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职业世界
生涯导入
说说你的家族职业
【活动目标】
了解你的家族成员从事什么样的工作。虽然他们所从事的不一定就是你向往的职业,但了解这些职业的特性、工作中的喜怒哀乐、家族成员对你的期望,你就可以对职业有初步的认识。
【活动流程】
了解职业,不妨从自己最熟悉的人开始。首先,请你将家族中的亲属及他们的职业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爸爸:________。妈妈: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现场讨论】
1.讲一讲你的(一个)家庭成员的职业故事。
2.分组把大家家族成员的职业都“贡献”出来,进行分类(分类标准各小组自定)。
3.谈谈你最想从事你的家族或者同学家族中的哪个人的职业,为什么?
【总结评估】
如果你想进一步了解自己或同学家族成员的职业,可以向他们求助。通过绘出自己的家庭职业树,了解家庭主要成员的职业目标,并结合自身的价值观、兴趣和职业倾向确定自身的职业发展目标。
生涯知识
1.职业概念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将职业解释为“个人在社会中所从事的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从社会学的角度界定职业的概念,日本社会学家尾高邦雄认为,职业是某种社会分工或社会角色的实现,因此职业包括工作、工作的场所和地位。美国学者泰勒认为,职业是一套成为模式的与特殊工作经验有关的人群关系,这种成为模式的工作关系的结合,能促进职业结构的发展和职业意识的形成。我国学者姚裕群认为,职业指的是人们从事的相对稳定的有收入的专门类别的工作。这些界定强调了职业满足个人物质需求、维持个体生命与生活的功能,突出了活动与报酬的交互性。
从经济学的角度界定职业的概念,美国社会学家塞尔兹认为,职业是一个人为了不断取得个人收入而连续从事的具有市场价值的特殊活动。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学家杜威认为,职业是人们从中可以得到利益的一种“生活活动”。日本劳动问题专家保谷六郎拓展了职业的内涵,认为职业是有劳动能力的人为了生活所得而发挥个人的能力,为社会做贡献的连续活动。法国一个权威字典将职业定义为:为了生活而从事的经常性活动。
综上所述,职业的合理界定应包括从事职业的主体、职业的社会功能、职业的时限以及职业的性质等要素。由此可以定义,职业是指具备劳动能力的个体,运用自身的知识、技能与态度,从事社会生产服务,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并获取合理的个人报酬,以满足自身的物质与精神需求的持续性活动。
职业须同时具备下列特征:
(1)目的性,即从事职业以获得现金或实物等报酬为目的。
(2)社会性,即职业是从业人员在特定社会生活环境中所从事的一种与其他社会成员相互关联、相互服务的社会活动。
(3)稳定性,即职业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形成,并具有较长生命周期。
(4)规范性,即职业必须符合国家法律和社会道德规范。
(5)群体性,即职业必须具有一定的从业人数。
2.职业分类
在我国有这样一句俗语:“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那么,在我国社会中,是否真的有三百六十行呢?对这问题要给出正确回答,需要我们了解一下职业分类系统。正确了解社会职业分类系统,也有利于我们提高探索工作时的效率。职业分类是指以工作性质的同一性为基本原则,对社会职业进行的系统划分与归类。所谓工作性质,即一种职业区别于另一职业的根本属性,一般通过职业活动的对象、从业方式等的不同予以体现。
(1)工作世界地图。
工作世界地图(World-of-Work)(见图4-2)是全世界范围内应用最广泛的职业分类系统。它是由美国大学考试中心(American College Test,ACT)于1985年开发出来的。ACT基于数据—观念(Data-Ideas)和人群—事物(People-Things)两个维度和四个向度制作了此图。

图4-2 工作世界地图
工作世界地图区分出4个主要分类象限,工作世界地图还将分类系统与霍兰德的职业兴趣理论有机联系起来,这样ACT将职业分为6类职业、12个职业群、23个职业簇。
数据是指对文字、数字、符号等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归档等,使之有助于进一步分析和统整;观念是指想法的启发、观念的传播、思考的运作、创意的发挥、真理的探究等认知历程;人群是指和其他人进行接触与沟通,包括了解、服务、协助或教导,以及说服、组织、管理或督导等;事物是指处理物品、材料、机械、工具、设备和产品等与人或观念无关的实物。
社会服务类工作要求从业者具备社会型的职业兴趣与能力;管理和销售类要求从业者具备影响型的职业兴趣与能力;企业经营类工作要求从业者具备常规型的职业兴趣与能力;技术类工作要求从业者具备现实型职业兴趣与能力;科学技术类工作要求从业者具备研究型职业兴趣与能力;艺术类工作要求从业者具备艺术型职业兴趣与能力。
另外,从地图中我们还得知:与人有关的工作在西,越往西走,越要求与人进行交往;越向东走,人性渐弱,物性递增,于是与物有关的工作居东;偏向智慧创意的工作位于南,要求喜欢思考、好分析;朝北移,创意要求渐弱,强调治理,于是管事理财的工作居北。如此,人群、事物为经,数据、观念成纬。
(2)工作世界十分法。
依据工作的不同性质,还可以将工作世界分成10个类别:①实务工作,需要操作机器、工具及其他设备。例如电子技术员、汽车修理工、打字员、机械技工等。②自然界工作,料理牲畜和植物。例如园艺工人、兽医、农艺师等。③社会服务工作,帮助别人解决困难。例如社会工作者、护士、临床医生等。④文教工作,涉及文字,需要多读多写。例如教师、记者、图书馆工作人员等。⑤计算及数字工作,处理数字及从事计算工作。例如统计员、会计员等。⑥科学工作,需要认识事物的因由和形态。例如实验室技术员、化验师、药剂师等。⑦艺术工作,进行艺术性、创造性工作。例如设计师、摄影师、音乐家、画家、作家等。⑧一般服务工作,向社会提供服务。例如空姐、导游员、服务员、售票员等。⑨户外工作,这些工作大部分在户外进行。例如交通警察、土地测量员、勘探人员等。⑩说服、影响工作,广结人缘及说服别人。例如推销员、律师、公关人员等。
(3)《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
1982年,国家统计局、国家标准总局、国务院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布了《职业分类标准》,将全国范围的职业划分为大类、中类、小类3层,即大类8个、中类64个、小类301个。1986年,我国首次颁布了《职业分类与代码》。1992年原劳动部编制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种分类目录》。到了1999年,在广泛借鉴国际经验和深入分析我国社会职业构成的基础上,国家职业分类大典和职业资格工作委员会编制完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对我国当前的职业状况做了科学、客观、全面的分析与总结。200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05增补本)》发布,其又于2007、2015、2022年进行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22年版)》中,共收录了77个新职业,将我国职业归为8个大类,79个中类,449个小类,1639个细类(职业)。8个大类分别是:
第一大类: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
第二大类:专业技术人员。
第三大类: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
第四大类:社会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人员。
第五大类:农、林、牧、渔业生产及辅助人员。
第六大类: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
第七大类:军队人员。
第八大类:不便分类的其他从业人员。
需要说明的是,职业类别并不是非此即彼的,有些工作的性质可能涉及多个类别。例如记者的工作,由于要多读多写,因此算是文教工作,但是记者又要经常外出采访新闻,所以又具有户外工作类的性质。
3.职业核心信息分析
(1)职业信息的五要素。
所有的职业规划教材都提出职业规划的基本原则是:了解你自己,了解职业,在自我和职业之间进行匹配。但职业不是人,它不会说话,没有喜怒哀乐,从来都是人主动选择职业而不是职业主动选择人。因而,即使了解了自己的性格,还要学会怎样去分析职业的“性格”是不是和自己“合得来”。
①这个工作好不好。
职业吸引力分为“三虚”“二实”。
“三虚”:在构成职业吸引力的五大要素中,“社会声誉”“未来需求”和“发展空间”乃是“虚无缥缈”的。这里所说的“虚无缥缈”包含以下含义:第一,它们是不可明确衡量的;第二,不同的人对它们有不同的评价;第三,未来具有不确定性;第四,有些要素并不是单纯由职业的性质决定的。
比如说家长都喜欢子女当公务员,但是有些年轻人觉得在政府机关当“小公务员”是“混日子”,“发展空间”则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取决于职业本身,而取决于个人的努力和机遇等。
“二实”:“工作环境”和“薪水报酬”是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只要通过网络资料、熟人朋友的经验等就能知其大概。可能大家最关心的是“薪水报酬”,而这个又属于大多数公司的“机密”。了解薪水有几个方法:第一是了解行业平均利润率,平均利润率高的行业平均薪水通常也会比较高,平均利润率低的行业的“性价比”通常不会很乐观;第二是职业的薪酬构成特点,如基本工资、分红、年终奖金、保障福利分别占总报酬的比例及计算方法,加薪的幅度和频率等;第三是岗位在公司中的重要程度,通常核心部门、业务部门要大于辅助部门。企业的招聘信息上通常会写“提供业内具有竞争力的报酬”,换言之,虽然每家公司提供的薪水报酬不尽相同,但同一行业内的差异不会太大。
②打心眼里喜欢这份工作。
职业兴趣和现在的工作不相符是导致职业生涯不快乐的首要原因。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如果对所从事的职业有兴趣,能发挥他全部工作才能的80%—90%,并且长时间保持高效率不感到疲劳;而对工作没兴趣的人,只能发挥全部才能的20%—30%,也容易感到精疲力竭。
职业可能离同学们还很遥远,换成“专业兴趣”这一熟悉的概念就容易理解了。如果你喜欢所学的专业,它对应的职业应该也是适合的,如果不喜欢所学的专业,那就得好好想一想,将来的路该走向何方?
“职业吸引力”所列举的都是职业外表的光环,但对职业满意度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它的内核:兴趣领域、工作内容、性格/心理、劳动强度/身体活动、职业稳定性。
③我符合要求吗?
入职要求可以分为三个方面:教育与学历要求、性格及心理特征要求、技能特长要求。这三方面同时达到,就是符合一个职位的要求了。
4.职业的发展与变迁
生产力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社会分工更加细致,人们的生活品质也有了相应的提高。以往人们使用寻呼机、电报等通信工具仅仅是为了传递信息,拍照是为了留念,需求相对单一,目的也很明确。而现在,人们使用手机不仅仅为了互通资讯,手机自带的拍照、摄像、上网、游戏等功能可以满足人们更多的需求,实现多元化的消费。如今很多新兴的职业,比如咖啡师、宠物驯导师,就是为了满足人们对生活品质提高的需求而产生的。当然,今天的新职业也许过不了多久也会成为被淘汰的旧职业,过去曾经消失的职业也可能在人们的需求中重新出现,一切职业的变迁都是由人们的需求决定的。
国家职业分类为数据的统计和学术研究提供了共同的平台。社会的变化性特征,决定了社会职业结构的动态性,不同职业的供给量不断变化,而且新职业在不断产生,落后职业则逐渐被淘汰。新职业,是指社会经济发展中已经存在一定规模的从业人员,具有相对独立成熟的职业技能且《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中未收录的职业。自2004年8月原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建立新职业发布制度以来,经过充分而严谨的论证,深入而细致的筛选,市场经济公正无私的检验,已有近百个新职业浮出水面。新职业的确立,深刻地反映了我国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方向;新职业发布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对于促进就业和发展职业教育,具有不可置疑的牵引或者说导向作用。
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有关人士曾经表示,这些新职业的开发和评定,并不仅以是否是热门职业和从业人数多少为标准,更重要的是考虑了这个职业是否具备了较高的技能性,是否具有向大众推广的可行性,以及这个职业将产生的社会影响和价值。这些新职业主要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全新职业,就是随社会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而形成的新的社会群体性工作;二是更新职业,是指原有职业内涵因技术更新产生较大变化,从业方式与原有职业相比已发生质的变化。
毋庸置疑,新职业的诞生和成长,不仅记录了职场发展的轨迹和程度,而且在更宏观的背景下折射出时代风云和社会变迁。
(1)新活法五花八门,滋生新行当。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老百姓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人们不再仅仅关注吃饱穿暖,而是对生活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对生活服务的需求也日益增多。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大批提供相关服务的从业人员自然而然形成一个个稳定的群体,新兴职业应运而生。
新职业与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息息相关。第四批公布的11种新职业中有个现象尤其引人注目——11种职业里面有7种职业涉及健康领域:健康管理师、公共营养师、医疗救护员、紧急救助员、芳香保健师、宠物医师、水产品质量检验员等。从这些新职业中,人们能清楚地感觉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二字的分量正逐步加重。第五批新职业,如室内环境治理员、水域环境养护保洁员、花艺环境设计师、礼仪主持人等职业,也都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相关。
职业称呼的改变,反映了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今,“理发员”变成了“美发师”,“炊事员”改叫“烹调师”“营养配餐师”,“保姆”改称“家庭服务员”,等等。从“炊事员”到“烹调师”再到“营养配餐师”,其间的变化最明显。“炊事员”的时代,人们满足于一个饱字;而如今,在“烹调师”“营养配餐师”等新称呼流行的时代,人们追求的则是好,既要吃得好还要讲究营养搭配。职业内涵的变化反映了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每多一种要求,就多一种供给;每多一种新职业,社会就可为我们多提供一项新服务。事实上,新生活滋生了新职业,新职业也在悄悄改变我们的生活。
(2)新职业浓墨重彩表现时代特征。
分析最近两年诞生的新职业,不难发现,新职业带着鲜明的市场经济的色彩。在经济高速增长,产业结构产生重大变化的时候,目前已经发布的新职业,明确地体现出了职业结构发生的变化,“夕阳”职业逐步消失,“朝阳”职业纷至沓来。发布的新职业带有三大明显的特征:
①专业知识与操作技能相辅相成,“灰领”职业异军突起。
这些新职业,主要集中在知识技能型人才和现代制造业“灰领”的领域内。例如,动画绘制员、汽车模型工、包装设计师、数字视频策划制作师等,都是现代制造业新兴的“灰领”行业。这些新兴职业之所以走俏,与我国将重点开发制造业、IT产业、现代服务业的政策密切相关。绝大多数新职业都要求从业人员动脑与动手能力的统一。
②科技创新与时尚创意紧密结合。迅速发展的高科技产业、创意产业已经成为催生新职业的主要领域。
例如,集成电路版图设计师、印前制作员、数字视频合成师、集成电路测试员、网络课件设计师、霓虹灯制作员、计算机乐谱制作师等新职业无不与高新技术相关。如集成电路版图设计职业伴随电子产业的发展而产生,由于相关行业国内起步较晚,工作内容中科技含量较高,对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求较高,是紧缺的职业之一。创意产业则出现了包装设计师、工艺美术设计师、广告设计员、模具设计师、时装设计师、会展设计师、景观设计师、花艺环境设计师、机械产品设计师等新职业。家具设计师是创意设计类新职业的代表。房地产行业的高速发展,使人们对家庭装修、室内设计的要求日益趋向个性化、多样化,对家具设计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家具设计师因此逐步成为家具企业、家装企业的核心人物,并逐步成为成熟的职业。
③关注稀缺人才以及朝阳职业,体现人才市场需求。劳动保障部门在开发新职业时,十分注意收集人才市场上需求量大、人才短缺的新兴行当。因此新职业大多人才稀缺或者是朝阳职业。
现已公布的新职业,大多集中在现代服务业,涉及管理、策划创意、设计、分析和制作等,所需人才多属于高技能人才中的知识技能型人才,是目前的人才市场所紧缺的。如医疗器械维修人员作为一种新职业之所以被推出,乃市场需求使然。近年来,医疗部门购置了不少进口高科技医疗设备,但一些国内维修人员因为看不懂外文说明书,缺乏对新技术的了解,导致维修中出现很多问题。因此劳动保障部门请该领域的专家制订了“医疗器械维修人员”这一新职业的标准。而模具设计师的脱颖而出,则是因为我国机械、汽车、电子、通信、家电等工业产品制造业的发展迅速,急需大量既有操作能力,又能够运用各种新型数字化工具独立进行模具设计的人才。
(3)新职业分工明确细化人才种类。
“三百六十行”这一中国人的传统说法,早已成为一个逝去的概念。随着社会需求的增多、技术的发展,以及产业细分导致的社会分工的细化,职业内涵已远非“三百六十行”所能概括。有专家分析,我国近年来的职业变迁,体现了这样两个特点:
①职业分类越来越细,越来越专业。
比如,银行职员这个职业有了更进一步的划分,更加专业化,出现了资金交易员、资金结算人员、清算人员等一些过去没有的职业。分工细化,使人才越来越专业化。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从2004年8月实行新职业发布制度以来,仅仅两年半的时间,就发布了9次新职业。随着策划风潮此伏彼起,仅“策划师”一项,就有4种之多,如商务策划师、会展策划师、数字视频策划制作师、房地产策划师等。
②职业的标准化程度提高,越来越与国际职业发展接轨,比如:我们把以前的供销员改为市场营销员;企业和公司负责人也不再笼统地称为厂长或经理,而演变出不同层级的职业,比如董事长、总经理、CEO、部门经理、项目经理等。
(4)新职业促进劳动力市场建设。
我国公布新职业,采用的是国际上通用的“职业分析法”,对社会新职业进行系统划分与归类,并对某一特定职业进行分析与研究,描述出每个职业类别的内涵与外延,使从业者了解某个职业的活动领域和工作环境、工作范围、工作程序、工作对象和设备工具等与职业相关的各种要素。一般来说,每个新职业从被发现,到成为成熟、独立的职业并被公之于众,大概需要经过这样五个流程。
第一,建议——发现新职业:各级各类机关、社会团体(组织)、企业、学校以及个人可结合实际,向国家或各地的劳动保障部门提出新职业建议。
第二,汇总——认识新职业:劳动保障部门对各个领域的新职业建议进行登记、汇总、分类,准备进行开发。
第三,论证——研究新职业:由劳动保障部门组织专家分析、论证、审核新职业的重要性、独特性、规范性、技术性、稳定性等,看其是否成熟,是否适合作为独立的职业。
第四,公示——审核新职业:专家审核结果通过公共服务网络平台向社会公示,广泛征求意见,进行修改。
第五,发布——公布新职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按季度对外发布成熟的新职业。
当新职业有了职业定义、职业标准之后,从业人员的培训、考核鉴定方案也会相继出炉,新职业从业人员的职业培训和职业规范也就有了现实的依据。
(5)新职业引导就业新风向。
目前,我国将新职业纳入国家职业分类和职业资格体系,反映了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方向,对于职业教育培训机构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培训项目开发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有利于人员就业,促进培训就业结合。新职业发布后,人力资源与劳动保障部会对其中部分职业制订职业标准,全面反映工作现场对从业人员知识和实际职业能力的要求,这有利于引导职业教育培训,有利于避免未来由于某些职业人才的匮乏而形成经济发展的瓶颈。
与此同时,在我国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和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制造业、IT业和现代服务等行业产生了许多新职业,蕴含了巨大的就业潜力,成为就业岗位的增长点。面对急剧的职业变化,职业转换频繁发生,就业再就业任务更加复杂。研究新职业,有利于开发就业岗位,加强职业指导,满足劳动力市场上的双向选择需要,促进劳动者就业及再就业。
新职业的产生,将成为就业的新风向标,引导着就业风向。众所周知,在职场中,人才流动的方向一直比较难以把握,而对新涌现的职业进行分析,则可以发现一些特点并把握重要动向,从而避免人才流动的盲目性,使就业更加合理,使人才流动逐渐有序。
(6)新职业研发助推产业结构调整。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新职业,大多集中在现代服务业,涉及管理、策划创意、设计、分析和制作等工作,对从业人员的理论知识和实际职业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多属于高技能人才中的知识技能型人才。
这一现象反映出我国职业结构的变化与发达国家职业结构的变化规律是基本一致的,同时也说明我国新职业的研发工作基本上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保持一致。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制造业大国,但并不代表我国已经成为经济强国。要成为经济强国,不仅要成为制造业强国,而且要成为现代服务业强国。这就需要为生产制造业打造一支庞大的高素质的管理、策划创意、设计、分析等领域的服务大军,以适应经济发展的新需要。
以信用管理师为例,这个职业的从业者是指使用信用管理技术与方法,从事企业和消费者信用风险管理工作的人员。在发达国家,设立信用管理部门或专职人员的企业达到80%以上。中国的信用管理行业从外资企业、外贸企业最先起步,之后逐步发展,目前已有2000多家企业开始建立信用管理制度或培训专业信用管理人员。信用管理这一行业正在我国迅速发展。信用管理师这个新职业的发布,从法律上确认了中国信用管理行业为一个界别行业,同时明确宣布了信用管理这个职业是中国专业技术职务序列中的一员。
(7)新职业衍生市场发展新契机。
一个新的职业背后往往就是一个新的专业化市场,新职业的出现,连带的是职业认证、职业培训、职业中介等市场的繁荣,甚至会形成相关行业的“产业军”。
知识链接
新生的六大职业群
No.1“创意族”:设计类职业红红火火
“群体像”:“创意族”新职业的从业者是各个行业中的时髦人物,工作内容涉及各个行业产品的设计、开发、改造,是创造知识产权的脑力劳动者。除了传统行业的设计类职位之外,时代的飞速发展也催生了一批带有时代烙印的设计类职业,如数字视频(DV)策划制作师、网络课件设计师等。
从为个人服务的形象设计师,到企业新产品的设计者、家具设计师、玩具设计师,再到为人们创造优美环境的景观设计师、花艺环境设计师,各设计类新职业以“创意”为工作的核心,以创新为职业的灵魂。
职业特性:设计、策划类岗位要求从业者专业知识和创新能力并重,有较好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强的创新意识,相关专业上深厚的知识储备、技能功底和积淀。当然,这类职业的一大优势,就是工作时间随意,能够享受较大的自由空间。
No.2“顾问族”:分析、评估类职业崭露头角
“群体像”:信息时代,信息就是价值。专门为个人、企业、社会提供各类信息分析、咨询、价值评估等专业顾问式服务的新职业数量引人注目。这类职业的从业者以收集、综合、分析各行业的信息为主要工作内容,为个人、企业和社会提供经过加工和提炼的有价值的信息,并从中获取收益。
职业特性:该类新职业需要从业者不仅具备该行业必备的技术、知识能力,还要求从业者具有相关方面丰富的信息源,具有较好的收集、处理、利用信息的能力。
No.3“技工族”:技能岗位老树发新枝
“群体像”:传统意义上的技工一般是指掌握一项专业工作技能的、以体力劳动为主的一线岗位工作人员,即人们通常所说的“蓝领”。而在计算机、通信、汽车、集成电路、造船等先进制造业中,技术工人工作的技术含量更高,离高科技越来越近。技术工人不仅要动手,更要动脑,要“心脑结合”,兼具专业知识与动手技能,即新型的“灰领”人才。在新职业中,这类职业的数量也比较多,一些城市发展新兴领域的职业也被纳入,如城市轨道接触网检修工等。
职业特性:现代的技术工人也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接受过相关专业的技能培训或学历培训,具备很强的动手实践能力,并在工作中注重不断学习和创新。
No.4“科技族”:IT技术职业风华正茂
“群体像”:IT及其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催生了一大批新职业,信息化不断向各个传统行业的渗透也产生了一批新兴的职业。前者如网络课件设计师、计算机产品检验员、数控程序员等,后者如计算机乐谱制作师、网络编辑员、智能楼宇管理师等。这类新职业的从业者均具备了良好的计算机操作、编程及应用能力,活跃在IT产业或传统产业的数字技术部门,他们的“生产工具”是计算机、网络、软件等数字产品,以电脑和网络为伴。
职业特性:高科技更新换代快,该类职业的从业者应具备很强的学习能力,不断跟上技术发展的需要,否则容易被市场淘汰;同时,企业对专业技术岗位的分工越来越细致,要求从业者深入掌握企业所需的专业技术,而不必“大而全”;必须具备很强的动手能力,光有专业知识难以胜任工作;另外,工作节奏快,工作压力大,也对从业人员承受压力的能力、团队协作精神提出了高要求。
No.5“保健族”:营养、健康类职业异军突起
“群体像”:伴随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于提高生命质量、生活品质日渐重视,由此促进了此类岗位的诞生及蓬勃发展。这里所说的营养、健康类岗位不仅涵盖了各类生理健康、护理类岗位,也包括了照顾人们心理健康的岗位;不仅包括了人类的健康服务岗位,也包括了与家庭中的宠物、食品卫生、生活环境等相关的健康、安全类职业。
职业特性:该类职业与人们的身心健康息息相关,因此要求从业者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功底、良好的职业道德,责任感强,善于沟通,并乐于帮助他人。职业性格上趋感性,职业气质属于社会型,富于爱心,思维比较细腻的人较适合。
NO.6“时尚族”:现代服务类职业新鲜登场
“群体像”:新职业中不乏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职业,如调香师、咖啡师、酿酒师、体育经纪人等,大大地拓宽了人们职业思考的范畴和选择的空间。这些新职业多诞生自现代服务业,带有较多的时尚、前卫色彩,给职业市场注入了活力和生机。
职业特性:时尚前卫的“外衣”下,从业人员同样需要具有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由于这些行业相对不够成熟,行业规范和职业培训等相对滞后,从业人员需要更多的耐心和毅力来等待行业的发展。
(资料来源:《人才市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