们每天都在讨论一些在他看来不实在的东西。而且天文系的就业前景也不是很好,佳明对自己的未来感到担忧,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如果你是佳明,你会怎么做?请帮助他想一些办法解决现在的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