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一:阮元年谱
阮元名元,字伯元,号云台(或芸台),别号雷塘庵主,又号研经老人,系出陈留阮氏,明代由淮安迁扬州。崇祯徙郡城北四十里之公道桥。祖玉堂始占藉仪征,仍居郡城,父承信,号湘圃,母林氏。
笔者通过查阅阮元及其交游的同时代人的各种著作、档案、地方志、碑传等大量资料,并结合已出版的《阮元年谱》《阮元传》等相关传记类书籍,以阮元活动及其相关事实为经,以其亲朋师生与阮元有直接关系的人为纬,做了一个年谱简编。综述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的史实,以记阮元本事为主,兼记与之相关人物的情况。所记岁次,以清代纪年、干支和公历年次并列。
1764年 乾隆二十九年 甲申 年一岁
正月二十日,阮元生于扬州郡城府西门白瓦巷旧第南宅,所生月日与唐白居易同。其父阮承信于雍正十二年(1734年)生,二十六岁娶阮元母林氏于扬州,三十一岁时生阮元,自后十多年皆居扬州,故阮元为扬州人应当无误。
其外祖父林廷和,1753年举人,任过福建大田知县。
其母林氏,“通书史,明古今大谊,间为韵语”。“操持内外,礼无不举”,且不信佛道,以儒学教子。铅山蒋心余编修奉其母居安定书院,林氏与其交往,对元说:“读书做官,当为翰林,若蒋夫人教子可矣。”
1768年 乾隆三十三年 戊子 年五岁
由林氏教识字。
1769年 乾隆三十四年 己丑 年六岁
就外傅,元从小口吃,读《孟子》“孟施舍守气”等章,期期不能上口,从塾归,自愤泣。林氏置几于阶沿前,令其坐下,由其口授。一夕,得其理,乃背诵如流水。
林母又以外曾祖所选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四家诗教元读诵。又手写白居易《燕诗》《示刘叟》等篇授读之。并教以四声对仗,故元八九岁即能作诗。
林氏办事很有主见,每问以外事,测真伪如目见,对丈夫支持很大。治家事不动声色,凡事井井有条。时人称叹:“真女中丈夫,且世之丈夫亦不如也。”
1772年 乾隆三十七年 壬辰 年九岁
受业于乔书酉先生,先生性颖悟,勤学,通诸经义。涉猎百家经史,尤深于《易》,居陋室,甚贫。枕席皆书,苟非义,虽周之不受,体弱多病,终生未婚,省试一生未中。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阮元督学山东,曾迎书酉相见于孔子故乡,第二年病逝于山东。乔氏由于有阮元这样一个学生而心得意满,去世时年仅四十三岁(良案:乔书酉仅比元大十二岁),元为之棺葬。阮元曾说:“吾年九岁,从乔先生学。十七从李先生学。两先生,吾乡特立独行之儒,而吾皆师之,吾所幸也。”
九岁订婚江氏,系江文韬先生之第四女,即其祖妣江夫人孙侄。
1778年 乾隆四十三年 戊戌 年十五岁
始应童子试。
1780年 乾隆四十五年 庚子 年十七岁
经外祖父之挚友胡衡之先生介绍,受业李进士晴山(讳道南)。李先生,自幼家贫,靠母亲女红抚之就读。所居草屋数间,冬衣葛,行者夜分犹闻其读书声,以学行高于时。常说:“文以励行,若视为科第之陛,末也。”屡不中式,贫益甚,常食不果腹,但不妄受一钱。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中进士。例选官,不赴任,设教乡里,生徒达数百人。事母孝,事兄悌,著有《四书集说》十二卷。初教元时,年六十九岁,在当地有相当高的声誉。
1781年 乾隆四十六年 辛丑 年十八岁
是年七月,林氏因徙房劳苦,猝中重暑,八月二日忽然去世,丁母林氏忧。
1782年 乾隆四十七年 壬寅 年十九岁始究心经学,得歙凌次仲廷堪为益友。
1783年 乾隆四十八年 癸卯 年二十岁娶妻江氏,以理家事。
1784年 乾隆四十九年 甲辰 年二十一岁
嘉善谢墉为江苏学政。岁试,取入仪征县学第四名。
1785年 乾隆五十年 乙巳 年二十二岁
科试一等第一名,补廪膳生员。场中经解策问,条对无遗,文亦冠场。谢墉警赏曰:“余前任在江苏得汪中,此次得阮某矣。”遂延定明年至江阴馆于学使者署中。
1786年 乾隆五十一年 丙午 年二十三岁
应江南乡试,中式第八名,典试官为大兴朱珪,副考官为大庚戴心亨,房考官乌程孙梅。
十月,赴京会试,寓前门内西城根,结识了著名学者余姚邵二云、高邮王怀祖、兴化任子田3位。“皆耳目所及,或捧手有所受”。
1787年 乾隆五十二年 丁未 年二十四岁
当年会试未中。奉父命留京师。
女荃生。
1788年 乾隆五十三年 戊申 年二十五岁以所著《考工记车制图解》付梓。
1789年 乾隆五十四年 己酉 年二十六岁
会试中第二十八名,主考官为东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王杰、礼部右侍郎铁保、工部右侍郎管干珍。
殿试二甲第三名,朝考钦取第九名,改翰林院庶吉士。为江苏吉士中最年轻者。庶吉士大教习为大学士和珅、吏部尚书彭元瑞。
1790年 乾隆五十五年 庚戌 年二十七岁
散馆,钦取一等第一名,授编修。掌院大学士为阿桂。
1791年 乾隆五十六年 辛亥 年二十八岁
大考翰詹,始置一等第二名,乾隆亲自阅后称其诗文俱佳,“是能做古文者”,擢一等第一名。
升少詹事,命在南书房行走。
修纂内府各书画为《石渠宝笈》,充石经校勘官,分校得《仪礼》。
二月十五日,乾隆皇帝召见军机大臣,谕大学士阿桂说:“阮元明白老实,像个有福的,不意朕八旬以外又得一人。”
十月,赐貂裘1件、《旧五代史》4套、《钦定兰州纪略》1函。
1792年 乾隆五十七年 壬子 年二十九岁
十月,幼女荃出痘早亡。
冬十一月,江氏卒于京。
乾隆皇帝赐端砚1方。
1793年 乾隆五十八年 癸丑 年三十岁
放山东学政到济南后,出试各府州属。
其父命纳妾刘氏(刘氏名文如,字书之,有文才)。
1794年 乾隆五十九年 甲寅 年三十一岁
毕沅为山东巡抚,与毕相交。
命段松龄访碑于各狱镇,始修《山左金石志》。
1795年 乾隆六十年 乙卯 年三十二岁
为王渔洋书立墓道碑。
捐修高密郑康成祠堂。
恩升内阁学士,礼部侍郎,调浙江学政。
始纂《畴人传》。其父以族孙阮常生过继为元子,明年入国学,补六品荫生。江氏前在京卒,巡抚毕沅(秋帆)为媒,联衍圣公女孔令华为继室。
毕沅巡抚山东,元父阮承信与毕沅交好。承信为之作伐,先以毕沅之女配衍圣公孔庆铭。至是,毕沅又为媒,聘诰封衍圣公孔宪增长女孔令华与阮元联姻。
1796年 嘉庆元年 丙辰 年三十三岁
撰《小沧浪笔谈》。
登天一阁观书。
刻《山左金石志》成。
始修《淮海英灵传》。
1797年 嘉庆二年 丁巳 年三十四岁
正月,始修《经籍纂诂》。
闰六月,纳妾谢氏。
摹刻天一阁北宋石鼓文嵌置杭州府学。
1798年 嘉庆三年 戊午 年三十五岁
升兵部右侍郎,转礼部右侍郎。
修《淮海英灵集》成。
撰《两浙辖轩录》成,得诗三千余家。
注释《曾子》十篇成,凡三易稿。
撰《经籍纂诂》一百零六卷成。
任满入都。
1799年 嘉庆四年 己未 时年三十六岁
嘉庆亲政。命元仍在南书房行走,不久补经筵讲席官,调补户部左侍郎,兼署礼部、兵部侍郎,充会试副总裁。时会试总裁为朱珪。得士史致俨等,多积学之士,名士经生多从此出,是科号称“得人之盛”。
撰《广陵诗事》成。
刻《经籍纂诂》成。
冬十月,奉署浙江巡抚之命。自此,始任封疆重任。
1800年 嘉庆五年 庚申 年三十七岁
正月,赴浙江巡抚任。
剿灭闽浙海匪大部和安南海匪,浙江“吏治大有起色”。受到嘉庆的表彰。时李长庚,福建同安人,武进士,倜傥过人,为元平匪得力助手,任会剿总统,被称为“杰出之员”。
订《定香亭笔谈》成。
赴金华等地赈济灾民。
立《育婴堂章程》。
捐资购地建祠于江都公道桥镇之南,祠侧设塾,延请名师教族中子弟能读书者。
1801年 嘉庆六年 辛酉 年三十八岁
立诂经精舍于孤山之麓。选两浙诸生肄业其中,延王兰泉(昶)、孙渊如(星衍)任主讲席。
撰《两浙防护录》成。
撰《经籍纂诂补遗》成。
妾谢氏生子福。
1802年 嘉庆七年 壬戌 年三十九岁
撰《浙江图考》成。
刻宋王复斋《钟鼎款识》。
置两汉定陶鼎于焦山。
撰《皇朝碑版录》。
纳妾唐氏。
孔夫人生女安。
立普济堂于武林门,每岁冬赈贫民粥,凡四百,以为例。
1803年 嘉庆八年 癸亥 年四十岁
立海宁安澜书院,创建玉环厅学宫,添设学额。刻朱石君《知足斋集》。
刻海内著述,如钱竹汀、谢东墅、张皋文、汪容甫、刘端临、焦里堂等学者书籍不下数十家。
因在城内无家庙,遵父命故建家庙于扬州府旧城文选楼北兴仁街。
1804年 嘉庆九年 甲子 年四十一岁
撰《经郛》,阮元手定体例分纂。
撰《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十卷,至是刻成。
修《海塘志》成。
辑《海运考》二卷,为河决运道梗塞故也。
刘氏生子祜,以所居“受祜堂”(乃康熙皇帝手书匾)命名也。
1805年 嘉庆十年 乙丑 年四十二岁
命海塘兵剪柳三千枝,遍插西湖,命海防道以后每岁添插柳一千株,永为公案。
属元和何元锡修《两浙金石志》至是成。
刻《熙朝雅颂集》成。
赈仁和、钱塘等十五州县灾民,搭设男、女两粥厂,命司事者与灾民同食之。
夏,在阮元的提议下,奏请调浙江提督李长庚为总统,统一指挥。长庚身先士卒,转战于浙、台之间,为元左右臂。
闰六月二十五日酉时,丁父忧。其父享年七十二岁,在浙江巡抚衙门住所去世。元卸任回墓庐守制。
隋文选楼成。有文《扬州隋文选楼记》。
孔夫人生子,后改名孔厚。
1806年 嘉庆十一年 丙寅 年四十三岁
阮元居忧,以墓庐在雷塘,号“雷塘庵主”。
重修《皇朝碑版录》成若干卷,付丹徒王柳村豫补辑。
于扬州捐修万松、尹公等渡。
伊墨卿(秉授)太守嘱重刻北宋石鼓文置扬州府学。
置仪征江中芦洲一区以为祀产,曰“礼祀洲”。
纂刻《十三经注疏校勘记》二百四十三卷成。
1807年 嘉庆十二年 丁卯 年四十四岁
编《瀛舟书记》成。
修雷塘隋炀帝陵。
获西汉厉王胥墓碑石于甘泉山。
重修宋死节魏(俊)王(方)旌忠庙成。
子常生娶宝应刘氏。(案:刘氏系刘台拱端临女)
服阕入都。
进四库未收经史子集杂书60种。
再抚浙江。
李长庚率军于广东黑水外洋,奋勇当先。十二月二十五日与安南海匪蔡牵大战,中炮殉国,赐谥“忠毅”。其治兵有纪律,恩威并施,诸盗皆畏之,为之语曰:“不怕千万兵,但怕李长。”
1808年 嘉庆十三年 戊辰 年四十五岁
为前提督李长庚立昭忠祠。
加紧主持进剿闽浙海匪。
1809年 嘉庆十四年 己巳 年四十六岁
重浚西湖以备农田水利。
立书藏于灵隐云林寺。
整顿通省钱粮,取得重大成绩。
浙洋土盗至是全尽,为20年来未有之盛事。
八月,浙江海匪蔡牵被击毙。
刘风诰科场舞弊案发,阮元因不能察举,发部议革职,赏给编修。
1810年 嘉庆十五年 庚午 年四十七岁
自编录《十三经经郛》。
兼国史馆总辑,辑《儒林传》。
前与李尚之(锐)商撰《畴人传》,至是写定。
1811年 嘉庆十六年 辛未 年四十八岁
编《汉延熹西狱华山碑考》四卷成。
编《四库未收百种书提要》成。
补授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
1812年 嘉庆十七年 壬申 年四十九岁
派阅大考翰詹卷。
补授漕运总督。
《儒林传》稿本付国史馆。
其《文苑传》创稿未就。
过海州阅兵云台山。
1813年 嘉庆十八年 癸酉 年五十岁
微山湖水浅不敷济运,条奏加堤闸一丈二尺为一丈四尺,奉旨议行。
仿杭州灵隐添设焦山书藏。
1814年 嘉庆十九年 甲戌 年五十一岁
立粮船尺算。
补授江西巡抚赴南昌。
以残酷的手段镇压江西天地会组织,受到清王朝的嘉奖。
首倡捐银两千两赈济扬州灾民。
1815年 嘉庆二十年 乙亥 年五十二岁
继续镇压江西天地会组织。
刻《宋本十三经注疏》。
1816年 嘉庆二十一年 丙子 年五十三岁
完全镇压了江西天地会组织。
改建江西贡院号舍成。
整顿科场考试秩序。
调补河南巡抚赴开封。
补授湖广总督,再赴湖北新任。
1817年 嘉庆二十二年 丁丑 年五十四岁
阅荆州江窖、金洲等堤,著《江堤说》。
奏建江陵范家堤,沔阳州龙王庙石闸。
由武昌赴湖南阅兵。
调补两广总督。
谒南狱庙登祝融峰顶。
阮元莅粤,首以严驭洋商、夷商为务,严惩敢于为非作歹的歹徒。
命阮福娶许宗彦女。
至广州往海口阅兵,登沙角炮台,过零丁、鸡颈诸洋,遍观内外形势及澳门夷市。
奏建大黄窖、大虎山二炮台。
1818年 嘉庆二十三年 戊寅 年五十五岁
新建大黄窖、大虎山两炮台成,为以后保卫广州创造了条件。
创“猫、鼠理论”。即“养猫所以捕鼠,若无鼠则不养猫,鼠又出矣”。
撰《广东通志》。
发广州,由梧州、平乐阅兵,往广西省城。
1819年 嘉庆二十四年 己卯 年五十六岁
生日谢客,游桂林隐山。
由桂林之柳州、宾州、海宁、浔州阅兵。
1820年 嘉庆二十五年 庚辰 年五十七岁
仿诂经精舍例开“学海堂”,以经古文学课士。手书匾额悬于文澜书院。
命三子阮祜娶妇嘉兴钱氏,安徽巡抚钱楷女。
女阮安适江都张熙。
镇压广西天地会。
1821年 道光元年 辛巳 年五十八岁
女婿张熙病故于广州节署,不久女安又去世。
刻《江苏诗征》成,凡5430余家,勒成一百八十三卷。
奏建恤螯公局。
奏严禁夷船鸦片,查拿各处卖鸦片匪徒,拿获澳门总头叶恒树。
1822年 道光二年 壬午 年五十九岁
修《广东通志》成。
惩劝文武,合力拿办会党、盗匪、洋盗。
至京师,旋溯江入江西,度庾岭,至广州。
改建广州贡院号舍成。
命四子阮孔厚娶苏州彭氏,乃刑部侍郎彭希濂女。
发广州,往惠州、湖州二府阅兵,并督饬拿办械斗烂崽。
1823年 道光三年 癸未 年六十岁
《研经室集》亲刻成,编例分经、史、子及文4集。往广西各地阅兵。
1824年 道光四年 甲申 年六十一岁
奏请定“洋米易货”折。
刻焦氏《雕菰楼集》成。
建三水行台书院,阮元名曰“三十六江楼”。
亲至越秀山觅地建“学海堂”成。
1825年 道光五年 乙酉 年六十二岁
抵肇庆住阅江楼,作《文韵说》。
视察各地水陆武备,坐巡船考察大虎、横档炮台,虎门水师及各营将弁。
辑刻《皇清经解》。
1826年 道光六年 丙戌 年六十三岁
于珠江南岸漱珠岗万松山外建汉议郎杨孝元(孚)南云祠。出巡广西省城营伍,在省少住,赴柳州、南宁一带查阅。祭马伏波将军庙。
倡议捐修清远至英德纤道。“计造道路二万四千四百余丈、 用银四万九千有奇”。工成,立碑峡山寺门。
调云贵总督,到滇复往开化,“是年行一万数千里,得诗一卷,题曰《万里集》”。
1827年 道光九年 丁亥 年六十四岁
至云南各地阅兵。
题奏整理滇省各井盐务。
招募边民三百户驻腾越厅边境屯种,不久边境晏然。
1828年 道光八年 戊子 年六十五岁
新建太平仓,制定“一米易二谷”之法。
至贵州安顺府阅兵,兼阅新演抬炮速战阵。
入觐进京。
1829年 道光九年 己丑 年六十六岁
返云贵总督任。
整饬各地防务,在昆明阅抬炮速战阵。
《皇清经解》在粤东刻成。计书180余种,一千四百余卷,版存学海堂刷印通行。
1830年 道光十年 庚寅 年六十七岁
平定龙陵厅芒市土司内部的纷争,因处置得当,受朝廷称誉。
越南国王故意制造边境纠纷,阮元奉旨照会该国,刚柔并济,其国王理屈词穷,边境事态平息。
长子阮常生补授直隶永平府知府。
1831年 道光十一年 辛卯 年六十八岁
云贵边境晏然,社会安定。
阮元于节署西建碧鸡台。
1832年 道光十二年 壬辰 年六十九岁
长子常生以直隶清河道兼署保定府事。
阮元所提拔的副将曾胜,智勇双全、英勇善战,以军功升广东提督。
拜协办大学士。
奉命入京陛见。
孔夫人在滇病故,享年五十六岁。
1833年 道光十三年 癸巳 年七十岁
道光赏七十寿辰,御笔书“亮功锡祜”四字匾。
充会试副总裁,得士220名。
长子常生病故道署。
阮元回云贵总督任。
急赈云南地震灾民,取得了积极效果。
1834年 道光十四年 甲午 年七十一岁
阮元恩威并重,平定车里土司刀氏叔侄之间的纷争。
《石画记》四卷成。
1835年 道光十五年 乙未 年七十二岁
卸滇督任到京充体仁阁大学士管理兵部,
奉旨兼署都察院左都御史事。
1836年 道光十六年 丙申 年七十三岁
充经筵讲官,殿试读卷官,教习庶吉士。
妾谢氏在京病故,享年五十五岁。
1837年 道光十七年 丁酉 年七十四岁
经筵奉旨派讲《四书论》。
奉遣祭“至圣庙”,斋宿国子监。
1838年 道光十八年 戊戌 年七十五岁
因病足奏请开缺,旋请休致返籍,加恩赏给半俸。
归扬州,回东大门福寿庭宅。
谨守“清慎持躬”和“怡志林泉”之上谕,命福寿庭之井曰“怡泉”。
1839年 道光十九年 己亥 年七十六岁南万柳堂成。
1840年 道光二十年 庚子 年七十七岁
自订《研经室再续集》,以《谷梁传学序》冠其首。
1841年 道光二十一年 辛丑 年七十八岁
鸦片战争期间,阮元向钦差大臣伊里布建议用以咪夷制英夷之法,事不果行。
自订《寿罗记》。
1842年 道光二十二年 壬寅 年七十九岁
扬州郡城筹办防堵事宜,阮元捐输制钱一千缗,以济经费。
1843年 道光二十三年 癸卯 年八十岁
三月三日,阮元携子福赴公道桥扫墓。
是夜,福寿庭火,书物皆焚。
八月,迁居徐宁门康山之右。
阮祜以五经应顺天乡试,中式第三十一名举人。
1844年 道光二十四年 甲辰 年八十一岁
重游泮水。
1845年 道光二十五年 乙巳 年八十二岁
游金、焦二山。
1846年 道光二十六年 丙午 年八十三岁
重赴鹿鸣宴。
晋太傅衔,在籍支食全俸。
1847年 道光二十七年 丁未 年八十四岁
晋封夫人刘氏书之卒,享年七十一岁。刘氏为女史学家,著有《四史疑年录》。
1848年 道光二十八年 戊申 年八十五岁
长江发生洪水灾害,仪征尤盛,阮元带头捐金倡赈。
1849年 道光二十九年 己酉 年八十六岁
五月,沿江洲坪田庐遭长江洪水冲没,官绅议赈,阮元捐金为之倡。
十月初六日,至旧城谒家庙。
十月十三日,阮元逝古,赐祭奠,谥文达。