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元“文笔说”研究》简介
《阮元“文笔说”研究》这本书是由.周洁著创作的,《阮元“文笔说”研究》共有37章节
1
目录
目 录 绪 论 一、研究缘起与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内容与创新 第一章 “文笔说”渊源 第一节 “文”“笔”二字考释探源 第二节 清代以前“文...
2
绪 论
...
3
一、研究缘起与研究意义
本书的研究对象是清代阮元重提的“文笔说”。阮元,字伯元,是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元老,并且在多地担任过要职,也是扬州学派的领军人物。阮元十分热心教育,每到一地都积...
4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六朝时期“文笔说”的一些讨论 1.关于“文笔”义界的讨论 刘师培认为:“至文笔区别,盖汉魏以来,均以有藻韵者为文,无藻韵者为笔。东晋以还,说乃稍别:据梁元...
5
三、研究内容与创新
本书主要研究阮元重提的“文笔说”,试图通过对“文笔说”的探究和梳理研究中国古代“文”与其他之间的区别以及其自身的独特性。在研究上不仅仅关注文献本身,更关注历史考...
6
第一章 “文笔说”渊源
“文笔说”的提出并非在清代,南北朝时代的文化圈里就已经热闹非凡。但是随着唐代古文运动的开始,文笔的论争也开始渐渐消沉下去成为过往。直到清朝,才再度被文人提出,并...
7
第一节 “文”“笔”二字考释探源
“文”“笔”二字从古至今一直都长久地存在。关于“文”,最早的含义可以探源到先秦时期,如在《周易·系辞》中提到:“道有变动,故曰爻。爻有等,故曰物。物相杂,故曰文...
8
第二节 清代以前“文笔说”
关于六朝时期“文笔说”的具体含义,一直以来各种学者众说纷纭,有的认为有三种说法[21]。我们在这里认为“文笔说”的说法分为两种,一种以有韵无韵为区分,一种为萧绎...
9
一、有韵无韵
目前对于“文”“笔”分类明确记载下来的开始于南朝的颜延之。《南史·颜延之传》:“延之曰:‘竣得臣笔,测得臣文。奂得臣义,跃得臣酒’。”[22]《宋书·颜延之传》...
10
二、声律情采
萧绎《金楼子·立言》中说:“至如不便为诗如阎纂,善为章奏如伯松,若此之流,泛谓之笔。吟咏风谣,流连哀思者谓之文。”[35]之前的“文笔说”都是以有韵无韵作为区分...
11
第二章 阮元“文笔说”的原因
阮元在清代挖掘远在魏晋的“文笔说”,借此厘清“文”义,奠立骈文正统。厘清阮元重提“文笔说”的缘由十分重要,也有助于进一步理解阮元“文笔说”的内涵。此前众多学者在...
12
第一节 成长环境与家学的影响
阮元“文笔说”的提出与阮元自身受到的家乡人文环境、家学与师从及朋友凌廷堪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密不可分。...
13
一、扬州独特的人文环境
扬州素来被誉为淮左名都、东南重镇。阮元日后所提出的很多学说都与他从小到大成长的文化环境息息相关。清代的各种官书史志均记载阮元为江苏仪征人,但实际上阮元是江苏扬州...
14
二、家学与师从
阮元的成长除了扬州优渥的文化氛围与活跃的学术思想的影响,还与他的家族父母以及他的座师业师息息相关。也正是因为阮元的家学与师从的深刻影响,使得他在后来重提“文笔说...
15
三、学侣、友朋:凌廷堪
刘师培观察清代文学发展的历程,认为:“惟歙县凌次仲先生,以《文选》为古文正的,与阮氏《文言说》相符。”[14]他观察清代文章之学的动向,指出凌廷堪与阮元在乾嘉之...
16
第二节 清代学术环境的影响
阮元能提出“文笔说”,除了受到扬州发达的经济与浓厚的文化氛围、家学师从的培养、友人凌廷堪的影响之外,还受到了当时清代学术大环境的影响。...
17
一、考据学及其影响
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及《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以清代考据学的生、住、异、灭作为考察清代学术思想发展、变化的基本线索,认为清初是考据学的启蒙期,乾隆、嘉庆为其...
18
二、汉宋之争
当我们回顾一百年的清代学术史的研究,无论是梁启超的“反动说”,还是钱穆的“理学延续说”,或者是余英时的“内在理路说”,都会触碰到清代一大论题“汉宋之争”。以汉宋...
19
三、清代骈文中兴
骈文是我国文学史上所特有的一种文学样式,它通篇都是对偶句式相组合而成的文言文,除辞句的排偶这一基本特点外,还具有辞藻瑰丽、典故丰赡、声律和谐等因素。元明两代的骈...
20
第三章 阮元“文笔说”的内涵
一直以来研究阮元“文笔说”的学者不计其数,也有不少学者细致梳理了阮元“文笔说”中的论点,但是对于阮元“文笔说”具体的内涵缺乏一种一致性的理解与解读,很多学者对于...
21
第一节 阮元“文笔说”的具体内涵
李贵生认为:“阮元的文学思想经历了一个发展的过程,假若忽略了这一点,只根据其文集某一时期的著作甚或个别篇章作出归纳和推断,难免会如瞎子摸象,出现各说各话的情况。...
22
一、奠基期:四六丛话序、文言说
仔细梳理阮元一生的研究,会发现阮元是一个非常早熟而又拥有着强大思辨能力的学者,他一生对于文的观点相当一致。他最早表露他对于文的观点的著作,应该以他为房师孙梅写的...
23
二、成熟期:文韵说、文笔考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阮元时任两广总督并创办了学海堂,他在教授门人弟子的同时还一直关注着对于“文”的探讨,他在道光三年(1823年)以“文笔”为题要求诸生...
24
第二节 阮元“文笔说”与六朝“文笔说”的区别
上一节详细分析了阮元重提的“文笔说”的具体内涵,但是为了更进一步了解阮元“文笔说”的含义以及与六朝所提“文笔说”的区别,接下来将六朝时期的“文笔说”与阮元所提出...
25
一、“韵”的含义方面
六朝“有韵为文,无韵为笔”,所谓“韵”是指脚韵,而非居中韵。阮元在解释“韵”之时,将“有韵无韵”之“韵”兼指句中音韵,即平仄对偶之类。范晔《狱中与诸甥侄书》云:...
26
二、“文”“笔”的关系方面
六朝人论文笔,并非为了将“笔”排出文苑之外,而是为了分类称引以及品评学习的需要。无论是“文”还是“笔”,在六朝人心中都属于文学。而非阮元所认为的文笔之分是划分出...
27
三、“笔”的含义方面
阮元以直言者为笔,以散体者为笔,与六朝时期的“笔”大为不同。 先分析以直言者为笔。刘天惠《文笔考》中说:“凡兹称笔,皆为直言序述之辞。”[67]阮福亦云:“笔,...
28
第四章 阮元“文笔说”的影响
在前面我们考释了“文”“笔”二字的渊源,梳理了清代以前的“文笔说”,并进一步地分析了阮元重提“文笔说”的缘由以及具体内涵。这一章我们将从阮元创办的诂经精舍和学海...
29
第一节 阮元“文笔说”在诂经精舍和学海堂的传播
阮元作为清代名臣,少年早达,仕途一帆风顺且历经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官至“九省疆臣”、体仁阁大学士,晚年晋加一般在死后才能追封的“太傅”之衔。可以说,他既在学术...
30
一、诂经精舍
阮元于嘉庆二年(1797年)在杭州担任学政,修筑房舍并组织诸生编纂了《经籍纂诂》。嘉庆六年(1801年)[1],他将房舍改为书院选拔诸生读书其中,是为诂经精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